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办读经私塾――王财贵教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如何開辦讀經私塾時間:2009年7月28日上午地點:廈門市思明區黨校主講人:王財貴教授主辦單位:紹南文化•讀經教育推廣中心如果有人跟我說:「我知道讀經的道理了,但是我做不到。」我一定會跟他說:「其實你知道得不夠真切。」這樣會不會看得到?這樣比較好嗎?(有聽眾說還是坐下來)前面的人沒有良心叫我坐著(眾大笑),後面的人沒有良心叫我站著(眾又笑)。要怎麼辦才好?(王先生笑)不過不是這樣說。是前面的人很體貼我叫我坐下,後面的人非常熱情,為了看到我叫我站著,所以大家都是好人。(眾笑)每次來都很高興,更高興的是來這裏可以看到很多的老朋友——當然還有新朋友。本來我都希望多見一些新朋友,少見一些老朋友。聽過我的演講,或是親自聽,或是看VCD,已經都聽過看過了,我不知道你來做什麼哦?(眾笑)從第一次的演講,乃至於從我所寫的《讀經說明手冊》以及一些網路上的回答,都已經講完了。所以我沒有新的東西貢獻給各位,我就很惶恐,站在這裏其實是腿在發抖的。(王先生笑)我不知道跟各位講什麼,因為大家都聽過了。很多朋友都喜歡聽同樣的話,如果喜歡聽同樣的話,我叫他回家看DVD就好了。(王先生笑)這裏面有一個意思,就是你要信心堅定,不要有懷疑。有些人是聽了演講知道了這些道理之後,他還想再聽一次,還想再看一次,還想要再問。其實有些人問的問題答案是什麼,他自己都已經知道,乃至於他問過好幾次,他也看過別人問,也聽過對別人的回答,他知道他再問一次,回答也是跟以前一樣,他會知道,但他還是要再問一次。這固然代表這個人很好學,他喜歡追求真理,但是也表示這個人沒有信心。他心中還是疑惑不定。孟子就曾經跟齊宣王說:「仁者無敵」,下面一句是什麼?——「王請勿疑」。孟子不是在講仁義嗎?他對為政者就講仁政嗎?行仁政的仁者就可以無敵於天下。所以說:「仁者無敵」,下面再加一句「王請勿疑」。他請齊宣王不要再懷疑了,可見孟子跟齊宣王不知道講過N次,齊宣王總是表示他懂,但是還是有很多問題,還要問。那孟子就知道了,你心中是有懷疑的。懷疑再問一次,孟子怎麼講呢?還是講他的仁義。所以孟子一輩子都講仁義,這些書流傳到現在,中國讀書人也都跟著孟子講仁義,但是齊宣王並不一定很相信,不是聽不懂,而是不相信。那假如是相信的話,也不一定能夠身體力行。相信而不身體力行是什麼意思?王陽明說知行是合一的,所謂的「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所以齊宣王到底知不知道孟子所說的仁義呢?假如知道了為什麼不做呢?知跟行是不是分為兩邊呢?是不是知易而行難呢?(知道是很容易的,但是要做是很困難的,做不到。)王陽明認為這種講法是不對的,王陽明說知行合一。你知道真切的時候必定會行,你去行得非常明白的時候,就是你的知道。所以,如果有人跟我說:「我知道讀經的道理了,但是我做不到。」如果這樣跟我說,我一定會跟他說:「其實你知道得不夠真切。」就是心中還有疑惑,如果心中沒有疑惑,那是屬於實踐的學問。讀經是屬於實踐啊!至少是讀經教學,那當然是實踐,不實踐怎麼叫做教學呢?其實讀經的「讀」,這個字就是實踐了。不管是自己讀,還是教人家讀。讀經不僅是一種理論,這理論就包涵了實踐。既然包涵實踐,你瞭解了理論,就瞭解了它的理論與實務;還有他的理論必定要付諸實踐才會有效果,必須要瞭解這全套;瞭解了全套,他就一定要按照理論去做實踐,這樣才是完全的瞭解,才是沒有疑惑。當然我並不是說各位一定有疑惑,我只是為了這次的上課,我實在沒什麼話講,所以只好講一些逃脫我自己的責任,然後講各位還有疑惑,還要叫我講,所以我好像是代表我內心的不滿。(眾笑)既然要我說,那我就再說一遍,把以前所說的再說一遍,來跟各位一起復習,因為道理是這麼樣的簡單,講來講去就是那幾句話。如果知道就應該趕快去做。這次所辦的研習會號稱是在師資以上的輔導員培訓會,各位參加這樣的培訓是要出去做宣導的,這裏還有個意義就是除了宣導之外,各位也可以進一步的實踐。「我前面所說的為了後來做鋪墊的那些道理,是我的精華所在。」目前讀經教育的實踐,最深刻的、最用心的、最有效果的實踐,就是所謂私塾的教育,即讀經私塾的開辦。如何開辦讀經私塾?這其實是不大需要說的,我相信各位都有數了。如果請各位上臺來講,你一定可以講出一大套,而且每一個人所講的大概都差不多,甚至都一樣。為什麼每個人都可以講?因為這道理非常簡單。那為什麼每個人都講得差不多,都一樣?因為天下道理就一個。所以假如明白道理,必定所見略同。今天要我來講如何開辦私塾,我講的一定跟各位心裏所想的一模一樣。假如我講的跟你不一樣,那可能我講的是錯的,因為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居然講到別的地方去了。所以我講的可能是錯的。所以等一下你聽每一句都跟你想的一樣,那我就講對了;那如果跟你想的不一樣呢?你要再想一想:是你原來這樣想的呢?還是你受了其他的條件所制約、所壓迫,於是你不敢這樣想。如果是你不敢這樣想,你本來應該這樣想,那就請你回復到你本來應該這樣想的想法,那就跟我一樣了,我講這樣聽懂嗎?(王先生笑)所以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這也是一種反省啊!你想一想你對一件事情怎麼看,然後再自己想一想我為什麼這麼看?是不是我本來就這麼看?我內心裏面這麼看是不是覺得很安心?還是我受了一些其他條件的影響,所以委屈自己、欺騙自己,然後告訴自己說:我不那樣想。這是一種很深度的反省,每一個人都做這種反省,常常做這種反省。每一個人就可以回歸到心靈的本性,其實就可以見到人的本性,就可以見到天地的心;也就是說可以瞭解真正的道理,按照真正的道理做;其實就是回到自己內在心靈最光明、最清澈的那一點上,去為人處世,那就通於天地之德了。這樣來做事就萬無一失,縱使一時還不能夠那麼清明,你也日漸走向清明,何況讀經教育這件事情,是那麼的清楚明白,那麼的簡單自然,為什麼還會不瞭解呢?所以假如我講的跟你一樣,我們大家一起慶幸,反正我們都是「一丘之貉」、「沆瀣一氣」。(王先生笑)假如我跟你講得不一樣,若你想到了最深的地方,你居然覺得是你的對,那就代表我講錯了;那麼就請你按照你所想的對的去做。千萬不要聽我的話,因為我也是為了什麼是對的來這裏說的。我只說我認為對的,而且我這個認為對是經過像剛才這樣反省再反省,反省到最後我認為這是出自於最誠懇的心,出自於我所瞭解的人性;你如果也這樣想,而你所瞭解的比我更深一層,那就按照你的做,不要按照我的做。我可能將來也會進步,或說請你來告訴我,我可能立刻就會有展進,那我感謝你。有很多人聽我演講都很不耐煩,說我講了一大堆都還沒講到主題,在演講上叫鋪墊。(王先生笑)其實我並沒有這種想法:要鋪墊一下然後再去講主題,其實並沒有這種想法,我也不要去研究演講的技巧。是有人可能去研究過演講的技術之後得出來的結論,說我講話都是一大推的鋪墊,甚至整場只有鋪墊,還沒進入主題時間就到了。(眾笑)所以你看我現在還沒講到主題。有一些朋友對我這樣的做法不滿,他常勸我演講一開始就要講主題了,以免講太多的(他說是)「廢話」,至少是講太多不相干的理論,沒有講到實際的內容,而讓大家聽了一頭霧水,甚至有些人聽這麼多的「廢話」(講好聽點,聽了這麼多的事前預備理論),他就已經昏昏欲睡了,所以這場演講就失敗了。不過今天我還是鋪墊這麼多,因為今天不怕失敗,今天我們演講不怕失敗,因為我看到各位聽講的神情都非常好,不管我鋪墊多久你都還要期待我講的內容。(王先生笑)今天對象不同,所以我鋪墊這麼多。其實我都跟那些朋友說:這樣講下來,我都覺得前半部這所謂的鋪墊是最重要的,後來針對主題講的,那都是外圍的,都是末節。我前面所說的為了後來做鋪墊的那些道理,是我的精華所在。如果瞭解前頭的那些道理,後面的實際內容就可以由前面的道理直接引申,所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我前面的道理是本,而後面的內容是末,因此大家不要怪我,那麼以上鋪墊完畢。(鼓掌)大家都很高興,我鋪墊完畢,拍手了,怕我再鋪墊下去。好了,我不鋪墊了。(王先生笑)「古人說『家有塾』,就是家家戶戶都有教育子弟的場所,這應該是一個理想。」先講什麼叫做讀經私塾,講讀經私塾先講什麼叫私塾。古人說:「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家有塾」這是古人的理想,並不一定是事實。《孟子》裏也有「庠序」「學校」這些稱呼,可能也是孟子心中的理想。因為在商代乃至商代以前,社會的各種組織活動都還很簡略,可能還沒有那麼完美的制度。像《周禮》這本書,號稱是周公制禮作樂的禮,其實就是周朝的政府組織,你看周禮這個組織排列得非常完整而嚴密,其實也是一個理想,是後人的想像。就像孟子的「井田」可能也是一種理想,以前的歷史並不一定真的實踐過。縱使是實踐過,也不一定能夠普遍的實踐,它是一個理想。近代化的社會組織比較完整,或許還可以做一種全國性的推廣,在古代可能是沒有的。不管怎樣,「家有塾」即家家戶戶都有「塾」,那什麼叫「塾」?「塾」其實就是一個偏房,可能是在正廳四合院之中比較偏僻的房子,或是在四合院正式的房子之外還蓋了小房子。所以「塾」就是附帶的房子的意思,而每一家都有附帶的一間房,那附帶這一間房做什麼呢?就是教育子弟了,做教育的場所。所以古人說「家有塾」,就是家家戶戶都有教育子弟的場所。那這怎麼可能呢?所以這應該是一個理想。如果說這個「家」不是每一家,而是每一個鄰裏都有一個特別的地方拿來教子弟,這是比較可能的,但是也不見得就是整個天下都如此。因為至少在孔子以前,只有貴族的子弟才接受教育,一般的百姓是沒有所謂的教育的,如果有教育,就是家裏行業的世襲,種農的傳給他的孩子,他的孩子還是種農;做鞋子的他的孩子還是做鞋子,就只有這樣,而沒有真正所謂的教育。教育其實就是要讓人性有更完整更全面的開發,所以教育是開發人性的工程。那一般的百姓就是只有過生活,他有一個行業可以養家糊口也就夠了,所以如果一個人生來一輩子沒有受教育(就是沒有所謂人性的開發),那麼這個人生下來就是為了生活而奔忙,生活了一輩子,老了死了,與草木同朽,這是很值得悲憫同情的。聖人在這裏就有優惠,他當然希望所有的百姓都能夠開發人性的內涵。所以孔子所謂「有教無類」,這個「類」不是貧富的差距,也不是男女的分別。「有教無類」的「類」是社會的品類、社會的地位。「有教無類」意思就是我的教育並不限制於貴族,平民也可以接受我的教育。當然我們現在把「類」的意思擴大了,在孔子那個時候只不過是開放平民也接受教育。自從孔子以後,教育其實是更加普及的,乃至於民間就繼承了孔子的精神,民間開始也有教育。貴族辦教育,民間也辦教育。貴族的教育就是教修己治人之學,這個目的講到最高標準就是「內聖外王」。但你看貴族辦教育辦的是什麼教育?辦的是貴族的教育,那什麼是貴族的教育?貴族就是所謂的統治者,統治者的教育就是要教他統治的能力。一聽到這裏我們都會覺得古人的思想太封建了。其實我們也可以不這樣看,什麼是教導他有統治的能力?依照儒家對統治者的理想,孟子說統治者應該施行仁政,而貴族所受的是什麼教育呢?就是從「小學」教到「大學」。「小學」大家都知道,那是古代基礎的教育,所謂「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禦書數」,就是學問的基礎,為人處世的基礎。「小學」完了以後要教他「大學」。那什麼是「大學」?《大學》這篇文章不是一開頭就是「大學之道」嗎?一開口就是「大學」兩個字。朱熹在《四書集注》的《大學》注解裏面,第一條注解就是「大學」這兩個字,朱熹注:「大學者,大人之學也。」什麼是「大人之學」?現在我們說的大學,我們現在每個國家社會都有大學,清華啦!北大啦!那西方的大學是什麼意思?就是四個學院以上,四個學院結合起來就可以稱為大學,因為它是大的學校;那我們一般的百姓說什麼叫大學?就是他長大後要上的學。(王先生笑)其實照中國人對「大學」的瞭解,不是組織大,地方大或者讀書的學生年紀大。「大學」是大人之學,大人之學就是教他成為大人學問的地方。那什麼叫大人?剛才我們說教育是開發人性的工程。大人的意思就是心靈成長的人,心靈成熟的人。一般我們生理都十八歲成熟,但是我們的心靈並不一定跟著一起成熟,乃至有人活到年紀很大,心靈還不成熟,這種人就叫做「小人」。小人不是年紀小的意思,也不是做壞事的人,沒有道德的人。小人原先的意思是心靈沒有開發、心靈不成熟的人。當然心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