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归有光教学目标:1、学习从生活琐事中选取细节来抒写感情、刻画人物的技巧。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深意厚的语言特色。“志”即“记”,散文的一种,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文体。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项脊”之意有二: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怀宗追远”之意。文题之意生平经历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人;自幼苦读,九岁能文,颇具才华;仕途不利,35岁中举,八试不第;迁居嘉定,收徒讲学,尊为先生;花甲及第,授县令职,颇不得志。作者其人归有光5岁开始读书,9岁能文1513年(8岁)丧母1524年(18岁)写作此文前三段(此前祖母去世)1528年(23岁)娶妻魏氏1533年(28岁)丧妻约33岁,迁居之前,补记后两段此时,他正处于命运的打击中,心情很悲怆。1540年(35岁)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1565年(60岁)中进士。一生不得志——明代散文家,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博览群书,散文杰出,上承唐宋,下启“桐城”;源出《史记》,取法唐宋,朴素简洁,感情真挚;“明文第一”,“今之欧阳”,《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作者其文要求:轻声跟读,注意节奏,在读不准的字音下作标记。听朗读整体感知正音轩渗漉修葺垣墙栏楯偃仰迨异爨阖门长号扃牖象笏呱呱老妪先妣中闺扉兀坐庖栖于啸歌万籁xuānlùqìyuándàicuànyùbĭguīfēigūhéhùJiōngyŏushŭnyănháowùpáoqīxiàolài断句:顾视无可置者庭中通南北为一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项脊轩志一间老屋项脊轩两种情感多喜多悲三位亲人先妣、先大母、亡妻整体感知,理清结构线索?把握情感基调,朗读课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注释】方丈:一丈见方(古今异义)下:向下(名作状)顾:环顾、向四周看。北向:向北(宾语前置)【文意】小轩旧貌披文入情披文入情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注释】上,从上面,名作状。前,在前面,名作状。垣墙,建围墙,名作动。始,才。胜,美。【文意】小轩新颜披文入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注释】时:时常;去:离开;三五:农历十五;【文意】读书轩中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一间老屋修前修后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杂植兰桂庭阶寂寂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多可喜修葺狭小破漏阴暗不漏明亮幽雅对比项脊轩志多可喜亦多可悲(承上)读书轩中(启下)1、家族纷乱2、悼念亡母3、怀念祖母4、怀念亡妻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文意】家族分崩披文入情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牗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注释】故:过去;尝:曾经;以:凭借;凡:总共。【文意】小轩变迁披文入情请研读写三位亲人的部分,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琐事和典型细节,刻画了怎样的个性与形象,品味归有光对她们的情感。研读叙事:“三位亲人”部分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注释】乳:名词做动词;呱:gū;相:互相——问寒问饥,关爱子女。亡母慈爱“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清】林纾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注释】想起慈母,归有光是“泣”,而提到“大母”则“长号不自禁”?这是为什么?这份伤痛只是对祖母的怀念吗?——功名未成,有负祖母,愧对先人的伤痛先大母殷切的期望“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夫妻幸福恩爱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室坏不修——含蓄地写出了内心的忧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借景抒情,用乐景写哀情,物是人非,把对亡妻的缅怀和眷念表达得含蓄蕴藉。亡妻恩爱是什么组成了我们的生命?答案也许很多,但有一种答案很温暖——生命由你与亲人之间的小事组成,它们小到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举手投足可是,恰因其小而真,恰因其小而动人肺腑……亦多可悲舒适幽静家庭分崩悼念亡母怀念祖母补叙不幸爱妻离世物在人亡家人变故家庭分崩悼念亡母怀念祖母补叙不幸爱妻离世物在人亡读书轩中家人变故陈旧破漏项脊轩志家庭分崩悼念亡母怀念祖母补叙不幸爱妻离世物在人亡家人变故感受体悟:选取你感受最深的小事,谈谈它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内涵。物是人非,深情难忘琐事细节多可喜写法:选取生活琐事注重细节描写先妣(慈爱):妪又曰:“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先大母(关爱、期望):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亡妻(思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动作、语言】【借景抒情】【动作、语言】抒情手法轩的兴衰:前后对比人的言行:细节传情情的勃发:直抒胸臆思的蕴蓄:托物寄情乐天人合一伤物是人非遗憾——家人离散,幼年丧母愧疚——祖母重托,难以为继思念——伉俪情深,天人永隔悲痛——哀泣长号,痛悼亲人酸楚——睹物思人,哀思不绝抒写真情小结亲人一个个离归有光远去,物是人非,而始终蕴含其中、铭刻于心的是母子、祖孙、夫妻之间的深情,这就是他“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项脊轩则是所有这一切的见证。欣赏电视散文《情归项脊轩》片断全文小结在20岁中秀才之前,归有光写了《项脊轩志》的前面部分;在35岁中举人之前,他补写了后半部分。归有光60岁时才如愿以偿考上了进士,设想一下,在他六十岁考上进士前后,当他重新面对多年前所写的这些文字时,他有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如果他拿起笔来,可能会写下怎样的文字呢?思考与探究归有光《先妣事略》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母亲)病故。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真是伤心啊!归有光《寒花葬志》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虛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綠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熟,婢削之盈甌;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幾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孺人又指予以為笑。回思是時,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注释】①寒花:婢女的名字。②魏孺人:作者的妻子魏氏。孺人,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③媵(yìn):古代随嫁的男女都称为媵。这里指随嫁的女子。④虚丘:大丘。⑤爇(ruò):点燃。⑥瓯:盆盂一类的瓦器。⑦奄忽:急遽。寒花是魏孺人的陪嫁丫头,刚到归家时年仅十岁,魏孺人是归有光的第一位妻子。魏孺人“少长宝贵家”,而归氏家道中落,物质生活比较清贫,但魏孺人从未有怨言,而是“甘淡薄,亲自操作”,就连归宁时,也从不向娘家提起自己的困难,直到生了病,娘家派人来探视,才惊讶地发现归家“基贫之如此也”。魏孺人生性贤惠,对下人十分和蔼,从不摆主人的架子,从她对寒花的态度就可以看来。寒花不给归有光吃荸荠,可以说是对主人不敬,但魏孺人知道这是因为寒花自小随侍,心目中只把自己当成主人,而不懂得要敬重自己的丈夫,她更觉得寒花稚气可爱,于是指以为笑。而吃饭的时候,她又特意把寒花留在身边的小几旁,可以说是对小寒花的的额外照顾。从寒花对魏孺人的衷心回护,以及魏孺人对寒花的态度看来,主仆之间的感情十分融洽,没有半点隔阂。因此归有光盛赞她是“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从这篇短短的葬志中,我们不难看出归有光与魏孺人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十分真挚深笃的。魏儒人除了十分贤惠,也十分好学。据《项脊轩志》所载,魏孺人“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回娘家时,跟家中姐妹时时谈起的,也不是生活的困窘,而是丈夫读书的“阁子”项脊轩。她自己不以生活的艰辛为苦,还时时勉励归有光:“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请敕命事略》)在封建社会中,婚姻都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的,娶一个三从四德,相敬如宾的妻子并不难,难的却是心灵相通的知已。魏孺人不但德才兼备,更有良好的文学素质,与归有光真是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他们之间不止举案齐眉,更是琴瑟如鸣。所以每当寒花做出稚气可笑的举动时,魏孺人就会赶忙指给归有光看,这正是一幕少年夫妻情深意笃的画面。归有光少年丧母,两次丧妻,儿女或早夭,或长成之际猝然离世,使他在人生中体味到了太多的无奈与悲凉,所以他有时候会对千百年来为人们深信不疑的“天命”产生怀疑,对天发出痛切悲怆的呼号。但更多时候,作为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正统文人,他把这种种对人世的不公的愤恨与无奈化为了一种哀而不伤的淡淡笔触,向人们娓娓道来。如《寒花葬志》,便是明写寒花,暗写魏孺人。这种看似一带而过的闲笔与淡笔,正是归有光散文突出的特点。这种写法,看似容易被人忽略,但只要经过细细的揣摩与体会,我们就能从这刻意的淡化与压抑之中,感受到作者那深挚沉痛的情感,细腻丰富的心灵。补充:项脊轩下项脊生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又号震川,江苏昆山人。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祖上曾仕宦为官,而后代不能继,因此归有光背负振兴家族的使命。他自幼苦读,八岁丧母,九岁能文,19岁前祖母去世,23岁娶妻,28岁丧妻。少有大志,写作本文正文后两年就中了秀才,刚结婚那三年,一时间生活一帆风顺,腾达在望。不料此后六年妻子去世,科举受挫,仕途不利,经过十五年至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至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历二十五年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写作本文补记时,他正处于命运的打击中,心情很悲怆。雨泽下注名作状,向下;流室仅方丈一丈见方庭中始为篱起初而母立于兹通“尔”,你的;这儿殆有神护者大概凡再变矣两次重点实词迨诸父异爨等到生火做饭错杂桂影斑驳三五之夜先妣尝一至吾妻来归吾妻归宁三五,指农历每月十五,又称望。十六,既望。初一,朔。最后一天,晦。妣,母亲。归,旧指女子出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指少时代。当他日汝当用之以当南日已日过午已昏始为篱,已为墙过日过午已昏大母过余从轩前过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其制稍异于前于应当通“挡”,挡住已经不久偏过看望经过在和跟一词多义为始为篱已为墙南北为一相为应答轩东故尝为厨余既为此志之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久之吾妻死之年抚之甚厚三五之夜是,扎是,砌是,成为作是写的,结构助词取独音节助词结构助词,的人称代词,她结构助词,的以当南日而母立于兹通“挡”,挡住通“尔”,你的通假字词类活用1、雨泽下注/使不上漏/前辟四窗/东犬西吠2、南北为一3、亦遂增胜4、垣墙周庭5、乳二世6、执此以朝7、吾家读书久不效8、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9、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