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第5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张鑫现代企业制度第五章中国企业制度制度创新与发展2第一节传统社会主义体企业制度一、社会主义企业制度的理想模式及其实践1、马、恩的设想马、恩设想的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即鲁滨逊式的社会的重演。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只存在社会再生产活动的基层生产单位社会化的产权即公有制的具体形态是什么,马、恩没有作出详细的描述,32、列宁的实践3、“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斯大林时期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只能采取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是由斯大林在20世纪20年代末苏共党内的严酷斗争环境中强行作出的。苏共《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把国有制看成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考茨基首先提出“一个国家,一个工厂”模式。列宁“社会大工厂”模式的实践及其后果。新经济政策对“社会大工厂”模式的调整。4二、中国传统企业制度的形成1、中国传统企业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国内背景:中国近、现代工业起步晚,水平低,,自然经济盛行、缺乏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的基础;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现的公营企业的影响。国际背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企业制度的形成受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很大。52、中国传统企业制度形成的途径及特殊性形成的途径: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和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和个体工商企业、转变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企业、建立社会主义企业等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制度。•中国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制度的形成是依靠政权力量在短期内强制建立起来的,与西方国家企业制度形成相比,具有非自发性、非原生性、非渐进性、非市场性的特点。63、中国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特征及其运行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特征传统国有企业制度在产权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上具有的特点。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存在发展的历史意义传统国有企业的运行及其评价传统国有企业采取“国有国营”的经营方式,实行行政化运行,并以行政性评价为特征,结果使国有企业长期缺乏活力,效益低下。74、中国传统企业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所有制结构不合理,企业制度形式单一,国有经济覆盖面过宽过广,布局不合理国有经济布局:到1998年底,全国国有工商企业经营性资产不足3万亿元,遍及从饮食店到远程导弹生产等几乎所有工商领域,分布于包括小造纸、小纺织、小啤酒、小机械等在内的29.1万户企业中,平均每家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1000万元左右。到2000年底,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企业)总户数仍有19.1万户。8工业总产值中经济成分变化(%)年份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其他经济1952413----19575419----19708812----197877.622.4----199828.538.318.919.99国有企业布局分散带来的问题国有企业布局分散、企业数量过多的状况严重影响了现有国有企业竞争能力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突出表现在:资产集中度过低,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企业技术水平低,设备和产品老化;企业行为扭曲,资产负债率高;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举步维艰。102、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模糊,资产封闭凝固化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模糊指国有资产缺乏人格化的产权主体,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由此导致的问题是:普遍出现“搭便车”行为,造成效率低下;国有资产管理没有严格的责任制,没有人关心国有资产,资产流失严重;债权关系混乱,三角债不断上升。资产凝固化阻碍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113、国有企业社会负担沉重,经营机制僵化、效益低下从企业管理制度看,国有企业也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发挥。总之,中国企业制度非改革不可,而且不是简单地修修补补的改革或政策调整,必须从搞好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对这个企业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创新。12第二节中国企业制度创新与发展一、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1、国有企业的分类:IMF分类:国营企业(StateEnterprise):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企业。国家主办企业(State-sponsordEnterprise):与国营企业相近,但企业有一定自主权。国有企业(State-ownedEnterprise):国家参与持股并可控制的企业。13政府部门经营的部门企业(政府企业),其财务、会计帐目至少部分与政府预算有直接联系。按特殊法律创办经营的国有制企业(特殊法人企业):政府可能完全所有或以特殊方式实施控制。按公司法成立的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政府拥有足以控制的股份。研究国有企业的专家分类:142、国有企业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具体原因:国家对经济发展加以调节与控制以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如解决经济萧条、失业;为私有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如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稳定价格等;维护国家安全、科研开发、财政(烟草专卖)、自然垄断等。根本原因:要求国企承担私企不能承担的各种社会功能。15结论:国有企业不可能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一般企业制度,国企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应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体现在:满足公民公共需要的公益型功能;维护国家安全的功能;保障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功能等。国有企业应该存在于一些特殊的领域: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具有较强社会效益、非国有资本目前尚无力或不愿进入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特大型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对国家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开发。应严格控制其数量和进入领域。163、中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1)改革历程◆三种思路:利益约束--放权让利、经济责任制、利改税(1978-1986)契约约束--承包制、租赁制、资产经营责任制(1987-1993)。财产约束: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大放小、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1993至今)。◆三个变化:由过去单项改革转向全面配套改革;由政策调整转向企业制度创新;由着眼于搞活国企本身转向搞活国有经济或国民经济。17◆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定义: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私有成分。非公有制经济优点和积极作用:•优点: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竞争力和创造力强,对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等有积极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促进市场竞争,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税收、保持社会稳定等有重要作用。18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被改造的对象。•文革时期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党的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9•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非公有制资本可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提出保护私有财产权。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制度还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非公有制经济则是生力军,或方面军。20(2)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21(3)国有企业发展状况国企数量减少,质量提高1998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3.8万户,到2003年底是15万户,减少40%、8.8万户,年均递减7.2%。国有小型企业、亏损企业、一般竞争性行业的企业户数大量减少。但资产质量在提高,竞争能力在增强。国企资产规模扩大,向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全国国企资产1998年是14.9万亿,2003年底为19.7万亿元,增加6.6万亿元,增长35%,年均增长26.4%。净资产由1998年的5.2万亿提高到2003年的8.4亿,增长60%。基础性行业资产11.4万亿元,占533%(1998年为33.6%),分布在煤炭、石石、冶金、电力、邮电通信五大行业的资产7.1万亿元,占33.3%(1998年为27.3%)。22国企效益持续大幅增长,资产总量稳步增加自1999年国企效益止跌回升到2003年连续四年创历史最好水平,1998-2003年利润年均递增442%。利润由1998年的214亿元提高到2003年的4951亿元,增长22倍。2003年全国国企国有资产总计70457.2亿元,1998-2003年年均递增8%。非金融类国企总资产和净资1998年分别为13.5万亿元和5.0万亿元,2003年分别为19.7万亿元和8.4万亿元,分别增长了46%和68%;主要问题•仍有大量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效益增长不平衡,利润集中在少数行业中的大型企业;•一般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中小企业效益普遍偏低。23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进股份制,实现投资主题多元化,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继续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规范国企产权制度改革,产权交易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公开化、市场化操作,做到产权流动而不流失,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法规的完善和建设,强化监管,规范国企产权转让行为。(4)如何继续推进国企改革244、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1)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之争由来2004年8月2日,郎咸平在“搜狐财经”上发表文章,揭露、批评海尔集团的“管理层收购”(MBO),同时指责TCL分拆上市。8月9日,又在复旦大学发表题为《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演讲,指出格林柯尔侵吞国有资产的调查内幕,矛头直指一些人利用产权改革,大量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由此在中国经济学界与企业界掀起了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大讨论。郎咸平全文.htm25台湾桃园县人,台大经济学硕士、美宾夕法尼亚大学金融学博士,曾执教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曾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深交所公司治理顾问等。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财务系教授和北京长江商学院讲座教授。因三叩TCL、四问海尔、七敲格林柯尔在中国大陆掀起“郎旋风”。(2)争论的主要人物及其观点郎咸平张维迎陕西吴堡县人,获西北大学经济系学士、硕士学位,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博士,1994年8月回北京大学工作,现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北大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兼任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26(3)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争论的焦点国退民进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还是瓜分国家财产的过程?对民营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作怎样的价值判断?如何评价过去20多年来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国有企业要不要继续进行产权改革?27郎咸平的主要观点“国退民进”是瓜分国家财产的过程,即国有企业的经理和民营企业家共同侵吞国有资产的过程。“国退民进”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中国20多年的产权改革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没必要进行产权改革。通过管理层收购来搞好国有企业是“保姆变主人”,颠倒了关系。中国的国有企业不存在所有者缺位,缺乏的是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28提出建立一套激励机制与信托责任并重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来改革国企的主张。具体做法:•国企不论大小,政府行政命令应退出市场,国有股留在市场。•成立以专业人士为主的董事会,以市场价格(也就是符合市场价格机制的高薪)在二级市场聘用职业经理人,而职业经理人可以包括过去经营卓有绩效的民营企业家•董事会应以每季度的硬指标公开、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