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有关孟子和《孟子》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继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大师,与孔子并称“孔孟”,他被后人尊为“亚圣”。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在孔子学基础上,继承孔子的“仁”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方圆三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外城围表顺接表转折:却内城表转折:却这样•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夫fú,句首发语词。这泛指武器装备充足泛指粮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城墙护城河委,古义:放弃。今义:委任•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表承接离开凭借国防形→动:巩固•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所以名→动:限制形→动:威慑古义:内外亲属今义:因婚姻联成的关系通“叛”:背叛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极点•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用所以不战则已……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摆出观点,提携全文。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举例论证•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举例论证•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摆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结构图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攻城守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战争事例治国道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艺术特色: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2、运用排比、对偶、顶针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排比•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对偶•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顶针•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2、池非不深也3、兵革非不坚利也4、委而去之5、人和代词,这(就是)护城河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胄委:放弃去:离开人心所向,上下团结6、域民7、固国8、威天下9、寡助之至10、亲戚畔之11、亲戚畔之n.→v.限制adj.→v.巩固adj.→v.威慑极点通“叛”,背叛他,指寡助之君•字词小结•1.古今异义。郭古义:外城七里之郭今义:姓氏•池古义:护城河池非不深也今义:池塘•去古义:离开委而去之今义:到……去2.通假字。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3.虚词。亲戚畔之三里之城寡助之至动词,到助词,的代词,他泉香而酒冽而之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表修饰,着,地表并列,并且表转折,却•你知道孟子说过哪些名言吗?•你知道哪些关于孟子的故事呢?•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虽千万人吾往矣。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孟子妻独居,踞,孟子人户视之,向母其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人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人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引自《韩诗外传》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问:“为什么?”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孟母断机杼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丝,(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孟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丝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凭什么跟织布为生不一样?(意思是还不如织布为生)!我半途而废,难道可以让你长期有衣服穿有粮食吃?女人如果荒废了生产家里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不做强盗小偷就只能做奴隶劳役了!”孟子吓了一跳,自此,孟子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之人。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选自《孟子•告子下》舜是从田野间被启用的。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又辅佐周武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仲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春秋时期人,出身贫困,经蹇叔举荐做了虞国大夫,后晋国假途伐虢,虞国相继被灭。虞王被俘后,他做了奴隶,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百里奚举于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quănfùyuègé起,被任用田地被举用,被选拔从•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xī狱官集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这个形容词使动: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使……贫困使……坚韧•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受阻挠使……被扰乱用来……的使……惊动通“增”增加•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常常名→动:犯错误这样以后通“横”,梗塞显露征兆奋起脸色表达被人了解在忧愁,困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ì在里面,指国内在外面,指国外通弼,辅佐表假设:如果语气助词在表并列第一段六个人共同的特点1、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2、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3、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排比举例推断归纳结论艰苦的磨练第二段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常常没有忧患,往往遭至灭亡个人国家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经受磨炼的益处•论证方法:•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1、词性活用:苦、劳、饿、空乏、拂、乱、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译成“使……”2.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补充一些例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句意思相同?请说出两句。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问题探究•这两则短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则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结论。•不同之处:•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尽相同:•第一则短文的论点在文章开头点明,可谓开宗明义;•第二则短文在文章结尾处揭示论点,不再对论点进行解说。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