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政治经济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俄政治经济关系姓名:王强主要内容:一、中俄政治经济关系的历史演进二、中俄政治经济关系的现状分析三、中俄政治经济关系的前景展望中俄政治经济关系一、中俄政治经济关系的历史演进1、侵略阶段(1840—1917)2、帮助阶段(1917—1958)3、恶化阶段(1960—1989)4、友好阶段(1989—今)1、侵略阶段•1858年的《瑷晖条约》、《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末强租旅顺、大连,把东北、新疆、长城以北等地变成其势力范围•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参与签订《辛丑条约》•辛亥革命期间,策划外蒙古独立,肢解中国领土•参与帝国主义国家干涉中国革命,后来帮助袁士凯纂夺革命果实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领土多达150万平方公里2、帮助阶段•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沙俄政府被推翻,退出了侵华行列•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3月2日,莫斯科,列宁,第三国际的创立。也称“共产国际”。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21个国家的52名代表出席。中国成为其支部党,1943年解散。附:第一国际:1864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1876年解散;附:第二国际:1889年恩格斯创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自动解散。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创建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促进国共合作,帮助创办黄埔军校,支持中国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推动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20世纪20、30年代,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产生了偏差,在它的直接影响下,中共党内出现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等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损失。中国特色革命路线•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苏联从道义上、物质上给予中国很大援助•1945年8月,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败亡•1937年8月21日,全面抗战爆发。中华民国政府和苏联政府在南京签定《中苏互不侵犯条约》•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国背着中国达成协议:维持外蒙古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特权等,这种做法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解放战争期间,苏联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大国沙文主义”的影响•1945年8月14日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关于大连之协定》、《关于旅顺口之协定》、《关于中苏此次共同对日作战苏联军队进入东三省后苏联军总司令与中国行政当局关系之协定》等附件,并互换了关于外蒙古问题的照会等。•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1949年11月提出要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1950年2月14日,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经济、技术上的援助,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也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坚决地站在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经济上,苏联政府还给予中国较大的贷款•“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助中国156个大型项目,对建立起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起了骨干作用•后来又秘密签定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港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补充协定》“老大哥”•支持抗美援朝“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斯大林逝世之后的中苏关系•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享年75岁。赫鲁晓夫上台斯大林逝世之后的中苏关系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对中共及毛泽东的态度1、对苏中关系想做进一步的改善2、对毛泽东的评价进一步提高斯大林逝世之后的中苏关系中共和毛泽东对苏的态度•第一:你对我平等友好,我就对你友好相处。来而不往非礼也。•第二:1957年毛泽东为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再次访苏。发表莫斯科宣言,乐观地称此次会议为“东风压倒西风”,把苏联卫星上天作为会议的成果。3、恶化阶段美苏争霸与大国沙文主义1、1958年4月苏联提出在我国建设长波电台,归两国所有;7月又提出要和我国建立共同舰队,使用中国港口。2、1958年8月我国炮轰金门,苏联表示不满。3、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拒不帮我国生产核武器。1、中共对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表示严正拒绝;2、中共和毛泽东对苏联干涉我国的政治表示强烈的不满,不愿听从其指挥棒。3、中共称苏联为“现代修正主义”中苏友好的关系名存实亡(1958年之后)•1960年,苏联片面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了243个合同书,废除科技合作项目257个,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十年论战•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十年大论战中苏变盟友为仇敌1、1962年4月,中国新疆四个地区,二十几个县,在三千多公里的中苏边境上,发生了六万多边民逃亡苏联的大事件,中苏关系雪上加霜,导火索。2、1964年7月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却煽动推翻毛泽东,让中苏首脑之间处于破裂状态。3、1967年秋天苏军进行德伯涅河进攻性演习,此处地形与中国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十分相似。中苏边境之战一触即发。4、1969年1月苏军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两国边防部队进入实战状态,中苏关系严重恶化。“社会帝国主义”•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边境冲突,陈兵百万•珍宝岛事件后,在中苏边界线上,发生了多起流血事件。此时,中苏双方已经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两国进入了敌对状态,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结束。葬礼外交•1982年,前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去世。中国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作为“特使”参加其葬礼。在中苏间人员往来断绝了十七八年的情况下,这被称为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葬礼外交”。•1985苏共中央三月会议,戈尔巴乔夫当选总书记。提出“加速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并于1990年3月当选为苏联历史上第一位总统。4、友好阶段(1989—今)1989、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稳定发展,形成战略伙伴合作关系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1989年5月,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结束过去,开辟未来”•1991年11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解体叶利钦上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互视为友好国家(1991.12-1994.8)•第二阶段:建设性伙伴关系(1994.9-1996.3)•第三阶段;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4至今)“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叶利钦时期构建起中俄两国在政治、军事和国际事务方面构建起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本框架。1991年12月签署《会谈纪要》,中俄建交。1992年9月俄签署《关于俄联邦与台湾关系的总统令》,确认了俄方对于台湾问题的立场。1992年12月叶利钦第一次访问中国,两国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叶利钦时期1994年江泽民总书记回访俄罗斯,签署《中俄联合声明》、《中俄两国首脑关于不将本国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中俄国界西段协定》。1996年叶利钦第二次访问中国,两国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中俄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8年11月继《中苏东段边界协定》之后,中俄又发表了《关于中俄边界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俄勘定的东段边界和西段边界。普京时期经贸合作成为充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关的重要内容。2000年7月普京访问中国,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北京宣言》。2001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10月中俄双方又签署了《中俄关于两国边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彻底解决中俄两国的边界遗留问题。黑瞎子岛归来:中俄边界问题划上句点2008年10月14日,中俄双方在黑瞎子岛举行两国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升起中国国旗。梅德韦杰夫时期基本延续普京时期对华政策的基调,继续发展中俄友好关系,主要体现为中俄两国经贸的稳定快速发展。中俄双边贸易额:2003年至2008年分别为157.6亿美元、212.3亿美元、291亿美元、333.9亿美元、481.7亿美元、568.3亿美元。2009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中俄双边贸易额为381.4亿美元,但从2010年开始又迅速回升,到2011年两国贸易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835亿美元。二、中俄政治经济关系的现状分析1、中俄政治关系现状分析现状:共识多于摩擦,合作多于竞争特点:(一)三个层面:双边关系;地区合作;国际战略协作(二)性质:不结盟;不对抗;不意识形态化;不针对第三国。(三)定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中俄政治关系的三个层面1.双边关系:(1)能源合作(石油管道的建设)2011年1月1日,中俄中俄原油管道正式启用。该管道全长近1000公里,预计俄罗斯每年向中国输油量达1500万吨,最大年输油量3000万吨。1500万吨原油将为中俄两国增加约80亿美元贸易额。(2)联合军演2、地区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于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宣告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它的前前身是“上海五国”机制。上海合作组织3、国际战略协作(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2)完善联合国及安理会的现有机制,提高其公正性和广泛代表性;(3)在军备控制、裁军和防止核扩散领域进行合作,反对双重标准,建立公平合理的制度规范;(4)在双方利益攸关的东北亚地区进行合作,争取建立平等磋商的对话机制以及利益和权力均衡的安全机制,抵制一国和某一军事联盟操纵地区安全事务的状况;(5)在反对北约东扩,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独联体内部事务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事务,以及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的解决方面,中俄双方建立一种默契关系。(二)中俄政治关系的性质不结盟;不对抗;不意识形态化;不针对第三国。以上特点可以说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最大特点。也是中俄双方的最大利益之所在。(三)中俄政治关系的定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年《中俄联合声明》中正式问世这一提法。2、中俄经济贸易关系现状分析现状:一直以来,中俄两国的贸易总额总体数量较小,与两国作为世界性大国地位不相适应。但近年发展较快。2011年全年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从国别来看,中国已是俄第一大贸易伙伴。1992-2011中俄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时间对华总额对华出口对华进口对华差额199259352312199377502723199451351619199555381721199668521735199761412021199855361818199957421527200080582235200110780275320021198435492003158976037200421212191302005291159132272006334176158172007482197285-882008568238330-922009381118263-1452010570192378-1862011835356489-133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数据整理而来中俄贸易总额(1993-2011)单位:亿美元2011年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亿美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统计国际数据年鉴(2011)中俄经济贸易特点(1)两国间贸易合作受政府间的政治合作和国际环境的影响较大。中俄贸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短暂的急剧增加阶段(1992—1993年)。第二阶段:低水平徘徊发展阶段(1994—1999年)。1991年一1999年,在叶利钦执政的8年内第三阶段:快速稳定发展阶段(2000—2007年)。2000年中俄签署了《中俄政府间2001—2005年贸易协定》;2001年7月两国又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2年中俄央行共同签署《关于边境地区银行间贸易结算协议》;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又为中俄贸易额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中俄经济贸易特点(2)贸易量和贸易总额总体上比较小,难以适应两国的经济发展。

1 / 6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