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古代印度历史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代印度历史综述古代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地区。我国《史记》,《汉书》称为身毒,《后汉书》称为天竺,唐代玄奘改译为印度。印度作为地域名称是从印度河的名称引申而来的。古代印度的版图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因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区,故又称“五印度”、“五天竺”。“印度”,美好明亮之意。本章主要内容哈拉巴文化雅利安人吠陀时代孔雀王朝阿育王种姓制度。宗教:吠陀、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化的发源地。考古发现,大约在公元前3000多年时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初具规模的城市居民点,还有文字符号和图画。这是印度河流域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Dravida)创造的古老文化(公元前2500—前1750)。因这一文明最早被发现于哈拉巴,所以又称哈拉巴文化。约公元前18世纪,随着雅利安人的入侵,哈拉巴文化文化消失。恒河圣河“恒河母亲”印度雅利安人约2000BC雅利安人(伏尔加河流域)希腊人、拉丁人的祖先波罗的海民族和斯拉夫人的祖先进入波斯(伊朗)进入巴比伦进入印度(前1750左右)伊朗雅利安人与印度雅利安人同种族,同一文化渊源,在语言、宗教、神话等方面关系密切。吠陀时代哈拉巴文化衰亡以后,古印度历史进入了“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600年);这一时期有丰富的传说材料,收集在被称为“吠陀”的文献中。“吠陀”的意思是知识,指神圣的或宗教的知识。吠陀是包括大量各种知识的宗教文献。吠陀文献分为四部,即反映“早期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900年)的《梨俱吠陀》和反映“后期吠陀时代”(公元前900—600年)的《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此外,反映后期吠陀时代的还有解释吠陀的文献《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早期吠陀时代,军事首领“罗阇”、长老会议“萨巴”和部落成员会议“萨米提”共同构成了雅利安人军事民主制权力机构的三个要索。早期吠陀时代末期,社会上开始出现了等级分化现象,《梨俱吠陀》中提到了婆罗门、罗阇尼亚、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种姓制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对印度一种等级制度的泛称,它包括瓦尔那制度和后来产生的阇提制度。在西方通常称其为喀斯特制度。后期吠陀时代,四瓦尔那: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正式形成。列国时代公元前6至4世纪是印度次大陆的列国时代。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当公元前6世纪初,次大陆北部有十六大国。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列国为摩揭陀所统一。又因为佛教产生于此时,故在史学上亦称为“早期佛教时代”。孔雀帝国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在乔低利耶的辅佐下,领导印度河流域人民推翻了希腊侵略者的统治,自立为王,建立了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年),并东进推翻了统治恒河流域的难陀王朝,统一了北部印度。公元前305年,塞琉古入侵印度河流域,遭失败,与旃陀罗笈多联姻。阿育王(约前273—前232)孔雀王朝最伟大的人物,被史学家认为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杰出的当政者之一。电影《阿育王》海报印度宗教吠陀时期:多神崇拜,神明众多。主神为天帝因陀罗(雷神、战神)婆罗门时期:雅利安人建立婆罗门教、建立四种姓制度。公元前5、6世纪,佛教崛起,提倡四种姓平等,婆罗门教衰落。公元4世纪,印度教(新婆罗门教)重新崛起,佛教衰落。印度教以创造神梵天,守护神毗湿奴,毁灭神湿婆三神为主神。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入侵,986-1857伊斯兰教徒统治印度。伊斯兰教与印度教互相抗争,彼此渗透,促成锡克教产生。公元13世纪,佛教在印度本土消亡。梵天Brahma妻子为文艺女神辩才天,辩才天是从梵天的拇指上生出来的。毗湿奴Visnu遍入天妻子为财富女神吉祥天女湿婆Siva大自在天妻子为雪山女神天神与阿修罗的战斗印度哲学婆罗门教哲学顺世论哲学佛教哲学耆那教哲学印度教哲学婆罗门教哲学奥义书之后婆罗门教六大派正统哲学,尤其是数论、瑜伽派、弥曼差派、吠檀多派。“俱卢之野”就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象征,发生在神圣的“俱卢之野”的婆罗多大战就是人内部的精神冲突——最高的自我与经验的自我(肉身的自我)在普遍的历史背景上的投射。罗摩精通阿提茫(音译,意思是“神我”,一般含义为“最高的真理”,有时与“梵”等同);《罗摩衍那》描写了罗摩如何以最高的自我战胜卑下的自我。黑天、阿周那、毗湿摩印度教哲学《薄伽梵歌》是《摩诃婆罗多》的核心,这部宗教哲学诗的中心内容是薄伽梵(黑天的尊称)向阿周那阐明达到人生最高理想——解脱的三条道路:业(行动)瑜伽、智(知识)瑜伽、信(虔信)瑜伽。“瑜伽”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哲学体系及其指导下的运动体系。这三种瑜伽是相辅相成的。业瑜伽是指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和职责,不抱个人的欲望和利益,不计较行动的成败得失。行动是人类的本质;停止行动,世界就走向毁灭。行动本身不构成束缚,执着于行动成果才构成束缚。因此,只要以超然的态度从事行动,也能获得解脱。但这种超然态度毕竟易导致行动中的消极态度,因而,它必须与智瑜伽和信瑜伽结合。智瑜伽是指透过一切现象,认识宇宙的最高存在——梵(绝对精神),达到个人灵魂与梵同一。信瑜伽是指虔信黑天,就能摆脱善恶之果,获得解脱。信念——态度——意志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个人可以没有灵魂的成功,但是国家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如果大众都没有了灵魂,国家和民族也就离没有灵魂不远了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