当今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小组成员:什么是生态危机•生态危机是指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全球生态危机的形势----土地荒漠化•中新网12月29日电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今日表示,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状况依然严重,保护与治理任务依然艰巨,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4以上和1/6以上,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全球生态危机的形势----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全球生态危机的形势----水污染•2016年4月11日,水利部公布•《地下水动态月报》公布了地•下水问题比较突出的18个省区•地下水资源摸底情况,其中Ⅱ•到Ⅲ类水质约占20%左右,Ⅳ•到Ⅴ类水占80%左右。•而IV类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已经不适合人类饮用,V类水污染就更加严重。全球生态危机的形势•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世界上对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1.人类中心主义2.唯科技论3.唯增长论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造成生态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原因,但是人为因素更为主要的的作用。一、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这是由自然环境的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如西北地区干旱、多风、土壤风蚀强烈;南方多暴雨,广大丘陵山区易发生水土流失。这是经过较长自然蕴蓄过程后发生的,主要受自然力操纵。二、次生环境问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2.工业化压力3.人口压力4.发展思想的偏差5.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6.政府与执法部门生态保护工作不足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生态问题,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始积累”不可逾越的过程。2.工业化压力•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短期性经济行为为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3.人口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4.发展思想的偏差•由于认识的历史局限性,长期以来,未能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得思想未能贯彻实施。5.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生态破坏。6.政府与执法部门生态保护工作不足•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投入严重不足,41%保护区未建立管理机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仍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还不完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在生态保护方面,“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生态管理方面,“强化监督”•在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为实现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应着重采取下列措施:措施一•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落实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措施二•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生态意识,树立正确发展观。措施三•坚持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大力弘扬健康文明、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措施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相关的法制建设。措施五•政府积极作为,把保护生态环境工作真正做到实处“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结语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