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微表情分析技术在侦查讯问工作中的应用探讨作者:常文婷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2017年第04期【摘要】微表情是人类大脑在接触一定刺激后引发的外部反映,具有表现时间短、自发性、真实性等特征。而这种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对侦查讯问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对为微表情的研究与分析引发了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微表情分析技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本文从微表情以及微表情分析技术的概述出发,对微表情分析技术在侦查讯问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阐述。【关键词】微表情分析技术;侦查讯问;应用一、引言在侦查讯问工作中,通常采用语言表述分析与非言语行为分析的方式进行侦查与判断,从而得出相关结论,提升工作质量。微表情作为非言语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所具有的情绪真实性、生理自发性与直观体现性等本质特性,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通过对微表情的分析与研究,证明微表情分析技术在社会实践工作,如在与观察工作、心理学、侦查讯问等相关的工作实践中,微表情分析技术的应用存在科学性,且具有广阔的应用与发展空间。二、微表情与微表情分析技术微表情,主要是指人类在受到一定的外界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受意识控制、具有真实情绪表现且在瞬间发生的外部反映。微表情与普通表情最大的区别在于,微表情具有表现时间短暂性(持续时间在1/25秒之间)、生理自发性(大脑无意识的自发反映)、情绪体现真实性与客观反映性的特征。微表情作为心理学名词,其表情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寓意着高兴、厌恶、蔑视、诧异、恐惧、愤怒与悲伤等情绪。微表情分析技术是基于微表情概念产生后,依托于人们对人类表情的研究得以产生的相关体系,旨在通过对微表情识别与分析,实现微表情的有效应用与表达。目前,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对微表情以及微表情分析技术应用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三、微表情分析技术在侦查讯问工作中的应用分析侦查讯问工作的实践,主要是侦查工作人员与犯罪嫌疑进行直接沟通,获取信息并掌握情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除从语言表述中提出有价值的信息外,对于非语言行为的有效分析,龙源期刊网包括神态、动作、表情、语气等,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微表情所具有的真实性、自发性、客观反映性等特征,使微表情分析技术在侦查讯问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与应用空间。(一)识别嫌疑人口供真伪。微表情分析技术对嫌疑人口供真伪的识别具有重要作用。在侦查讯问工作中,犯罪嫌疑人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具有一定的真伪性,有效分辨其语言的真伪是侦查工作的重点,也是面临的重要难题。随着犯罪嫌疑人应讯能力的提升,传统的讯问方法以无法辅助口供的审查与判断,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侦查讯问工作难度。微表情分析技术在侦查讯问中的应用,为工作人员拓宽口供真伪审查与判断途径的同时,其所具有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审查与判断的准确性,实现对口供真伪的有效判断。(二)缩小嫌疑人范围。犯罪嫌疑犯的确立是公安监察机构的侦查讯问工作中的核心内容,是保证公安监察机构工作公正、公平、严肃执行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需要侦查讯问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准确讯问与判断,明确犯罪嫌疑人的嫌疑程度,并根据确定嫌疑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调查,完成工作任务。将微表情分析技术应用到此过程中,可帮助工作人员通过对嫌疑人情绪体现的判断与口供真伪的分析,明确嫌疑程度,从而缩小侦查与取证范围,确定犯罪嫌疑人侦查重点,强化工作效率与质量。(三)掌控犯罪嫌疑人应讯心理状态。实践证明,对犯罪人应讯心理状态的掌握,有助于帮助工作人员明确侦查方向与重点,制定审查方案并选择讯问对策。而应讯心理的掌握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与肢体行为的分析而确立的。但在实践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同样会抓住这一侦查讯问特点,利用面部表情与肢体行为进行伪装,从而误导工作人员的判断。而微表情属于自发性、不受主体意识控制而产生的客观非语言反映,因此,利用微表情分析技术,可帮助侦查工作人员真实而快速地掌握犯罪嫌疑人应讯心理状态,从而降低工作难度,明确讯问突破点。(四)强化审核证据材料与取证线索。证据是确立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的最佳利器,也是最为主要的审查材料。在侦查讯问工作中,对于证据材料实用性、真实性与准确性的审核通常以讯问以及寻找其他证据材料支持的方式进行审查。在讯问过程中,通过微表情分析技术有助于提升材料审核的准确性,并探索与证据相关的材料。与此同时,通过讯问事件关键点,并结合对微表情的观察与分析,有利于增强侦查取证有利线索。四、结论总而言之,微表情以其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在侦查讯问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微表情分析技术,有利于帮助侦查讯问工作人员识别嫌疑人口供的真伪性、掌握嫌疑人应讯心理、确立嫌疑人范围,并强化对证据资料的审核工作,进一步取证线索。因此,刑侦机构应提升对微表情分析技术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微表情分析与管理系统,强化工作人员对微表情分析技术的掌握,实现微表情分析技术在侦查与讯问实践中的优化发展,提升自身工作质量。【参考文献】龙源期刊网[1]殷明,张剑心,史爱芹,刘电芝.微表情的特征、识别、训练和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6(11):1723-1736.[2]吕瑞萍.职务犯罪案件讯问策略之把握嫌疑人身体语言和微表情[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4(02):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