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主讲:目录第一章审计总论第二章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第三章审计准则、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第四章内部控制第五章流动资产审计第六章非流动资产审计第七章流动负债审计第八章非流动负债的审计第九章所有者权益审计第十章损益审计第十一章财务报表审计第十二章审计报告、审计处理、复审及审计档案第十三章验资第一章审计总论一、审计的含义我国“审计”一词最早见于《宋史》。从字义上解释,“审”就是审查,“计”就是会计、计算。“审计”就是审查会计资料、会计核算,即通常所讲的查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对审计也相应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审计逐步超越了查账的范畴。结合国际审计准则和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我们对审计下的定义是: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用以维护财经法规、改善经营管理的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活动。上述审计定义包括以下内容:(1)审计主体为专职机构和人员。(2)审计关系由接受委托或授权形成。(3)审计对象是指审计行为的接受者,(4)审计目标是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公允性和效益性。(5)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第一节审计的含义二、审计的特征(一)独立性(二)权威性(三)公正性三、审计与会计的关系(一)审计与会计的联系1.两者起源密切相关2.两者彼此渗透、融汇3.两者的目的最终一致(二)审计与会计的区别1.产生的基础不同2.职能的不同3.方法的不同4.工作程序不同一、审计的职能(一)经济监督职能(二)经济评价职能(三)经济鉴证职能第二节审计的职能与作用二、审计的作用(一)制约作用(二)促进作用(三)证明作用三、审计的目标(一)独立审计目标(二)独立审计的具体目标和一般原则四、审计的任务审计的任务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所承担的工作。审计的任务取决于审计的对象和职能,受制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任务。对委托审计单位而言,审计的任务是实现审计目的,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情况,通过出具审计意见和审计报告来证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他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以确定已审会计报表及其他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国民经济的发展角度而言,现阶段我国审计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即通过审计,揭露贪污舞弊,促进廉政建设;通过审查,反映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合法性,保证经济信息真实可靠;评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第三节审计的对象与分类一、审计对象审计对象,即审计客体,是审计主体所作用的对象。一般指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二)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二、审计分类(一)审计的基本分类1.审计按其主体分类(1)国家审计,也称为政府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所执行的审计。(2)内部审计,(3)社会审计,也称民间审计或独立审计,2.审计按其内容和目的分类(1)财政财务审计,也称为常规审计或传统审计,(2)财经法纪审计,也称为违纪审计,(3)经济效益审计,(二)审计的其他分类1.审计按其对象的性质分类(1)政府审计,(2)行业审计,(3)企业审计,(4)离任经济责任审计,2.审计按其对象的接受程度和执行强制性分类(1)强制审计,(2)非强制审计,也称任意审计,3.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1)事前审计,(2)事中审计,(3)事后审计,4.按审计的范围分类(1)全部审计,也称为全面审计,(2)部分审计,也称为局部审计,(3)专项审计,也称为专题审计,5.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1)就地审计,(2)报送审计,6.按审计组织方式分类(1)委托审计,(2)联合审计,(3)预告审计,(4)突击审计,一、审计组织(一)国家审计机关(二)内部审计机构(三)社会审计组织第四节审计的组织形式二、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是指在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内专门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审计人员是开展审计工作,完成审计任务的具体执行人。(一)审计人员的基本条件审计人员的基本条件包括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三个方面。(1)在政治素质上,审计人员必须学习政治理论,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必须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以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为重;必须独立、客观、公正和廉洁,保守秘密,为社会各界提供符合规定要求的专业服务。(2)在专业知识上,审计人员要熟悉会计、审计的理论与实务;熟悉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财政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制度;掌握审计查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和应用计算机记账、查账,具备一定的会计、审计或财经管理方面的经验。(3)在业务能力上,审计人员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如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二)审计人员的职权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除了代表审计组织履行职权外,还具有下列主要职权:(1)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或查封一切会计档案资料,如会计凭证、账目、账表以及计划、预算、合同和契约等;(2)有权向银行、税务、财政、工商行政、司法部门和有关的往来单位或个人查询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经济业务问题;(3)有权按照审计工作计划进行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违法乱纪、贪污盗窃、走私贩私等严重问题,经主管审计工作的领导同意,有权扩大审计范围和修正审计计划;(4)对于在审计中遇到的一些专门技术问题,如商品、产成品、材料物资质量的鉴定,机器性能的检查,度量衡器准确性的检查等,经被审计单位领导同意,有权吸收本单位或外单位专家协助审计;(5)为了查明某些重要问题和专门问题,经被审计单位领导同意,有权封存被审计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实物等;(6)审计工作结束时,审计人员应按规定出具审计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建议,在征求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意见和要求后,报经审计组织负责人审核批准;(7)审计人员应对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材料及其所反映问题的正确性、真实性负责。审计报告必须实事求是,不得歪曲或隐瞒,不得夸大或缩小事实真相,否则审计人员应承担一切后果;(8)审计人员对审查的问题应严守机密,不得擅自外传或泄露。审计人员依法行使上述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三)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对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职业品德、执业纪律、执业能力、工作规则及其对委托单位、同行业所负责任等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基本规定和规范要求。具体包括独立原则、客观原则、公正原则和廉洁原则。(1)独立原则,(2)客观原则,(3)公正原则,(4)廉洁原则,(四)审计人员的职业怀疑态度结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6年8月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指南(征求意见稿)的内容,该准则第十一条至第十二条,主要说明职业怀疑态度的含义及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总体要求。1.职业怀疑态度的含义2.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三、对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一)政府行政管理(二)审计机关对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监督检查分工(三)审计机关对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监督检查的内容(四)审计机关对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监督检查的作用思考与练习1如何理解审计的独立性?2如何理解审计与会计之间的关系。3试简述审计的职能和作用。4独立审计的总目标是什么?第二章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2〗一、审计准备阶段二、审计实施阶段三、审计终结阶段第一节审计程序一、审计方法概述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完成审计工作,实现审计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方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选用适当的审计方法,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基本条件。完整的审计方法体系包括审计的基本方法和取证方法两大类。1.研究审计方法的目的(1)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2)有利于找出问题的实质,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2.审计方法的选用要求(1)必须服从于审计目标;(2)必须服从于审计方式;(3)必须适应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第二节审计方法二、审计的基本方法1.顺查法和逆查法(1)顺查法,(2)逆查法,又称为倒查法或溯源法2.详查法和抽查法(1)详查法,又称为细查法、精查法(2)抽查法,也叫抽样审计三、审计的取证方法1.审阅法(1)原始凭证的审阅(2)记账凭证的审阅(3)账簿的审阅(4)会计报表的审阅(5)其他资料的审阅2.核对法(1)证证核对。(2)账证核对。(3)账账核对。(4)账表核对。(5)表表核对。(6)账实核对。3.监盘法和调节法(1)当结账日先于盘点日时,其调整公式如下:结账日实存数=盘点日实存数+结账日至盘点日发出数-结账日至盘点日收入数(22)(2)当盘点日先于结账日时,其调整公式如下:结账日实存数=盘点日实存数+盘点日至结账日收入数-盘点日至结账日发出数(23)4.询问法和函证法(1)肯定式函证又称积极式函证,是指对于被询证事项,无论是否相符,都要求被询证者在限定的时间内回函。(2)否定式函证又称消极式函证,是指对于被函证事项,在不相符的情况下,才要求被询证者在限定的时间内回函。在进行否定式函证中,在询证函中应注明在某一日期前未予复函,即表示被询证单位对函证事项没有异议。5.计算法计算法又称验算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原始凭证及会计记录中的数据所进行的验算或另行计算。计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取证方法,主要用于验算被审计单位有关书面资料上的数据有无计算错弊。验算的内容包括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中有关数据的合计、总计、百分比和预测分析、预算、计划等资料有关数据的计算进行验证。与后面的分析性复核不同,它只注重对数据计算过程及结果正确性的确认,而暂不考虑这些数据所反映出的其他问题。6.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审计人员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通过观察,审计人员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生产状况、业务运行情况及内部控制遵循情况的证据。必要时,可视具体情况和要求,对现场进行摄像或拍照,作为审计的证据。7.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三种.8.鉴定法鉴定法是指审计工作中某些活动超出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时,聘请有关专门机构或专家对被审计事项进行鉴别和证明的方法。它主要用于对书面资料真伪的鉴别,对实物性能、质量、价值以及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的鉴定等。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规定:“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主要有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其中,检查是指注册会计师对会计记录和其他书面文件可靠程度的审阅与复核,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审阅法和核对法。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审计程序?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哪些?2审计各阶段的主要工作计划包括哪些?3试列举审计方法,并阐述审计核心技术方法(审阅、核对、验算)与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的关系。第三章审计准则、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1〗一、审计准则的特征审计准则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指南,同时也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和标准。审计准则具有如下特征:(一)适应性(二)主体性(三)全面性(四)权威性第一节审计准则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一)独立审计准则(二)质量控制准则(三)职业道德准则(四)职业后续教育准则一、审计证据的作用首先,审计证据是证明被审计事项性质和事实的客观根据。例如,根据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可以确认账目上的差错,是属于无意的疏忽,还是蓄意的弄虚作假;判断库存材料的短缺,是属于自然损耗,还是属于营私舞弊。其次,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确认事实真相,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基础。在审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