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和机械能实验题(前12页是题,后边是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34页)简单机械和机械能实验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总分得分第Ⅰ卷(选择题)一.实验探究题(共22小题)1.如图,长3.0m、重10N且密度不均匀的金属杆,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金属杆保持水平,测出O点到拉力F的距离及F的大小,再改变拉力F作用点的位置,测出相应的F与x的大小,所得实验数据如表。(1)由表中数据可得F与x之间的关系是:。(2)O点到金属杆重心的距离为m。(3)若测力计量程为25N,则应控制在范围。实验次数x/mF/N10.52021.01031.56.742.0552.542.如图所示为家庭电路常用的两种墙壁开关,其按钮可绕面板内某轴转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较易损坏,这是因为按动这种开关的较小,按动需要的力较大。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低头族”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会引起颈部肌肉损伤。当头颅为竖直状态时,颈部肌肉的拉力为零,当头颅低下时,颈部肌肉会产生一定的拉力。为了研究颈部肌肉的拉力与低头角度大小的关系,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头颅模型来模拟实验。如图甲所示,把人的颈椎简化成一个支点O,用1kg的头颅模型在重力作用下绕着这个支点O转动,A点为头颅模型的重心,B点为肌肉拉力的作用点。将细线的一端固定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细线模拟测量肌肉的拉力,头颅模型在转动过程中,细线拉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OB,如图乙所示,让头颅模型从竖直状态开始转动,通过实验记录出低头角度θ及细线拉力F的数据,如表:低头角度θ/°015304560细线拉力F/N07.314.020.225.0第2页(共34页)(1)当头颅为竖直状态时,颈部肌肉的拉力为零,这是因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低头角度变大,颈部肌肉的拉力就会变大,这是因为:。(2)设头颅质量为6kg,当低头角度为30°时,颈部肌肉实际承受的拉力是N。(3)在图乙中画出细线拉力的示意图,并标出它的力臂。(4)请你就预防和延缓颈椎损伤提出一个合理化的建议:。4.学习了杠杆原理后,小明和小王同学尝试利用杠杆原理测量出一把直尺的质量mR,请你也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吧,实验步骤如下:(1)找出直尺的重心。如图所示,他们将刀口仰放在桌面上,再把直尺平放在刀口(支点)上,左右移动直尺,使直尺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此时的位置就是直尺的重心。他们在重心处做好记号。(2)将质量是m千克的钩码挂在刀口左端的直尺上任一位置,在刀口上向右移动直尺,使其重新在位置平衡,读出此时钩码到刀口的距离,此距离就是动力臂L1,直尺重心到刀口的距离就视为阻力臂L2。(3)利用上述已知的和测量的量可写出计算直尺质量的表达式为mR=。5.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若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可将右端或左端的平衡螺母向适当调节,由此可知杠杆两端螺母的作用是。(2)杠杆不处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小明和小华意见不同。小明认为能平衡,于是他每次让杠杆倾斜时静止,这样实验也得出了同样的杠杆平衡条件,小明认为杠杆平衡不一定是水平的,这种说法对吗?(对/错),小华仔细研究后发现自己的在水平位置实验的方案比小明的好,请你说出小华的理由:。(3)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有3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你的方法是。第3页(共34页)6.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如图所示,每个钩码重为0.5N。(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应向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A点悬挂两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个钩码。(3)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若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左上方,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7.“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组实验更好,理由是。(3)改组测得一组数据如表所示: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3443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请你对小明的分析做出评价:。(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第4页(共34页)8.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没得前3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笫4组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物重G物/N动滑轮重G动/N钩码上升的高度h/m动力F/N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10.50.10.70.347.6220.50.11.10.360.6340.50.120.34410.10.550.0(1)根据表中前3次实验数据,画出甲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2)在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3)由表中第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4)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有关,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J。9.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粗糙程度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支架、带有滑轮的长木板(滑轮与木板之间的距离是可调的)、带挂钩的木块、弹簧测力计、棉布、毛巾、刻度尺、细线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为保证实验数据准确,读数时木块必须处于状态。(2)通过长木板上的定滑轮拉木块的优点是(写一条)。(3)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斜面倾斜程度接触面木块重G/N斜面高度h/m拉力F/N斜面长S/m机械效率η1最陡木块与木板5.00.204.50.3074.1%2较陡木块与木板5.00.203.80.4065.8%3较缓木块与木板5.00.203.40.5058.9%4较缓木块与棉布5.00.204.00.50?5较缓木块与毛巾5.00.204.80.5041.7%①第4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η=。②第5次在毛巾面上运动时,木块受到摩擦力为N。第5页(共34页)③根据第1、2、3三次实验的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10.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改变斜面倾角(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和木块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动木块,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次数斜面倾角斜面高度h/m斜面长度s/m木块重力G/N沿斜面拉力F/N机械效率η130°0.61.25.04.260%230°0.61.23.02.5345°0.81.23.02.871%(1)试验中调整斜面的倾斜程度时,要使斜面倾角由30°变为45°应将垫块向(选填“左”或“右”)移动。(2)第2次试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木块和斜面的内能增加了约J。(3)第1、2次试验是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的关系;分析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时,。(4)如果对原实验装置做如图乙所示的改进,与原实验装置相比,用带滑轮的斜面做实验的好处是。1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挂在D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不考虑摩擦)①实验中,将两个相同的钩码悬挂在A点匀速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示数为F,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钩码上升高度h,测力计移动距离s,则杠杆的机械效率η1=。(用字母表示)②若将三个相同的钩码悬挂在A点匀速提高时,该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2,则η2η1。③将同一物体分别悬挂在A、B两点,匀速提高相同高度时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A和ηB,则ηAηB。第6页(共34页)(2)若将同一物体悬挂在A点,弹簧测力计分别挂在C点和D点时,竖直向上匀速提高相同高度时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C和ηD,则ηCηD(以上三空均选填“<”“=”或“>”)。12.如图,一弹簧的左端固定,右端栓一个小球,把它们套在水平杆上,a点是压缩弹簧后小球静止释放的位置,b点是弹簧原来时小球的位置,c点是小球到达最右端的位置。不计摩擦,则小球从a到c的过程中,小球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小球在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小,小球从b到c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大/不变/变小)。13.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1)该实验装置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关系(物体A、B质量不变)。(2)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选填“A”或“B”)的动能。(3)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所示通过来反映的,这种探究方法称为(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4)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与物体B即将碰撞时的速度,它是通过(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5)实验表明,同一物体A从斜面不同高出滚下,高度越大,物体B被撞得越远,可得结论:在质量(选填“相同”或“不同”)时,速度越大动能(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6)若要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则需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高度由静止滚下,并观察记录。14.如图所示,将一根细线上端固定,下端系上一小铁球,该装置便是“单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该“单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将铁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铁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面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1)本实验使铁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铁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来判断的。(2)如图甲、乙所示,将质量为m1、m2的小球分别移动到与竖直方向成θ1角时放手,m2>第7页(共34页)m1,两个小球运动到B点时速度相同,此时撞击放在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被撞后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如图所示。则单摆的运动速度与铁球的无关,由甲、乙两图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越大。(3)如图丙所示,将质量为m2的铁球移动到与竖直方向成θ2角时放手,∠θ2>∠θ1,铁球运动到B点时撞击同一木块,比较两图可知,物体的速度越快,动能越大。15.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动能”是指它在碰撞(前/后)的动能;(2)该实验是通过比较来反映动能的大小。该动能是由能转化而来;(3)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一定时,越大,动能越大。(4)若在实验中,由于木板较短,物体B碰后滑出木板,如何保证碰后物体B能始终在木板上滑行?下列方法一定不可行的是。A.降低小车开始在斜面上的高度B.在斜面上辅上一块毛巾C.在小车上放两个钩码D.在木块上放两个钩码。16.某学校“牛顿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实验中用到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它们的质量关系为m1<m2=m3,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1)通过观察小球陷入细沙的深度来反映重力势能的大小,应用的物理方法是(选填“转换法“或“类比法”)。(2)分析甲、乙两种情况可知,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3)小铁球m3落入细沙后,速度不断减小直至静止,它的机械能转化为能。(4)同学们还发现小球离地面越高,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越长,他们测出了小球自由下落高度h和下落时间的平方t2的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写出h与t2的关系式为。实验次数123456h/米2.454.97.359.812.2514.7t2/秒20.51.01.52.02.53.0第8页(共34页)17.小苏同学的物理兴趣小组准备探究“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