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MuseumofHandcraftPaperdesignbyHUALI华黎TAO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硕士学位,之后曾工作于纽约WestfourthArchitecture和HerbertBeckhard-FrankRichlan建筑设计事务所。2003年回到北京开始独立建筑实践,合作创立UAS普筑设计事务所,期间同时在中央美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担任建筑设计课程评委。2009年创立TAO迹.建筑事务所。华黎主持设计过的重要项目包括:常梦关爱中心,东北师范大学体育中心,云南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四川德阳孝泉民族小学灾后重建等。项目地点:云南腾冲界头乡新庄村建筑性质:由民间投资的农村公共博物馆项目功能:博物馆、书店、茶室、办公、客房等业主:高黎贡手工造纸合作社主持人:华黎设计团队:华黎、黄天驹、李国发、姜楠、孙媛霞、徐银军、杨鹤峰建筑面积:361平方米结构形式:木结构设计时间:2008,4-2009,5施工时间:2009,5-2010,12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实景照片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富有挑战性的设计、建造过程,设计建造面临着巨大难题,建筑师如何克服困难•一是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如何体现?•二是手工制造在机器时代的意义与价值?而在建筑上又是如何体现的?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如何体现?腾冲附近的和顺古镇这个还未过度商业开发的小镇是个很优美的居住环境。抗日战争也未破坏它。小镇里许多乡土建筑在建造细节和做法上非常有启发。手工纸博物馆的设计与建造应当关乎手工造纸这一事物的特征:自然的、环保的、乡土的、人文的等等,但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从现实层面,手工纸是绿色无污染的、与环境友善的制造方式。而从内涵层面,它实际是对待自然的一种态度,它是尊敬自然的,也承认事物的生命轮回周期,任何事物都是来自自然,又回到自然。周边环境手稿建筑也如是。因此,应该用可降解回收的材料来盖这个房子。应该避免用混凝土这种材料,未来会变成难以处理的建筑垃圾。因为建筑也是有生命的,并非永恒的。手工制造在机器时代的意义与价值?而在建筑上又是如何体现的?设计过程基地分析:建筑基地南北长15m,东西长20m并有近1m的高差,坐落于龙上寨的村口。周边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侧是进村道路,东侧是村子,西侧是开阔的田野,南侧则是一片树林。云雾缭绕的高黎贡山延绵于场地的北、东两个方向,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一开始的方案是一个U字型的建筑,中间的院子对着基地西侧的田野和山景。后来发现这样做建筑的体量太大,在周边环境中显得突兀。因此,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将建筑做成由几个小体量组成的一个建筑聚落,如同一个微缩的村庄。这一建筑集合包括六个连在一起的展厅。这六个展厅分别对应的是六道造纸的工序,在空间上形成延续的动线。人在其中穿行的时候,间或看到的是外面优美的自然景观;这种室内外之间以及人工与自然之间不断交叉转换的游览体验形成一种提示——手工造纸与当地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整体上,每个建筑单体的形状和相互关系延续了原始的村落空间。整个村子连同博物馆又形成一个更大的博物馆,因为每一户人家都可以向来访者展示造纸的工艺;而博物馆则浓缩了村庄的空间体验,就像对村子的一个预览。做了多个工作模型进行方案比选推敲,最终选定了一个有趣而理想的方案。设计方案初稿成型:确定了各个体量的功能,其中东边的三层楼和中间的两层楼的一层为入口门厅和书店、厨房、茶室,二层为办公、会议,三层设了四个客房,建筑虽然小,却具有综合的功能。由于每栋单体都是不规则的并朝向不同角度,这本身也来自于场地的特质——其自身的不规则性,村落自然生长的形式等,所以在建筑整体上产生轻微自然转折的结果。这给建造带来了一些麻烦。例如如何用传统的木梁柱结构体系来实现不规则的建筑形式,因为当地工匠已经习惯了做正交体系的传统房屋的建造。建造表皮的处理•由于当地有丰富的木材资源和做传统木构的经验,木头是做这个建筑主要材料的很好选择。这也符合前面所想的建筑应当有生命轮回周期的思想。木头是有生命的材料,它来自自然,随着时间,它会褪色和降解,最终回到自然中。本着对环境的一种“轻”的态度。•初步确定了屋面和外墙的构造做法。墙面采用当地的杉木,屋顶则打算用当地的竹子来做,地面和基础则采用当地的火山岩。全都是当地材料,这个建筑应该是完全属于这里的。屋顶采用云南常见的绿竹。由于阳光很强干旱竹子很快就变黄了。室内展厅之间,玻璃顶准备也贴上手工纸,这样光线可以漫射。给内墙裱纸连廊顶上透过手工纸的漫射光效果基本达到预期,只是限于纸的尺寸,不得不有接缝。•结语•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作为一个小型的公共建筑在小小的361平方米的空间里向人们展示了当地特有的造纸技术。遵循着“从建筑上应该能够看到建造的痕迹。”的原则设计。结合了当地材料建造而成,在空间中采用了围中有透,围透结合,既分又合,隔而不死的效果。在环境上与外界环境若合一契,空间呼应。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