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新城城市设计案例作者:王春辉第一部分:前言1.城市概况平谷区地处华北平原北端与燕山南麓相交地带,区域总面积1075平方公里。东、南、北三面环山,山地面积约占区域面积的60%,中部和西南部为平原,面积约占区域总面积的40%。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中间平缓,呈倾斜簸箕状。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平谷城位于泃河与洳河之间,至今已有2200年的历史,区内有上宅文化遗址、丫髻山、轩辕台、将军关长城等古迹,成为人文旅游资源。1.1经济2004年平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亿元,常住人口41.9万人,人均GDP接近2000美元。2004年平谷经济总量列远郊区(县)的第八位,而经济增长速度达18%,位居远郊区(县)的第五位。产业结构不断升级,Ⅰ、Ⅱ、Ⅲ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28:37:36演变为2004年的15:46:39。1.2生态环境平谷区山区和半山区土壤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宜果品生长,目前,大桃、苹果和板栗等拳头产品已名扬北京乃至全国,大华山的万亩桃林已成为京郊重要的农业观光旅游基地。平谷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水系相对独立,水体污染较少,1996年即被批准为全国生态示范区之一,近年来,也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因此,具有发展旅游度假业的良好基础和环境。1.3水资源地表水体资源丰富,根据平谷区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平谷全区可用水资源量为2.75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可用量为0.45亿立方米/年(75%的保证率),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开采量为2.3亿立方米/年,其中山区0.3亿立方米/年,平原区2亿立方米/年。2004年全区用水量1197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19万立方米,地下水11451万立方米,水资源有较大盈余。1.4区位条件平谷新城是北京十一个新城之一,位于华北平原北端,燕山山脉南麓,北京市东北部,京津冀北的结合部。地理坐标东经116º55’2一117º24’9”,北纬40º1’44”-40º22’39”。平谷城区距北京东直门70公里,距首都机场45公里,距天津新港140公里。西与北京市顺义区接壤,西北与密云县相邻,东北、南、东南分别与河北省兴隆县、三河市、天津市蓟县毗连。2.规划背景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北京城市发展定位做出重大调整后蓄势待发的一年,随着京津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速以及新北京的战略调整,今天的平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十一五”计划确定平谷为北京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水源保护区,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任务加重。平谷的区域发展性质被定义为:京东发展门户,山水宜居新城,清洁制造中心,精细果蔬基地和生态休闲绿谷。从区位上看,平谷位于北京和天津之间,都在两个城市一个小时旅游圈的范围之内。京平高速公路建成之后,平谷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相关产业和旅游项目向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做为北京东部发展带上的新城之一的平谷新城,拥有优越的山、水、河、湖资源,完全有条件打造北京地区极富有特色的“田园之城”。在这种背景下,平谷新城建设,本着“新老并举”的策略,一方面进行新城区的功能拓展,另一方面进行旧城改造,重点强化会议、度假、休闲娱乐,都市工业、现代制造业,旅游服务业以及文化职能。3.研究框架4.规划用地范围本次城市设计的范围在现状平谷城区范围的基础上向西有所放大,东起泃河西岸,西至洳河西岸的规划四路,南起滨河东路,北至规划六路。规划总面积35平方公里。第二部分:现状分析1.平谷发展的历史演进1.1演变的基本线索:据考古发现,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平谷活动的遗迹。上宅、北埝头两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掘,证明华夏先民早已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早期聚落。自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建县,迄今已有2200年的历史。2002年平谷撤县设区。自西汉初建县以来,县有撤并,域有多变迁,县名延续至今。新中国建立后,平谷仍属河北省通县专署。1958年3月,通县专署撤销,平谷县改属唐山专署,同年10月,平谷县划归北京市,平谷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城市发展的基本历史进程可以简要表示成为图1平谷发展的简要图示1.2平谷历史演变的几个拐点平谷城市发展过程中,有几次重大的拐点,这些拐点对于平谷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形态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分别是:——上宅文化:6-7千年前新石器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证实了平谷具有十分悠久历史文化和文明史。传说皇帝陵、轩辕庙建于平谷鱼子山,确定平谷三面环山、两面面水的盆地形风水宝地的历史地位,为平谷古聚落发祥奠定重要的自然因素,也限定了平谷县城发展的基本界限。——平谷建县:2200年前,西汉平谷建县。方形平谷古城,贴合中国传统经典“匠人营国,九经九纬”的城市形态。与襄阳、洛阳等古代城池结构相似。奠定了平谷县城的发展的框架。——成为重要旅游场所:在金、清多位帝王前往平谷游玩。促进平谷八景和其它风景旅游区的形成和扩展,平谷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发掘,也为平谷成为京郊旅游重地打下了基础。多位后人写诗称道平谷八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平谷风光题咏》中写道:“背指岗峦谷就平。烟郊霭霭畅新晴。村民知我重农意,叱犊扶犁不辍耕。”图2平谷古城结构——成为首都重要郊县:建国后平谷隶属北京辖县,成为北京重要郊县。作为农产品产地,平谷桃子等成为具有特色的产品。作为近郊旅游场所,吸引为数众多的市民前往度假旅游,开发了众多新型旅游项目和基地。——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后,平谷随着北京高速发展。因其其毗邻河北省兴隆县、三河市、天津市蓟县,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优势逐渐体现。城市风貌与吸引经济投资之间的关系逐渐凸现,平谷的城市风貌正在处于在处在保护和创造的关键时期。图3平谷区地图图4平谷城市发展重要节点1.3形成平谷风貌的几个基本要素a)山水环绕平谷县北东南三面环山,中部和西部为平原,西部和南部两条河流绕城而过。是一个山灵水秀的小盆地,环境优美,风水极佳。在金、元、明、清四代封建皇帝在北京生活起居和处理朝政的同时,常到平谷打猎游玩。因此,平谷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在水平景观和竖向景观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b)泃河和州河(唐)李清云在《泃河渡》中写道:“泃河流千古,云帆漫水来;鸟中鱼儿遁,波涌堤岸拍”,可见河水对平谷是十分重要的。北京地区的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一北运河、拒马河、泃河一蓟运河这五大水系中,东西横贯平谷的泃河成名最早。据战国后期成书的《竹书纪年》记载: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齐师及燕战于泃水,齐师遁。”这是战国中后期齐国与燕国间的一次重要战争。因此从公元前355年起,泃河就叫这个名字。平谷古城背山面水,古城选址与泃河具有一定关系。图5平谷地形图c)村落发展较为封闭宁谧的地理环境和较稳定少变的社会人文为这里聚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北京市现辖的18个区县名称中平谷是最古老的,也是区县中有人聚居的村庄最早的。平谷现有417自然村。其中,先秦时期即有人居住并留下聚落遗址的有18个村,村址为汉代居住遗址的有39个村。此外,有唐代形成的村庄9个,辽、金、元时形成的村庄18个,明代形成的村庄135个,清代形成的村庄177个,民国形成的村庄14个,还有7个村庄是建国后因修水库搬迁而新建的。平谷较早形成的村庄聚落与平谷的地理环境具有很大的关系。图5各时期形成村落d)平谷八景县内曾有自然风光“八景”,即:“盘阴积雪”,指盘山北坡,冬日积雪,长久不消,景色奇绝;“石室清风”,指县城东25公里城山,四周高耸,中平如城,有石室仅容一人,相传孙真人潜修于此;“鼓顶朝云”,指城南7.5公里鼓形岭,山形如鼓,上有孔,每天清晨有云气浮出;“洵水晚渡”,指县城东门外洵河至寺渠渡口,水量较大,来往天津和平谷方向的数十艘帆船常在此停泊,今无存;“峨嵋耸翠”,指县城东北峨嵋山村北,因层峦秀起,双蛾如画,故成一景;“峰台夕照”,指县城东北峰台村东,古有高台,晚霞返照,林披锦绣,已废;“灵泉漱玉”,指县城东北原兴善寺,山谷中有泉水涌出,泉水清冽,风光绮丽;“独乐晴波”,在城东南独乐河村西,独乐河水流入洵河,澄波渺渺,天光水色,渔舟荡波,众多文人墨客对此吟诗作画,抒发闲情逸致。清朝李柱明赋诗:“盘阴积雪四时坚,沟水回舟拥暮烟。石室风清分皓月,峨嵋山翠插青天。睛波独乐金银眩,鼓岭同云雨露鲜。更羡峰台宜返照,灵泉漱玉满前川。”来称道平谷八景。e)平谷现存的主要历史遗迹1)人文遗迹:县内有古文化遗址40多处,古墓葬区70余处,古建筑9处;经挖掘、整理和修缮,有上宅文化遗址、丫髻山碧霞元君祠、明代长城、金花公主墓、文峰塔等。2)革命遗迹:鱼子山革命纪念地,官庄惨案遗址,北土门、熊儿寨战斗遗址,南张岱战斗遗址等。3)列表:这些遗迹除长城为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外,其余都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较为分散,不能系统地反映平谷历史风貌。平谷旧时风俗,与老北京的风俗相近,又有较明显的地方性。主要内容有市肆庙会、时令节年、喜庆生育、婚丧嫁娶、人情往来、信仰崇拜、祭祀占卜等。新中国建立后,传统的良好风俗不断发扬光大,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习俗逐渐革除。1.4平谷历史风貌的基本特点a)自然控制要素尚存历史上平谷社会发展时期较长,城市发展经过了几次转变,城市功能主要承担了由农业中心,旅游场所向北京郊县转变。但对于平谷历史风貌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的自然控制要素如三面环山,西、南环河的城市格局等仍然保存完好,是今天平谷城市特色的重要内容。b)历史控制要素有迹可寻虽然现今平谷旧城传统建筑基本拆除,传统历史遗迹、古墓葬等分布分散,已经比较难以完整的反映出平谷的历史风貌,但历史控制要素如旧城街巷结构,以及在山颠上起至高作用的长城和文峰塔等明代建筑也是平谷今日城市轮廓线和城市风貌的重要指导和组成部分。c)区域力量高于自主力量由于平谷处在北京郊区的位置,处在京津冀发展的交叉口,因此平谷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力量,自身主导性不是很强,因此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也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既有北京穿越的长城包含的明代文化,又有跨越平谷、天津蓟县和河北廊坊市三河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平谷的重要特色。d)文化多样性史前的平谷处于泃河和州河流域,京津冀新石器时代农业文化前沿,后期又受北京影响较多,现存建筑遗迹有诸多明代建筑。建筑文化基本上吸收了北京的合院,当地风俗也与北京相似。1.5平谷城市风貌历史研究对平谷城市设计的启示通过以上分析,平谷历史的历史风貌能够给今天的城市设计以如下启示:a)城市风貌的变化是多种力量推动的结果城市设计应该考虑到自然、经济发展、文化于制度演变的作用。平谷的城市设计应抓住2008北京奥运和南水北调的契机,充分利用平谷的北京郊县优势,让平谷焕发出现代化的历史光彩。b)平谷城市设计需要把握历史上一直延续的大的自然要素特别是主要是三面环山和两面流水,这是平谷现存最主要的风貌特色。围绕“绿都平谷”的形象定位[1],以“现代化城市”为前提,特别注重自然生态、现代科技与环境艺术的有机结合。平谷区地处北京市郊区,有山有水,林木茂盛,具有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自然环境。c)平谷的历史风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单纯的再现,消极的保护,已经不可能了,平谷城市设计需要把握历史风貌演变中的精髓而不是简单恢复历史遗迹。d)平谷在历史上就具有文化的多元性,近代化对平谷的影响也非常深刻,平谷的城市设计应该体现平谷这种文化和城市风貌的多样性特征。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建设融合现代化和历史要素的城市风貌,创造具有民族特点和区域特色的人文工程。e)建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培植财富之源,增强城市整体综合实力。平谷的区位条件决定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发展潜力,平谷的城市设计必须有利于城市发展和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必须植根于功能需求,必须针对城市的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设计原则。2.现状城市结构3.大尺度控制要素3.1居住区现状分析a)宏观层面(1)居住、工业、商业混合型和独立社区型交错布局。(2)不同年代的居住形态多样杂存,整体协调性较差。(3)居住空间整体特色不鲜明。(4)服务设施规模小且分散,没有形成规模。b)微观层面(1)居住建筑:主要以多层为主,建筑形式较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