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课件-如何学好历史-人教版[原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北大学生谈历史学习经验李艳——(北京大学法学院2005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学习已成为人生的重要需求。从适应与发展两大任务出发,树立自主型的学习观,自觉地、能动地、有目的地从事学习活动,“懂学”、“会学”,已成为时代对人的迫切要求。对于历史教材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在历史领域里,“知”与“不知”的矛盾并不突出,更多的是“知”的多与少、深与浅的差异。对于历史学习而言,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参考书(《辞海》、教师教学参考书、教辅书籍等),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创造性地学习,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选择信息的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进而达到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和谐统一呢?首先,要把握一个根本点: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历史基础知识。其次,要抓住两个观点:①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地归纳整理,构成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认识历史,包括科学地评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等。在初中时,历史对于我来说只是一门副科,只要考及格就行,当时我的历史学习几乎没有什么方法,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得高分,但这只适用于初中的历史,并非是我今天要讲的历史的正确学习方法。所以,我强调一点:历史决不是可以靠记忆就能攻克的简单课我是从高二开始将历史作为一门主科来学的,这是由于我本人特定的情况所决定,因为我很晚才决定选择文科,在此之前我从未给予历史足够的重视,这可以作为一个反面的例子。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在我的同学中,越早重视它的人越轻松,而我对此认识比较晚,所以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在它上面。我建议那些早已决定选择文科的人,一定要从初中,最晚高一时就开始注意积累历史方面的知识。它有一个知识沉淀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绝对不可以存有“临阵磨刀快三分”的侥幸心理。如果时间充裕,就能够详细地了解历史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历史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因为这会使你看不清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且容易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错误,而造成不能掌握历史的真正内涵,也许在个别的细节题上能得分,但一遇到综合论述性的题,就只会出现将凌乱的材料堆砌在一起的情况,留给改卷老师的不好印象,会大大影响你的得分。历史是记忆量最大的课程之一,厚厚几本书,内容多,头绪繁杂,如果没有科学的记忆方法,就很难把握好。我认为学历史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系列的对比:古今对比、中外对比、背景对比、特征对比……要善于将不同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在对比中掌握这些事件的实质。此外,课本非常重要。高三那一年,我把整套教材看了三四遍,根据老师的复习进度(但比老师的速度快一本书左右),在这样一遍遍的复习中,我的收获每一次都不一样。认为看得越多,我所理解的层次就越深入,所以并非无效率的重复,而掌握越多,我所用在一本书上的时间就越少,进度就越快。同时辅之以习题,这样,到了高考前,我虽未达到“在脑子里翻书”的境界,但也对教材相当熟悉,最基本的史实记得很牢固。历史对文字组织的能力要求很高,平时一定要多加锻炼,多做些文字题,不要图省事而只做选择题,不愿练习问答题、材料解析题。而且这对语文的写作能力也有较高要求,不能只重答案,而不考虑组织语言。历史和政治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鲜明对比:历史是在整篇灰色的史实中,偶尔穿插几行结纶、规律之类的亮点,用以串起那些事件、因果;政治则是在通篇明亮的理论叙述中点缀若干事例,有的是从正面加以强调,有的从侧面给予反证。在历史的年代和政治的“理论体系”这两条主轴两侧,分布着各式各样经过细心挑选、适当排列的客观事实。归根到底,学生要做的“就是一一对应”。知道哪个年代发生了何等史实及前后因果叫纵比;不同年代、不同国家发生了类似史实的分析叫横比。政治中哪一个提法由哪些论据支持或这一论据是针对哪个提法而产生的,必须区别清楚。于是在无数单选、解析、问答的磨练中,你日渐熟悉的知识点终于织成了一张网,将每一道考题总之,历史是需要不断积累的一门课程,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收获,学好了历史,不但可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且可以为明天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伟大祖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正等着我们去探索追求!历史是蛮有趣味的一门课。许多人畏惧历史,认为有太多的史实需要背诵,况且题目千变万化,实在难以把握。我觉得,只要对历史树立浓厚的兴趣,学起来就很简单,不费太大的功夫。平时考试,我的历史成绩也不算很好,但我从来就没有灰心过,因为历史题虽不少,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考察你的记忆能力的,只要你把书背会了,这种题并不难做。一类是侧重于考查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的,这一部分题目如果你没有那个能力,书背得再多也没用。因此,每次历史考试之后,你都要看清楚了,究竟是在哪一部分失的分多,如果分数主要是靠死记硬背的题堆出来的,那么你的历史成绩再要提高将会很困难;如果分数主要是靠思维分析得来的,那么你的分数有望再上一个新台阶。我认为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惟一途径是多接触些历史著作,多对历史发展做些理性分析。朱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05级)刘春东——(北京大学法律系2005级学生)下面说一下历史的学习。先说课内,第一就是要熟悉教材。我当时把教材精读了数遍,一般是逐字逐句地读,不放过课文的注释和插图。然后要背教材,各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背的时候我通常是先读一遍要背的内容,然后边写边记忆。过一段时间后,再在脑子里如放映电影一样地重过一遍。由于记忆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其间伴随着遗忘,所以在进行下一步的时候,有必要再对前边的内容简略地重复一下。我的记忆就是这样在迂回中不断前进的,效果还不错。在记忆过程中也有多种方法,如记理论性的知识时,要注重理解性的记,通常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或是引出具体的实例,这样有助于使干瘪的理论的种子在大脑中萌发出芽。如记忆过程性的知识时,可以将自己置于当时的环境中,即幻想出一个场面,而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这也算是一种联想式记忆法吧。对于章节的安排,可以按照教材顺序去记忆,然后再分成各个专题来记忆,还可以以时间为顺序,古今中外结合在一起来记忆。总之,要把教材内的知识分割成若干个小点,通过排列组合成若干个块,再排列组合成若干个面,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历史的课外阅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可以浏览一下比较有名的史学家的观点,找到与我们的学习联系紧密的部分,加以分析掌握,是大有好处的,尤其对问答题来说。特别要说明的是应该掌握唯物史观,懂得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加以运用。1、树立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学习观念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3、学会如何读书①目录和大事年表②每章开头的“引言”。③正文内容(大字)和阅读内容(小字)。④原始资料。⑤表格、图画。⑥思考题和练习题。⑦学术争鸣。历史知识的构成:历史背景:动机、条件和原因——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历史经过:时间、地点、人物、政党、团体、阶层、阶级、事件、现象、著作、制度等历史影响:结果、性质、功绩、经验、教训、意义等等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等学会自学历史课本一、逐段写出小标题。二、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三、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四、总结基本观点。五、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六、对教材做出评价。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1)顺序记忆法(2)特征记忆法(3)规律记忆法(4)隔年记忆法(5)重复记忆法(6)回忆记忆法(7)谐音记忆法(8)形象记忆法(9)讨论记忆法(10)口诀记忆法(11)词头记忆法(12)练习记忆法(13)联想记忆法(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15)信息压缩记忆法(16)对比记忆法(17)归类记忆法(18)重点记忆法(19)理解记忆法(20)推理记忆法(21)网络记忆法——重复是记忆之母有的同学认为:我们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学历史,而且,初中、高中的历史课本的内容大体相似,其实,大家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实际上,它们是点、线、面的关系。高中历史更注重历史的线索和时代特征以及一定的历史理论。因此,要学好高中历史,决非简单的背背就能顺利过关。高中历史知识可以分为章节知识、专题知识和理论知识,其中,章节知识是基础。章节知识和专题知识纵横交错,构成知识网络;历史理论支撑起网上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体系。比如说,中国近代史有三条线索: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史、中国人民探索史。历史理论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第三、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第四、历史是不断进步的第五、掌握一定的评价方法(1)坚持正确的立场(2)坚持历史评价而非道德评价(3)评价历史应坚持阶级分析方法(4)评价历史事物应坚持效果第一,动机第二一、单选题应试策略和技巧(一)审题方法第一,明确题目结构。第二,搞清时空范围。第三,搞清基本题型。第四,推敲备选项。第五,明确理论观点。(二)解题方法1.最佳选择题2.因果选择题3.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4.推理选择题5.排序选择题6.组合选择题7.比较选择题8.材料选择题9.概念选择题例:(2000年春季13)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1.最佳选择题2.因果选择题例:(2005广东历史8)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嬉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3.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例:(2005年江苏卷)12、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其后中国革命的发展仍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表述与此结论不相符的是()A、直接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B、宣传了共产党的革命纲领C、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D、为革命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借鉴4.推理选择题例:(2005天津文综21)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8%,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B.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C.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D.鸦片贸易合法化5.排序选择题例:(1997年上海9)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史上开放为商埠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①南京②厦门③天津④杭州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6.组合选择题例:(2005年江苏卷)10、下列选项中属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是()①列强扶植袁世凯②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实力③临时政府对袁世凯没有约束措施④革命营垒内部意见分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比较选择题例1:(1997年全国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例2:(2001年上海文综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A斗争的侧重点上B失败的根本原因C失败的客观原因上D运动的阶级基础上8.材料选择题例:(1996年上海9)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奉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宣统帝9.概念选择题例:(2004年广州6)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A、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二、材料解析题的应试策略(一)读:解题的基础1.先读设问,后读材料。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②阅读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