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鉴赏意象一定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诗境即诗歌的意境,“意”,作者的感情;“境”,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意象)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诗歌中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乐景也可以抒发哀情)。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来说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鉴赏诗歌,要诵读全诗,抓意象,悟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吟诵意象联想想象字句品味意境明情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看图猜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猜一猜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它极其出色的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景与情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有28个字。它生动的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游子的悲哀,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枯藤老树昏鸦游子看到这种景色会有何感受?渲染悲凉气氛,触动游子思乡之情小桥流水人家这幅画恬静优美,游子看到又有何感受?人有我无,乐景写哀情,思乡之情更进一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悲愁凄苦,无以复加。时已深秋,一位远离故乡的“断肠人”还在天涯飘泊。他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在荒凉的古道上奔波,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哦!那纠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已经有乌鸦栖息,又到黄昏时候了!一条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桥那面出现了人家。然而那不是他的家啊!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便想起自己的家,也很想回家,却怎么能回得了呢?只能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在那荒凉的古道上颠簸。太阳已经落山了,他仍然在天涯飘泊,飘泊……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意象:(景)月:落,残月西沉,暗示时间已过夜半乌:啼,凄清,使人心悸神伤霜:满天,凄冷,暗示时令已是深秋江枫、渔火:对愁眠,愁思缠绕,不能成眠(实际是舟中人)寒山寺的钟声:打破夜的沉寂,传到了船中,让人心烦意乱秋夜寒江图:凄凉、孤寂,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羁旅之愁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象:渚:水雾朦胧日:夕阳西下野:空旷天:低沉(衬托出原野的阔大)江:清澈月:离人很近(衬托出江水的清澈)江夜景色:朦胧、空旷、凄清,这一切诗人是怀着“客愁新”的心情来赏景、写景,烘托出了诗人旅途的寥落孤寂之感。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之感。“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心犹壮”的乐观与旷达。1、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沉郁孤愁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二组概念: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视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借助意象,品味意境。认知精妙词语体会意境认知精妙词语: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虚词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二要关注修饰语•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整体的,空灵的。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即“境生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