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总量统计-第三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L/O/G/O国民经济总量统计了解国民经济总量统计的基本问题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和收入总量指标统计的统计思想和具体方法理解国民经济总量的作用、应用方法及其局限学习目的国民经济总量统计的基本问题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国民收入总量统计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展4123Contents国民经济总量是国民经济统计的基础环节,只有明确了国民经济总量信息,才能准确评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也只有在国民经济总量统计基础上,国民经济过程、动态、结果、关系等统计工作才能继续下去生产观的发展变化生产核算的范围生产活动的时空边界经济总量的计量3.1国民经济总量统计的基本问题一、生产观的发展变化生产观变化2.综合性生产观生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经历了一个有窄渐宽、由物质到服务的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与此对应,历史上人们对什么是经济总量的认识也不断发展1.限制性生产观一、生产观的发展变化一、生产观的发展变化一、生产观的发展变化一、生产观的发展变化一、生产观的发展变化一、生产观的发展变化二、生产核算的范围二、生产核算的范围•为确保货物价值的实现,服务的生产者为服务的消费者所提供的对货物的服务;•服务的生产者为服务的消费者提供的为满足后者生活需要的服务;•服务的生产者为服务的消费者提供的为满足后者精神需要的服务;•服务的生产者为服务的消费者提供的为满足后者生产及商业需要的服务二、生产核算的范围二、生产核算的范围二、生产核算的范围二、生产核算的范围二、生产核算的范围二、生产核算的范围二、生产核算的范围地下经济和非法生产之间可能没有明确的界限二、生产核算的范围(1)下面几种经济生产活动,市场化程度依次递减:①为能在市场上换回货币而生产产品;②实物交换的产品或实物性的收入;③非市场产出的供给(不以获利为目的生产);④生产者对产品的自给性消费(如农产品的自产自用);⑤对消费者自我所有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如住在自有住宅中的房主享受的住房使用);⑥通常不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在家中生产的服务(如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二、生产核算的范围二、生产核算的范围二、生产核算的范围二、生产核算的范围二、生产核算的范围三、生产活动的时空边界三、生产活动的时空边界三、生产活动的时空边界三、生产活动的时空边界四、经济总量的计量物量总量(实物总量)价值总量实物总量是用实物单位来计量一定时期内某一产品的总量。对于不同的产品,实物总量在加总上存在困难。价值总量价值总量是按货币单位表示的一定时期内的社会产品的总量。价值总量=(产品产量×产品价格)价值总量指标的优点:综合性和全面性3.2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一、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一、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一、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一、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一、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一、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农场面粉厂面包厂合计中间投入0aa+b2a+b产出aa+ba+b+c3a+2b+c增加值abca+b+c表3-2面包的生产增加值一、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一、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一、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一、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其生产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计算各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并进行加总。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在计算中间消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中间消耗的内容构成要与总产出相一致(2)货物和服务均可做为中间消耗(3)中间消耗只能是生产性的消耗(4)中间消耗需要考虑到生产及使用的整体性(5)注意区分中间消耗与固定资本消耗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3.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的总产出-各部门的中间消耗)注意:非营利机构增加值的处理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4.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应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应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有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还有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注意:对于个体经济,其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注意作为劳动者报酬的实物性收入和中间消耗的界限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四)小结1.国内生产总值表将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击中体现在一张表中,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这张表也被称为国内生产总值表。(表3.6)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3.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与SNA体系的某些不同之处生产范围上的区别产出和中间消耗的定义及估价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与固定成本消耗劳动者报酬与雇员报酬三、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实践与应用(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与数据发布程序三、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实践与应用三、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实践与应用三、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实践与应用(二)中国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方法三、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实践与应用1.行业增加值的基本计算方法生产法增加值率法某部门现价增加值=现价总产出×现价增加值率外推法某部门现价增加值=上年同期现价增加值×外推指标2.各行业增加值的具体核算方法三、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实践与应用(三)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三、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实践与应用三、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实践与应用三、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实践与应用3.3国民收入总量统计收入核算的基本问题收入初次分配核算收入再分配核算我国的国民收入总量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摘自十八大报告一、收入核算的基本问题收入核算是生产成果的分配过程,生产成果在各经济主体间分配就形成了各经济主体的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说,收入统计反映的是国民收入分配核算的过程。国民收入分配核算从理论上把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划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一、收入核算的基本问题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整个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发生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流量财产收入流量政府所征收的生产税这些分配流量体现了在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是按要素进行分配的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收入初次分配核算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先反映收入形成,收入形成是进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前提;而是收入形成之后进入收入初次分配阶段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一)收入形成核算收入形成核算是从生产者角度考虑的,从功能上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等机构单位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二)原始收入分配核算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记录的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以及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财产收入是指由于资产的所有者将其所拥有资产的使用权让渡给其他单位使用而从中获得的回报。生产性有形资产如建筑物、机器设备等使用权转让而产生的租借费用,不能作为财产收入,而应视同提供服务和购买服务,计为提供者的产出和使用者的中间消耗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财产收入划分为如下几类:利息公司已分配收入外国直接投资的再投资收益属于投保人的财产收入地租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国民总收入是反映常住单位全部收入(国内与国外)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占有的最终产品(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总收入(GNI)有何关系?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GNI与GDP的关系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非常住单位的净要素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非常住单位的要素收入-非常住单位从本国获得的要素收入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哪一个更重要?早期的争论:没有定论目前:GDP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GDP与GNI的核算原则流行的观点是:GDP核算遵循的是“国土原则”;GNI核算遵循的是“国民原则”。这是一个流行甚广的错误看法。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GDP与GNI的核算原则GDP和GNI的核算原则均为“常住性”•GDP:常住生产者从事生产所获得的生产成果•GNI:常住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常住生产要素就是本国常住单位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等)。•常住生产单位的生产活动不限于使用常住生产要素,如境内外资企业使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管理人员。•常住生产要素的使用范围也不限于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如境外中资企业使用本国的资金和技术管理人员。•即:本国的常住生产者可以使用国外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生产要素也可以被非常住生产者所使用。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GDP是常住单位使用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常住和非常住要素)从事生产活动的成果。•GNI是常住生产要素因参与国内和国外生产活动而从其成果中占有收入,即本国全体常住单位提供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GDP与GNI的指标性质GDP生产性指标GNI(GNP)收入性指标三、收入再分配统计三、收入再分配统计三、收入再分配统计(一)经常转移的多种形式1.所得税、财产税等2.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3.其他经常转移三、收入再分配统计(二)可支配收入与调整后的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非常住单位的经常转移净额=国内生产总值+来自非常住单位的要素收入净额+来自非常住单位的经常转移净额三、收入再分配统计•可支配收入的形式并非都是现金。账户中包含一些与自给性生产、以物物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或实物报酬相关的非货币交易。这意味着:住户在消费某些特定种类的货物和服务时,不得不虚拟估算可支配收入中用于这些货物和服务的支出的价值。三、收入再分配统计•由政府单位或NPISH支付给住户的实物社会转移会单独记录在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中,但其他实物转移却要与现金转移一起记录在收入再分配账户中。•按惯例,获得除实物社会转移以外的实物转移时,要虚拟估算所得货物或服务的消费支出进行记录,就好像这些转移是现金形式的一样。三、收入再分配统计•在可支配收入的基础上,考虑了实物社会转移,就得到调整后的可支配收入•调整后可支配收入是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它由机构单位或部门可支配收入经过以下计算获得:a.加上单位或部门应得实物社会转移的价值b.减去单位或部门应付实物社会转移的价值三、收入再分配统计•实物社会转移是政府和NPISH部门的应付项,是住户部门的应得项,这就意味着一般政府和NPISH部门的调整后可支配收入会低于可支配收入,而住户部门的调整后可支配收入会高于可支配收入。无论高还是低,这一差额都等于实物社会转移的总价值。因此,对于经济总体来讲,调整后可支配收入与可支配收入是相同的。三、收入再分配统计•住户调整后可支配收入可以解释为:住户在不采用减少现金、处置其他资产或增加负债等方式筹措资金的情况下,当期能够获得的最终消费货物或服务的最大价值。该价值不仅取决于能买得起的货物和服务的最大价值(可支配收入),也取决于从政府单位或NPISH所获得的作为实物社会转移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三、收入再分配统计•与此相反,一般政府部门调整后

1 / 1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