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备考微课堂历史南方凤凰台高考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案微课9中外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备考依据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历史的发展是有时序性的,由古至今缓慢发展的过程中积聚着“突变”的力量,而这突变就是从原有的发展轨道进入到新的发展轨道,这是历史发展的精彩瞬间,可以在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的统领下,引发学生从不同思维角度、多元思维层次去理解历史,彰显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社会转型波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等方方面面,纵横古今、贯通中外,如果从一个时间段切入,可以突破高考试题题量和分值的限制,体现“大历史”的宏观建构,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能力。正基于此,转型时期的历史自然成为命题者关注的重点。备考策略备考策略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依据其一,从考查内容来看,较多地考查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色和社会转型期“矛盾凸现”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解决。因此,学生在备考中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不同时期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与此同时,注意社会转型期“矛盾凸现”的具体表现和具体解决办法和方案。其二,从考查角度来看,较多地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等新史学观让学生分析社会转型期的原因、表现、影响。据此,学生在备考中一方面要掌握社会转型期的原因、表现、影响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掌握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等新史学观相关知识。备考策略备考策略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依据其三,从考查题型和能力来看,以非选择题为主,注重从宏观方面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考查时间跨度较大,从古代一直延伸到近现代,甚至当代。二是注重考查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社会转型的异同点,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三是注重考查如何解决转型期的“矛盾凸现”,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点整合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备考策略备考依据一、社会转型的概念社会转型是我国社会学者在研究中国现代社会变迁中提出并引入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被认为是“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理论支点”,“意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说详细一点,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体制转型,包括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人们的地位、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二、几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及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前5世纪~前3世纪)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具体表现:①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宗法分封制崩溃;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变法图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②经济:铁犁牛耕出现和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③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儒、道、墨、法成为主要流派。④阶级:“士”基层的活跃;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的兴起。⑤社会关系上: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转型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同时代的西方:雅典民主政治时期,西方人文主义滥觞。相关主题:秦始皇及统一多民族国家诞生、小农经济、百家争鸣等。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2.明末清初(16~18世纪)总体特征: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具体表现:①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②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政府强化重农抑商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③文化:文化专制、理学统治禁锢思想;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早期民主思潮;出现总结性的科学巨著;文学艺术平民化、世俗化倾向明显,呈现出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④阶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⑤外交: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同时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西方殖民活动影响海疆。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转型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缓慢发展。同时代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代议制形成,启蒙运动兴起,自然科学诞生。相关主题:李贽等进步思想家、明清商业状况、科技开始落后、明清小说和文人画、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等。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3.两次鸦片战争期间(19世纪中期)总体特征: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具体表现:①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军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②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大量近代企业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③思想上: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④社会生活上:西方经济侵略,改变中国人的衣食住行。转型原因:西方列强侵略。同时代的西方: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相关主题:鸦片战争的影响、小农破产、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通商口岸、社会生活变迁等等。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4.甲午战后至五四运动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总体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具体表现:①政治: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中国人掀起救亡图存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维新变法,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转型。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②经济:列强经济侵略转向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社会的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继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起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③文化: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先后出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和“民主科学”思潮,向西方学习转向制度和思想层面。④社会生活上:大城市生活习俗转为简约文明。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转型原因:内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外因:帝国主义侵略加深。同时代的西方: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相关主题:维新思想、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民族工业案例、社会习俗巨变等。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5.过渡时期的新中国(1949-1956年)总体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具体表现:①政治:新中国成立,逐步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三大制度),颁布1954年宪法。②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1953年起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③文化:毛泽东思想继续丰富和发展;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推动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文学艺术界出现大批出色的作品。④外交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奠定了新中国外交基础。⑤科技上: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高科技。⑥社会生活上:物质相对匮乏,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时代主题。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转型原因: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同时代的世界:两大阵营“冷战”,西方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期”,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和贸易体系形成。相关主题:政治科技创新、外交成就、社会观念转变、毛泽东思想发展等。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6.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总体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具体表现:①政治: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获得突破,“一国两制”方针提出并得到成功运用。②经济: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③文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指南。由轻视人才转向尊重人才、知识;“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双百”方针重新确立,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④外交上:奉行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活跃在地区性和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中。⑤科技上:以“载人航天”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⑥社会生活上:讲究卫生、注重环保、赈济灾区的文明生活方式。转型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代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相关主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领域的变迁。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7.14~16世纪的西方总体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具体而言:三件大事——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文艺复兴,均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转型表现:①从一体化进程看,新航路的开辟首次打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被看做人类一体化进程的开端。②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开始发生或加强,这都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出现。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③从社会转型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欧正在逐步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④从思想文化看,文艺复兴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不仅为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而且促使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中外联系:这一时期,中国处在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下,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的进步,中西方的差距由此开始显现。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8.17~18世纪的西方总体特征:欧美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阶段的历史继承了前一时期(14~16世纪)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①政治领域:欧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英、法、美通过革命相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确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②经济领域: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③思想领域: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出现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即启蒙运动。④对外关系;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⑤科学方面突飞猛进: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中外联系:此时,中国仍在封建社会的道路上徘徊,中西对比,中国已开始明显落后于西方。要点整合返回历史·微课9要点整合备考策略备考依据9.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总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