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之中俄关系的回顾与展望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年3-6月中俄关系始终是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其走向直接对亚太局势乃至世界格局产生着重量级的影响。中俄关系进入到真正平等和健康的时期。中俄业已形成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堪称当前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中俄军演中"无畏"级驱逐舰特写中俄军演超大图欣赏图“和平使命2009”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中俄空军指挥员在塔台进行指挥协同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指挥大厅主要内容:一、中俄关系的历史演进二、中俄关系的现状分析三、中俄关系的前景展望一、中俄关系的历史演进(一)俄罗斯简介安225白杨m俄罗斯航天飞机一、中俄关系的历史演进(一)俄罗斯简介地理:领土横跨欧亚两洲。北临北冰洋,西濒波罗的海,西南靠黑海、亚速海和里海,东临太平洋,隔海与美国阿拉斯加和日本相望。陆地西部与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交界,南部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接壤;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位于波兰与立陶宛之间,西临波罗的海。海岸线长3.38万千米。俄罗斯欧洲领土的大部分为俄罗斯平原,南部是高加索山脉;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领土以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为主,面积171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地域最辽阔、面积最广大的国家,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11%。主要山脉有乌拉尔山脉、高加索山脉等。主要岛屿有萨哈林岛、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新地岛、北地群岛、新西伯利亚群岛等。境内河流众多,伏尔加河全长3690千米,为欧洲最长河流,其他重要河流有顿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主要湖泊有贝加尔湖、拉多加湖、奥涅加湖和泰梅尔湖等。领土大部分处于北温带,西北部属海洋性气候,西伯利亚为典型大陆性气候,远东则为季风气候。历史:在俄罗斯境内,自远古就有人类居住。公元6世纪,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今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等地区迁徙。9世纪出现阶级社会。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1237年蒙古军队入侵,建立金帐汗国(见钦察汗国)。14世纪起,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强盛。15世纪末~16世纪初,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彻底摆脱了金帐汗国的统治。1547年,伊凡四世(雷帝)加冕为沙皇,大力扩展版图。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先后加入俄罗斯。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1530年8月25日~1584年3月18日),又被称为伊凡雷帝,或者“恐怖的伊凡”、“伊凡大帝”。瓦西里三世与叶琳娜·格林斯卡娅之子,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消除了领主政体,建立沙皇专制政体,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俄罗斯,建立了中央集权。灭亡了喀山汗国,臣服西伯利亚汗国,粉碎“奥斯曼土耳其之鞭”,使沙俄的侵略势力跨越了叶尼塞河,到达勒拿河、楚科奇半岛和鄂霍次克海。1613年,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被推为沙皇,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国家,俄罗斯从此成为欧洲强国。1721年彼得大帝时俄罗斯改称帝国。1812年俄罗斯人民击退了拿破仑军队的入侵。1825年12月,圣彼得堡十月党人起义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的开端。1861年实行农奴制改革,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至20世纪初,俄国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彼得大帝,是后世对沙皇彼得一世的尊称。彼得一世(1672─1725),原名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之子,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俄国沙皇(1682年—1725年)、俄罗斯帝国皇帝(1721年—1725年),著名统帅,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作为罗曼诺夫朝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国最杰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参加协约国与德、奥等交战。1917年3月(俄历2月)爆发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同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36年,苏联扩展到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土库曼、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11个加盟共和国组成。1939年9月~1940年7月,苏联边界向西推移,领土扩大47.6万平方千米,新建卡累利阿-芬兰、摩尔达维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5个加盟共和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佩琴加地区、东普鲁士的部分地区被并入苏联,前苏联国土面积224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面积的1/6。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先后担任苏联领导人。1990年5月,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同年6月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6月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总统。同年8·19事件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3个共和国领导人于12月8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俄罗斯与苏联10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宣布苏联不复存在,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俄罗斯扩张年代图经济: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储量巨大,自给程度高。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等储量居世界前列。磷灰石、黄金、银、铜、锌、锡、泥炭等储量也很丰富。森林覆盖面积约占领土面积的40%以上,水力资源充沛。俄罗斯工农业生产都较发达。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机械、钢铁、有色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工及森林工业为主要重工业部门,主要产品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钢材、电力、化肥、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纺织、食品、木材、木材加工业也很发达,棉、毛、麻织物产量较高,木材出口量居世界前列。GDP1998年3300多亿美元。2008年16000多亿美元。(二)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俄关系、中苏关系1.沙俄对中国的侵略19个不平等条约,巧夺豪取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两国已有近390年的交往历史。重要的双边条约:1689年尼布楚条约、1851年伊犁条约、1858年瑷珲条约、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96年中俄密约、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三次结盟:1896年、1945年、1950年现状: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三次结盟:1896年、1945年、1950年1896年《中俄密约》:即俄国与清政府订立的秘密条约,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沙俄利用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困境﹐藉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又称《防御同盟条约》。一般称为《中俄密约》。(图日军血洗旅顺)1945年:《雅尔塔协定与中俄友好同盟条约》,由于苏俄在欧洲战场获胜,美国殷望其早日对日本作战,中国分量为之减低,德黑兰会议而益显著。一九四四年,湘、桂的军事受挫,中国更被轻视。美国军方预计欧洲战事结束已为期不远,击败日本尚须相当时间,为减少美国的生命牺牲,必须苏俄参战。如要苏俄参战,则须予以报酬,亦即给一部分中国权利,如此又可望稳定中俄关系,避免美国卷入中俄纠纷。否则苏俄于击败德国后,转而对日,可能将占领地区移交中共,苏俄在远东将取代日本的地位,对于美国而言,无异拒虎引狼。1945年七月中苏开始谈判,八月十四日签订条约。1945年10月20日,外蒙人民在外蒙当局的监视和控制下进行公民投票,结果显示97.8%的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于1950年2月14日签定的条约,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0年。这个条约是以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为基础草拟的。条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和苏联外长安德烈·维辛斯基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60年代起,中苏两国关系恶化,该条约名存实亡。期满后没有再延长。条约的核心内容是,缔约双方同盟,条约有效期为30年。《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规定,苏联政府将共同管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以及属于该路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国政府。1955年5月驻旅顺口苏军全部撤出。苏联从1950年至1954年五年内,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年利为1%;1945年8月14日苏联与中国国民党政府缔结的各项条约及协定均失去其效力;苏联将其在东北自日本手中所获得的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图为签字时照片)2.苏联对旧中国的欺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苏联在一定程度上仍然继承着沙俄政府的政策和策略,同样侵犯中国的主权。1949年前几百年的中俄关系的启示:弱国无外交、国弱会挨打。近代中国受尽欺辱,国家主权屡受瓜分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主权不独立,因此,在国与国的交往中独立自主才是硬道理,只有昂头走自己的路,才不会任人摆布。(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加以承认并与我国建交,两国建立起同盟关系。在经历了近十年的蜜月期后,中苏关系走向破裂,在发生了流血冲突后两国关系恶化;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两国全面的对立和对抗,中苏关系进入严冬;苏联解体之前的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又逐步正常化,走上了新的发展轨道。1.从结盟到敌对的中苏关系(1949--1969)视频:蜜月期序曲:长波电台、联合舰队导火索:斯大林问题及意识形态问题的分歧中苏关系恶化1964年,在我国倡议下,双方在北京举行过一次为时半年的边界谈判。中方意见:尽管有关目前中苏边界的条约是沙俄在中俄两国人民处于无权地位的情况下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但中方仍准备以这些条约为基础解决边界问题,签订新的条约,不要求收回被割去的15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关于任何一方违反这些条约占据另一方的领土,原则上必须无条件归还对方。但双方可以根据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对边界上的这些地区做必要的调整。苏方观点:不但不承认条约的不平等性质,还不同意以条约为唯一基础解决边界问题。除条约文件外,提出“历史形成”和“实际守卫”也都是解决边界问题的基础,即所谓的“三条线”。谈判结果:双方还交换了标有各自主张的边界线地图,具体讨论了东段边界问题,并就大部分地段的边界线走向取得一致。但因为双方对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的黑瞎子岛归属争议不休,谈判无果而终。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后,毛主席派周总理率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同苏联新领导会谈,以期消除分歧,改善关系。但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在招待会上公然挑衅,周总理当即向勃列日涅夫提出严正抗议。11月14日,周总理返回北京,毛主席破例亲赴机场迎接。1965年3月,我党拒绝参加苏共召开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协商会晤。1966年3月,我党复信苏共,表示不参加苏共二十三大。从此,中苏两党关系中断。随着两国关系恶化,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在边境地区大量增兵,并派军队进驻蒙古,直接威胁我国安全。1969年,先后发生了珍宝岛和铁列克提事件(裕民县),双方从意识形态冷战演变为边境冲突热战。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发生后,两国关系空前紧张。当时有这样一个插曲。苏联总理柯西金给北京打电话,结果被话务员给拒绝了。后来才又演绎出“机场会见”的故事。并开始“马拉松式”的边界谈判。珍宝岛自卫反击战2.从对抗到正常的中苏关系(1969--1991)1971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1979年4月3日中国宣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同时,中国政府声明,建议中苏两国举行双边谈判以消除关系正常化的障碍。1979年7月中苏两国政府通过协商,决定举行副部长级的双边谈判。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去世后中苏两国从此开始了高层官员的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