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十年发展概述(来源:《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AGeneralOverviewofDevelopmentoverthePastDecadeofOverseasStudentsPioneerParkinBeijing赵峰崔巍微[摘要]经过十年建设,北京市建立了23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形成了全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培育出一批掌握先进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留学人员企业,成为吸引、培育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实现、推进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文章介绍了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归纳了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基本特点与主要作用,分析了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快速发展因素。[关键词]留学人才创业园发展留学人员创业园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是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施展才华的重要舞台,是引进、培养和发挥留学人员作用的重要途径。北京市一直将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作为留学回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7年北京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与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共同建立北京地区第一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以来,截至到2006年12月,全市已经陆续建立了23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形成了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在宣传示范国家留学人员政策、吸引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吸引、培育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实现、推进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一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历程1.启动建设阶段(1997年—2000年)1997年,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国服务”并举的方针,积极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转化高科技成果。同时,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意愿日益增强,迫切需要解决创业基地、创业途径问题。为落实国家留学政策,吸引学有所成的留学人员回国创办企业,促进首都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家,北京市留学人员工作主管部门借鉴台湾新竹高科技园区与兄弟省市的经验,于1997年初提出赵峰,男,1954年出生,副教授。1992年至1996年,于中国驻美国休斯敦总领事馆担任教育领事,1996年至今,担任北京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主任。崔巍微,男,1975年出生。2001年至今,在北京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工作。2了“根据留学人员的不同需要逐步建立若干个特点不同的留学人员创业园,最终形成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的总体构想。同时,从北京地区留学工作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体制创新,实行“共建模式”,设计了由北京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分别同各区县有关部门、开发区、工业园区签订协议,共同创建各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总体规划。1997年中,北京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首先与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签订协议共同建立“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之后,又先后与有关单位共同创建了“北京市留学人员大兴创业园”、“北京市留学人员空港创业园”和“北京市留学人员望京创业园”(后改为“中国北京(望京)留学人员创业园”)。2000年,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领导要求,北京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等三大专业服务机构与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大国有企业共同投资、共同创建了以“政府支持、市场运作”为模式的新型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北京中关村国际孵化园,探索吸引留学人员来京创业的新模式、新机制。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工作取得良好开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创建了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共建模式”。“共建模式”发挥了创建单位的各自优势,组合了创建单位的不同资源,实现了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快速建设,受到国家留学主管部门的肯定。在留学人员创业园共建中,人事主管部门起着组织、推动、审核的主导作用。——初步形成首都留学人员创业园特色。按照统一要求,各留学人员创业园都能提供专门的场地、专门的优惠政策、专门的管理机构与人员、专业化的优质服务(“三专一优”),从而形成首都留学人员创业园特色。——留学人员创业园为留学人员企业主要提供场地租住、物业服务、行政服务和其他简单的初级服务。——留学人员创业园场地供不应求。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数量较多,而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数量较少,创业园内留学人员企业数量急增,创业园的场地利用率保持较高的水平。如海淀创业园第一期7000平米场地在开园半年内就已驻满,另有数十名留学人员排队等待入驻。2.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2004年)200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北京市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的若干规定》,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吸引留学人员创业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区域环境和优惠的政策规定,吸引大量海外留学人员来京创业,也推动了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促使全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从2001至2004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与部分在京高校陆续共建了“北大留学人员创业园”、“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北航留学人员创业园”、“北京科3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北京理工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北邮留学人员创业园”。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也相继建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在短短四年内,全市陆续新建了9个各具特色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全市留学人员创业园数量达到14个,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基本形成。在全市留学人员创业园总体数量增长的同时,创业园个体规模及场地面积也迅速增加。如: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的场地面积从1997年建园时的7000平米,到2000年发展为近3万平米,到2004年发展为近8万平米。2000年以前创建的海淀创业园、大兴创业园、望京创业园、空港创业园和中关村国际孵化园等5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场地面积之和从2000年的8.1万平米发展到2004年的16.3万平米。2000年之后创建的北大创业园、清华创业园、北航创业园等场地面积比创建之初也有成倍增长。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鼓励留学人员回国、来京创业的优惠政策日臻完善。国家留学人员工作主管部门联合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的意见》(2000年)、《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若干意见》(2001年)、《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2001年,);北京市陆续发布了《北京市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的若干规定》(2000年)、《北京市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的若干规定实施办法》(2001年)、《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奖评选暂行办法》(2003年)等一系列针对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生活的优惠政策。为留学人员来京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解决了留学人员创业的各种问题。——北京市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留学人员创业扶持体系。包括全市的创业政策体系、创业基地体系、创业资金体系和创业服务体系以及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创投孵化体系、共建大学与科研院所体系、项目融资与推介体系、政府资金支持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各留学人员创业园开始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创业园的服务层次逐步提升,除提供孵化场地和商务服务等基础服务外,投融资、专业技术、管理咨询等深层服务普遍改善。各创业园努力形成各自特色的创业服务模式。——部分留学人员创业园场地渐显供大于求。在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数量与创业园数量均快速增长的同时,有部分留学人员创业园场地仍供不应求,也有部分留学人员创业园场地初现供大于求。3.规范提高阶段(2004年—2007年)2004年底,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完善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体系,北京市人事局与北京市科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发4展的若干意见》。由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发文,出台定位在促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的文件尚属首次。2005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服务中心与汇龙森国际企业孵化器(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北京第一家民营企业投资建立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汇龙森)创业园”。之后,“中科院中自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农大留学人员现代农业创业基地”、“北师大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人民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北工大留学人员创业园”相继挂牌。根据《关于促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9月—11月北京市人事局与北京市科委联合开展了“北京留学人员创业园”评价命名工作。对当时全市17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人才引进、发展与运营状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评价,对其中符合条件的8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命名为“北京留学人员创业园”,并各拨付50万专项资金的奖励用于创业园的建设。通过留学人员创业园评价命名工作,系统了解了各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通过政策制定和宏观指导引导各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是政府对于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角色与管理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2006年又相继有三家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分别是“北京集成电路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关村数字娱乐留学人员创业园”和“中财大留学人员创业园”。2007年6月—7月,北京市人事局与北京市科委联合开展了第二次“北京留学人员创业园”评价命名工作。第一批命名的8家“北京留学人员创业园”全部顺利通过复核,3家留学人员创业园达到标准,被命名为第二批“北京留学人员创业园”。这一阶段正在显现的主要特征为:——《关于促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战略发展思路以及降低兴建门槛、鼓励共同发展、实行分级管理、坚持重点扶持等具体发展举措,基本解决了现时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的问题。——创业园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2005年5月挂牌成立的汇龙森留学人员创业园成为全国首家民营留学人员创业园。——创业园的运作模式更趋多样化。随着留学人员创业数量与场地面积的增加,促使各创业园将工作重点从简单的房租优惠转向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上,各创业园逐步建立具备各自特色的运营模式,各创业园的形态也出现较大的差异。——创业园开始从综合园向专业园发展,出现了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文化创意、数字娱乐等产业方向为主的专业化创业园,从早期的大而全向专而精的方向发展,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北京地区各创业园间的竞争日趋激烈。5——北京市留学人员工作主管部门在对创业园的管理上实现了由微观服务转变为宏观指导,从直接参与个别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转变到全面指导全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二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现状1.留学人员创业园截止2006年12月,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数量已发展至23家。伴随着留学人员创业园整体数量增加和留学人员创业园个体规模扩大,全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场地面积同步持续增长。1997年首家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时,场地面积不足7000平米。到2006年底,23家创业园可提供场地面积达到40万平米,可供发展壮大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使用的发展园、产业园超过113万平米。其中,留学人员企业实际使用面积达到27.6万平米。图1历年创业园的场地面积及管理人员数量伴随留学人员创业园数量与规模的增长,创业园管理机构也相应发展,管理人员数量也同步增长。1997年首家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时,创业园管理人员20人。到2006年底,创业园管理人员数已增至288人,其中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占27.1%,创业园内部管理与服务能力也相应改善。图2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人员学历结构2.创业留学人员北京各留学人员创业园吸引了大批留学人员入园创业。到2006年底,北京市各留学人员创业园累计吸引留学人员2135名,当年在园内创业的留学人员有1780人。81100106207264360400720447099141172237288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1997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场地面积(千平米)管理人员数量(人)博士学历5.2硕士学历21.9本科学历52.8专科学历17.72.40%10%20%30%40%50%60%70%80%90%100%6图3历年创业园内的留学人员数量留学人员创业园内高学历的留学人员占有较大比重,获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到90%以上。图4在园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