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名词解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即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②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免诸权。”民生主义即①平均地权;②节制资本。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和维护农工利益的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纲领有一致之处,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两广事变:1936年5月12日,胡汉民在广州因脑溢血猝死,蒋介石决意利用这个机会解决两广问题,提出取消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陈济棠先发制人,联合李宗仁、白崇禧,举兵反蒋。这一事件被称为“两广事变”,也称“六一事变”,是两广地方势力在抗日旗帜下向蒋介石的公开挑战,在客观上对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逼蒋抗日,具有积极作用。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于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进行的一次交通破袭战,是相持阶段到来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动用兵力最大、作战范围最广、持续时间也最长的战役。在百团大战的打击下,日本诱降国民政府的所谓“桐工作”终止了。百团大战使八路军在国内外的影响扩大,声誉进一步提高,人们从八路军身上对中国抗战再次充满了胜利信心。《秦土协定》1935年6月,中国察哈尔省主席秦德纯与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签订《秦德纯土肥原贤二协定》,简称《秦土协定》,又称《察哈尔协定》。协定要求中国从察哈尔省撤军,解散排日机构,并向日本道歉。这样日本实际控制了察哈尔省的大部分地区内容1、从察哈尔撤军;2、解散排日机构;3、对日表示遗憾,并处罚责任人;4、自6月23日起,在两星期内完成以上各点;5、制止山东移民通过察哈尔省。张北事件:1934年10月27日,日本天津驻屯军参谋川口清健等八人,未经报告中国有关部门,即以“旅行”为名,由张家口前往多伦,路经张北县到城时,被当地中国守军盘查后放行。张北事件是日本有预谋的侵略华北事件。第二次张北事件:1935年5月30日,关东军派遣山本等四名特务,以“旅行”为名,由多伦前往张家口,潜入察哈尔境内偷绘地图。他们途径张北县城南门时,因无护照,被中国驻军暂时扣留,次日“礼送出境”,日本称日方人员在张北受到“非法监禁”,第二次张北事件暴露了日本企图侵略察哈尔的侵略。《何梅协定》1935年6月,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向中国北平军分会委员长何应钦提出备忘录,要求取消国民党在河北及平津的党部,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和宪兵第三团,撤换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等内容。何应钦表示对“所提各事项均承诺之”,接受日方要求。何梅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被称为《何梅协定》。协定使中国丧失了河北省和平津两市的大部分主权。戴季陶主义孙中山去世后,戴季陶作为国民党右派连续发表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和国共合作的方针,企图将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中排挤出去,他的言论即“戴季陶主义”。福建事变(闽变)1933年,驻扎福建的十九路军在在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的领导下,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福建人民政府。主张联共抗日,计口授田。《塘沽停战协议》:中国政府和日本侵略军于1935年5月31日签订的“九一八事变”的停战协定,是一个丧权辱国的协定。它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三省和热河的占领,确认长城线为“满洲国”的“国界”,使中国丧失饿了对冀东22个县的完全统治权,为日本进一步入侵华北地区打开了方便之门。标志着日本侵略东北计划的完成和全面侵略华北的开始。保甲制度:国府为对付红军而在所谓“匪区”实行的一种控制县以下地方的制度,后来逐步推向全国,基本形式是十进位制(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以上为镇)。保长兼任保国民兵队队长和保国民学校校长,实行军、政、文“三位一体”,保长通常由当地地主、土豪等担任,其原则是管教、养、卫并重。国府企图借助保甲制度来加强对基层的控制,但实际上收效甚微。北京政变: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奉在山海关一代激战,北京防务空虚,冯玉祥秘密回京,在孙岳的配合下,控制饿了北京,囚禁了曹锟,是为北京政变。此次事件不仅直接导致了直系的垮台,客观上有利促进了北方革命的发展。三一八惨案:1926年3月,为抗议大沽口事件,北京各界群众举行了游行示威,并要求向段祺瑞递交请愿书,双方相持之际,执政府卫兵突然开枪向群众扫射,附近的军警持大刀、铁棍向群众袭击。这场血腥的屠杀是一百多人死伤,大多数为学生。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西山会议派:1925年11月,国民党执监委员邹鲁、林森、居正、叶楚伧、谢持、张继等人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非法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组成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共产党、分裂国民党的政治团体,被称之为“西山会议派”。其活动严重地损害了国民革命的发展。中山舰事件:也叫“三二0事件”。这是1926年3月蒋介石为破坏国共合作,夺取革命领导权,蓄意打击和排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事件。3月10日,蒋介石指使孙文主义学会分子,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传达给海军局代理局长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当时是共产党员)一个命令,要李调中山舰到黄埔候用。当中山舰开到黄埔时,蒋介石一面指使其党徒散布共产党“阴谋暴动”推翻广东革命政府的谣言,一面假装“惊异”,造谣说李之龙不服调遣,擅入黄埔。以此为借口,3月20日,蒋介石调动军队宣布戒严,断绝广州内外交通;逮捕李之龙,扣中山舰及其他舰只;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其卫队枪械;包围广州东山的苏联顾问所;驱逐了黄埔军校中及国民革命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员。一三惨案:1927年1月,武汉为庆祝国民政府迁汉和北伐胜利,特别组织讲演队在武汉各处讲演。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传员在汉口江汉关前与英租界相连的广场上发表演说。英国水兵手持刺刀冲出租界,企图驱散听讲演的人群,结果刺伤中国民众数十人。惨案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国民政府收回了了汉口英租界。南京事件:1927年3月,以国民革命军第二、六军为主的北伐军江右军攻入南京。在混乱中发生了大规模的抢劫外国人的事件,外国领事馆、住宅、教堂、商店、学校遭到抢劫,有六名外国人死亡。美舰将南京城内发炮轰击,中国军民死伤几十人,此即为南京事件。在帝国主义的逼迫下,蒋介石加快发动了四·一二事件。万县惨案:是英帝国主义为向广州国民政府和北伐军示威一手制造的惨案。1926年8月,英国船只万流号在川东云阳江面撞沉川军杨森部官兵所乘中国木船,肇事后逃之夭夭。杨森扣留英国船只万通号和万县号,与英方展开交涉。英国军舰轰击万县城区,军民死伤几百人。驻万县川军奋起还击,击毙英国水兵十几名。国家主义派:国家主义是国民革命时期有一定影响的政治思潮。国家主义是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宣扬“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是一种民族主义的思潮。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形成了国家主义派,代表人物有:曾琦、李璜、余家菊、左舜生、陈启天。他们成立了中国青年《醒狮》周报,又被称为醒狮派。人权派(新月派):人权派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之一。又称新月派。是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松散联合的政治派别。因创办《新月》月刊和主张“人权”而得名,主张人权至上,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诋毁马克思主义,认为“国民党有思想、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的自由”,要求制定宪法,保障人权。最后,罗隆基被逮捕,胡适被警告。1930年底,人权派被迫停止活动。乡村建设派:是190年前后形成的一个主张用改良主义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政治派别,简称“乡建派”。其流派很多,影响较大的有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和以晏阳初为代表的中华平民教育派。“乡建派”,从广义上说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团体很多、教的很响的社会改良派别。其中有一套乡建理论而又付诸实施,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是梁漱溟,从独义上说,也就是一般的说法,乡建派值得是梁漱溟领导的一派。中间道路:中间路线又称第三条道路,是一种主张通过和平的议会方式(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思潮。中间路线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要求政治上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思想上信奉自由主义,行动上实行和平与改良的方式,用民主方法解决问题。宣传此主张的主要党派有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和中国民主建国会等。第二条战线:毛泽东认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境内有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是第一条战线,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可以称为第二条战线,学生运动的高张不可避免地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从而配合了第一条战线,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总体战略:所谓“总体战略”,即“军事、政治、经济三位一体”,“军事方面以机动对‘窜扰’,政治方面以组织对‘裹胁’,经济方面以封锁对‘劫掠’”。具体做法上由司令官执掌党政军大权,扩大地方武装,组织还乡团、保安团一类组织,补充正规军之不足,以“自清、自剿、自卫、自富”为口号,打击人民解放军。这是国民党为挽救失败而采取的措施。“五·二○”血案:1947年5月20日,南京数千学生举行了“京沪苏杭十六所专科以上学校学生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行抵珠江路口时,警察特务冲上来撕毁标语旗帜,并以水龙喷射。皮带、鞭子、木棍都向学生袭来。双方僵持了6个小时,学生受伤一百多人,是即所谓“五·二○”血案。血案是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的代表性事件。统制政策:在战争环境下,为了对国内有限的经济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使用,国民政府采用政治强制和超经济干预的方法建立战时统制经济。作为战时的特殊政策,本无可厚非,但官僚资本家却借此大发国难财,导致民心丧尽。超然教育: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主张的一种理想的教育。他提出“保有教育之独立资格,由教育界之富有知识与能力者”来主持教育,以达到其“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思想独立、教育内容独立”的理想。超然教育是蔡元培进行大学院制和大学区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随着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冯友兰、钱穆等人。文化保守主义: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对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这一历史课题思考的结果。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相比在伦理道德等方面具有优势,必须予以发扬光大,主张以民族文化为本位调和中西文化,创造出一种既能维护民族独立,又能保存民族精神精粹,进而推而广之救济西方文明弊端的新文化。这一思路,奠定了现代新儒家的发展路向。代表人物有:杜亚泉,梁漱溟,张君劢,梁启超。西迁运动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大批工厂、学校和难民也跟着西移,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大规模西迁运动。其中,沿海工业的西迁是西迁运动中一项最主要内容。西迁运动给大西南和大西北带来了现代化机器,带来了各式各样的人才,使大后方发展成为支持抗战的基地,极大地支援了抗战事业。史迪威事件:1942年至1944年,作为盟国中国战区统帅的蒋介石,与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将军史迪威之间,围绕着美国援华物资、调整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以及国民党军队的改革问题发生冲突,史称史迪威事件。蒋介石施展手段迫使美国把史迪威调离了中国。事件暴露出中美之间关于抗战的分歧和矛盾。魏德迈使团:1947年,鉴于中国危急的内战局势及国民党政府的危机,杜鲁门总统训令魏德迈中将前往中国考察,其使命是就中国的现状作调查,对美国的援蒋政策提出设想。经广泛调查后,他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组织、军事、经济等各方面提出了严厉批评。要求国民党政府应立即重施严厉及远大之政治与经济改革,去除身居要职之无能腐败官员。魏德迈使团推动了1948年对中国援助的初衷。中东路事件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