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杜牧作者作品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成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读全诗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译全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写景——夜景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诗歌欣赏诗歌第一句连用两个“笼”字,将()、()、()()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为下文抒情做铺垫。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名句欣赏诗人写“商女”“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作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诗歌欣赏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连用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运用互文的写法,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凉的气氛。本诗主题: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2、说说这首诗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朦胧,冷寂笼,即笼罩的意思。它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景色,渲染出朦胧、凄凉、冷寂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3、“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5、“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像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明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晏殊《浣溪沙》《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读诗歌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报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他的名作《浣溪沙》:作者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说诗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说诗意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中作者用“新”和“旧”有什么含义?诗词赏识作者用“新”“旧”对比,表明时间又过去了一年,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得感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诗意)。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情感)诗词赏识诗意+手法+情感思想感情: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诗词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