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专题如何把握诗词中的思想感情考试说明对古典诗歌鉴赏的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1、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2、学习、掌握诗歌鉴赏中的把握思想感情的方法与技巧。教学重点:把握思想感情的具体方法与步骤把握古诗的类型及思想内容(详见《新时代》233页)一、山水田园诗五、边塞征战诗二、咏物诗六、赠友送别诗三、咏史怀古诗七、闺怨诗四、思乡怀远诗八、建功立业诗解题指导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与技巧一、读作者:在鉴赏时可先注意作者,如果作者是陌生的,一般来说,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创作不会影响对诗歌的鉴赏,如果作者是熟知的,则应联系其生平经历及创作来解读诗歌,即借助平时所积累的有关作者的思想、时代、风格流派等背景材料理解诗歌。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杜甫、李清照、苏轼、李白等)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请说明“而今识尽愁滋味”中的“愁”字的具体内容。答:“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报国无门的悲愤。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告诉我们诗的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二、审题目例:《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考点17)吴江通海浦,画舸候潮归。叠鼓山间响,高帆鸟外飞。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试问远家客,辽东今是非?①委婉地告诫友人:你家里也有父母,为官要多为东阳老百姓的生活着想。②表达了诗人关心百姓生活,体恤民众疾苦的思想感情。诗的最后两联从东阳说到辽东,诗人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送别诗抒发的感情:1.离别时的留恋,不舍和伤感的愁绪。2.对友人的劝慰,激励和关心。3.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心志。4.综合型:既有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劝慰警示之意。审题目,辨类型《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上片包含了对往昔欢乐团聚的怀念,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下片表达了勉励友人在边塞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的情意。这首词的上下两片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送别诗抒发的感情:1.离别时的留恋,不舍和伤感的愁绪。2.对友人的劝慰,激励和关心。3.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心志。4.综合型:既有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劝慰警示之意。审题目,辨类型《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考点15)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①抒写诗人宦海浮沉的深沉感慨与伤怀。②对友人劝诫他要警惕宦海风波的感激之情。③对光阴流逝、无所作为的伤感。作者看到镜中白发想到与朋友共老,又心生光阴流逝之叹。④对朝廷的不满,对隐居的渴望。奉诏被贬却说成“承优诏”,正话反说;“世事空知”“寄身且喜”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分析诗中表达的情感。送别诗抒发的感情:1.离别时的留恋,不舍和伤感的愁绪。2.对友人的劝慰,激励和关心。3.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心志。4.综合型:既有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劝慰警示之意。审题目,辨类型布置作业整理考点16中《岁夜咏怀》《雁门胡人歌》两首诗的阅读练习,体会“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三、读序、注一般序在诗前,注在诗后,有时会巧妙地安排在题干中。它们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帮助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盘陀岭驿楼(李德裕)嵩少心期杳莫攀,好山聊复一开颜。明朝便是南荒路,更上层楼望故关。【注】①唐宣宗大中年间,牛党白敏中、令狐绚等得势,大肆迫害李党人物。李德裕作为李党首领,更是他们首先打击的对象。年过六旬的李德裕遭诬陷,被贬为潮州司马,他苦心经营的会昌之政,也被牛党一一推翻,国家前途不堪设想。此诗就是李德裕赴潮州途经盘陀岭时所作。②嵩少:嵩山、少室山。答案:①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一句写自己再一次向故乡告别,凝聚着诗人的无限思乡之情。②饱含着身世之感,家国之恨以及对牛党诬陷追害的愤恨。诗人在垂暮之年背井离乡,被贬南荒,蕴含着无限的愤恨之感。③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通过注释可知,牛党得势,不仅诬陷诗人,更推翻了之前的会昌之政。眺望故关既是眺望京城,又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注释分析四、读诗的内容这也是把握诗词主题最主要的凭借。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逐步展开分析。1、从意象入手。古诗词中许多景物都被赋予特定的意义。(积累意象内涵《新时代》234页)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找出意象,把握意象内涵:见《新时代》233页答:一是通过写“淡酒”敌不过“晚来风急”来渲染愁苦,表现出愁苦的无比深重。二是通过写“相识的过雁”引发对昔日美好生活的追忆,表现当前国破家亡、形影孤单的愁苦。三是通过写“黄花憔悴损”,以之自喻,抒发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叹,表现自己晚年孤苦伶仃的凄凉愁苦。四是通过写“梧桐细雨点点滴”表现凄凉的冷雨也终日敲击着自己的心灵,将愁情推向高潮。最发导致抒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分别说明词人是怎样通过淡酒、晚风、过雁、黄花和梧桐细雨等景物描写来渲染愁情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宿渔家》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这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借用这一意象表达思想感情的?答案:①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孤寂思家之情;②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意象“芦花”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孤灯:孤单、寂寞、失意、潦倒、凄凉2、找关键词或诗眼。所谓“诗眼”,是指一首或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陆游《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孤独之情。借助关键词把握情感。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借助关键词、意象把握情感。寒蝉:悲秋、萧瑟、凄凉、悲伤、悲凉长亭:送别、伤离别3、找主旨句即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如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诗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说是诗中的主旨句。抓住主旨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中心内容。感情:①表达了诗人对金陵昔盛今衰、繁华易逝的感慨。②对英雄逝去、功业不再的感叹。《金陵怀古》(许浑)(考点17七)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找主旨句把握情感。或:表达了繁华易逝、江山不改、世事多变的感慨。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浮云:指奸邪小人。找主旨句把握情感。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或:表达了繁华易逝、江山不改、世事多变的感慨。方法小结:一、读作者二、审题目三、看序、注四、读内容1、找意象2、找关键词和诗眼3、找主旨句布置作业整理考点17中《水调歌头淮阴作》《春草碧》两首诗的阅读练习,体会“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