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科学认识和人文精神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三:科学认识与人文精神——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统一一、我们究竟如何认识世界2007年2月9日哈佛大学7日宣布将对其课程进行30年来最大的调整,课程的新重点将放在敏感的宗教和文化问题以及科学上,帮助美国学生克服目光狭窄的缺点。第一讲阳光照进心灵——从外在世界到内在世界在改革计划下,哈佛大学将推出8个全新的教学课程,要求每一位入读的新生必须学习分析推理、道德推理、世界社会、文化和信仰、世界中的美国等课程,协助学生把目光放得更广更远,加深对外面世界的认识,而不是把目光集中在主修的学科上。(一)如何认识世界1.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2.世界究竟是什么?3.能问“世界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吗?4.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5.感觉可靠吗?6.存在就是被感知吗?7.感觉能否证明对象的存在?8.思维能否把握世界的本质?9.语言能否传达思想?(二)人如何能认识到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列宁曾经说过:“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改变世界,靠的是人的行动。但是,人改变世界的行动,总是也必定有一定的目的作为指导,这也是人的活动之根本区别于动物活动之所在。人改变世界的行动,就是创建其理想世界的过程。而人要能够创造出自己的理想世界,就必须使自己的理想反映外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否则,其理想就不过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外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哪里?当然在包括人自己在内的自然界中。(三)实践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我们的认识不仅是来源于自己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而更主要是来源于间接经验——前人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我们如何获得这些间接经验?当然只能通过我们彼此之间的社会交往,凭由这种社会交往,我们一方面得以继承反映着前人认识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成果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得以共享我们在自己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成果。间接经验的不足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缺失皇帝吐白兔的故事(四)科学(主义)对认识的影响随着近代实验科学的兴起,自然科学的实验的方法取代了传统单纯的观察与思辨,使得理性主义逐渐滋长起来。法国哲学家孔德明确提出了“拒斥形而上学”的口号,他要求用实证科学取代形而上学,他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哲学的实证基础。马赫更是坚决地强调这一观点:“一切形而上学的东西必须排除掉,它们是多余的,并且会破坏科学的经济性。”以英国的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罗素与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主义为源头的分析哲学也提出拒斥形而上学的主张,他们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对意义的追寻,而应该是对科学语言的逻辑分析。后来,综合了实证哲学和分析哲学的逻辑实证主义也认为形而上学完全是一个无意义的问题,应该彻底加以清除,“过去时代最严重错误之一,是认为哲学命题的真正意义和最后内容可以再用陈述来表达,即可以用知识来阐明;这就是‘形而上学’的错误。”(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二、认识的本质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生而知之者”;孟子“良知良能”(乍见孺子入井);柏拉图“回忆说”——洞穴假象;近代西方“天赋观念”(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1、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活动。代表:西方古代的影像说、流射说、蜡块说一直到近代的白板论和感觉论等都属于这种理论。两个根本缺陷:一是脱离实践,二是不懂辩证法。(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2、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首先,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其次,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一叶落而天下知秋”(一)从实践到认识1、感性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①特点:直接性和丰富性②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是高一级的认识能力,它是在各种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复合刺激物(即整个物体)的反映,是分析综合能力统一发展的产物,它本身包含着概括能力的最初萌芽。但这只是对有关事物属性的直观的、泛化的概括,还不是内部化的、表象的或词的概括。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2、理性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联系的过程。①特点:间接性和抽象性②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科学体系核心的逻辑要素。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就是从掌握概念开始的。判断:反映事物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推理: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是通过对某些判断的分析和综合再引出新的判断的过程。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鸟是长羽毛的动物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鲸用肺进行呼吸鲸不是鱼类动物鸟是长羽毛的动物鸭子长羽毛鸭子是鸟类动物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③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视频视觉错觉典故舍罕王赏麦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基本条件:①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②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这一理论的意义:第一,避免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经验主义——经验论;教条主义——唯理论;(视频:全信书)第二,注重调查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1、为什么要进行第二次飞跃?①因为认识世界的目的是要改造世界所决定的②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2、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①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②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才能最终指导实践③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④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二)从认识到实践1、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以至于无穷的过程,每一次循环都有新内容、新发展。2、为什么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要经过反复性的过程?①主观方面:人往往会受到认识能力的限制②客观方面:由于事物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事物本质的暴露也需要一个过程(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光的微粒、波动说之争。人类对天地的认识。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重视认识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现实中的人自然结构认知结构非理性因素认知结构的自我认识与调整主体的认知结构是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的习惯中形成的,可以认识、完善和调整。它们共同作用于人的认识过程,构成认识的主观条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前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影响主体认识过程——带上明显的个人风格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对捆绑在中国劳动妇女身上的族权、神权、君权、夫权进行了理论的彻底批判鲁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小说《祥林嫂》控诉了中国的封建礼教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礼教思维方式的差异使认识过程风格不同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论证青年应该如何投身革命运动,同时在理论上对辛亥革命的性质、意义进行了分析鲁迅通过《阿Q正传》塑造了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小人物,也对辛亥革命的成败性质进行了评价毛泽东成为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领袖,鲁迅成为中国的一代文坛巨匠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以往的学习和实践中凝结积淀形成的,可以扬长避短,也可以认识、调整和完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细,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认识自我,提高和完善自我,是认识论的重要任务前知识结构对主体认识过程的影响——影响认识过程的深度与广度F=GM1M2/R2苹果偶然掉到牛顿的头上前知识结构影响到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包括正确还是谬误一个残废!真美!有伤风化!前知识结构广博、深刻——后认识过程迅速、敏捷、准确前知识结构偏科、肤浅——后认识过程以偏概全、迟钝为君王定国安邦出谋划策,为个人一展抱负各显其能,也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佳话千古风流。宋玉能言,登徒子蒙好色之冤千年;孟子善辩,齐恒公只好顾左右而言他;苏秦持合纵之论,挂六国相印;张仪建连横之说,拆抗秦同盟;李斯的谏逐客书,触龙婉言说赵太后,委婉含蓄绵里藏针直言不讳慷慨激昂谈笑风生挥洒自如;价值观念对主体认识过程的影响——影响主体对客体的选择主体在认识之前必须对客体进行选择,以什么作为认识和研究的对象。第一是出于对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专长的考虑,扬己所长才能早日成功。第二是对社会发展的趋势的预测,没有人会选择已经被社会淘汰的领域作为认识和研究对象的。从认识史发展的角度看,价值观念还会影响到科学家的转行鲁迅当年弃医从文,是因为他认识到治疗国人的心灵麻木比身体疾病更为重要;冯.诺伊曼在原子弹试制即将成功的关头抽身退步投身刚刚起步前途未卜的计算机研究,终于成为计算机之父;……价值观念影响主体对客体进行选择的时候,有人考虑社会需要多一些,有人考虑个人因素多一些。但无论如何,只考虑社会需要完全不考虑个人因素是不存在的。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过程的影响非理性因素也是认识主体的自身素质的构成部分。理性因素是可以逻辑化和精确化的因素,包括阐述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非理性因素是认识主体的意志、情感、直觉、想象、本能等的精神和心理的因素。意志——认识过程的悟性核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都具有非凡的坚强意志,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作出重大的理论贡献马克思把科学的入口比喻为地狱的入口,没有下地狱的决心和毅力,就无法攀上科学的高峰。许多科学家认为,天才的99%是血汗,没有艰苦的付出不能成就事业王国维认为:成就大事业和大学问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经过了“独——苦——悟”才能成就事业和学问。意志在这个过程中就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认识过程的特性成分简单而又无比强烈的三种激情主宰了我的一生:爱的渴望、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极度同情。——罗素古往今来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前途极度关切和深切同情。正是有了科学家的社会良知和道义的强烈的激情,使他们超越了名利的桎梏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也让后人对他们肃然起敬。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