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的栽培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二、栽培工艺流程备料堆料进房后发酵播种菌丝培养覆土出菇管理采收菇房的修建一、菇房的修建•(一)地址选择•选择不渍水、水源近、水质卫生、取土方便的高榜田建菇棚,同时,菇棚离猪、鸡较远。而且菇棚要座北朝南,菇棚和堆料场地布局合理,菇棚保温、保湿好,空气流通,无直射阳光,内部整洁。(二)菇房的规格新建菇房时,栽培面积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则管理不便,通风换气不均,温、湿度难以控制,杂菌、虫害易发生和蔓延。过小则利用率不高,成本大。(二)菇房的规格•一般菇房栽培面积400—600平方米为宜。菇房从地面到屋顶高约5—6米,长约12米,宽约10米。菇房墙壁、屋面最好是空心或夹层,内壁最好用石灰粉刷,利于保温消毒,地面应光洁、坚实、最好铺设水泥地面,便于冲洗。目前,我国农村的菇房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种:1.地栽菇房2.塑料薄膜菇房3.砖瓦结构菇房山东邹城福建龙海湖北新洲一、双孢菇的生物学特性1、备料: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秸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如牛、羊、马、猪、鸡和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2、栽培品种我国稻草、麦草丰富,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菇的生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我国现在栽培的品种有AS2796,AS3303,浙农1号等。2、温度: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4℃-32℃,最适温度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5℃-25℃,最适温度14℃-18℃。3、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16%-20%。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85%-95%,过干或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4、酸碱度(PH):双孢菇宜偏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8,最适7—8,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5-8,土粒的PH值应在8—8.5。每采收完一期菇喷水时加少许石灰,以保持PH值,抑制杂菌孳生。5、空气: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光照: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价值差。双孢菇鲜食最佳,不宜久放,规模种植时,可做成罐头,出口换汇。大面积发展双孢菇,必须考虑深加工问题,否则,产品积压变质,就会造成损失。二、栽培技术要点(一)生产季节的安排:在日光温室分为秋栽和春栽。1、秋栽:7月下旬至8月下旬堆制培养料,8月下旬至9月下旬播种,10月至次年4月出菇。2、春栽:元月堆制培养料,2月播种,3月开始出菇,至7月初高温来临时清棚,市场行情好,收益高。(二)配方(以110m2为例)培养料是双孢蘑菇生长好坏的前提,选择好的配方,进行科学堆制,提高其转化率,是双孢蘑菇高产、稳产的基础。培养料的配方最好选择天然的粪草培养料配方:干麦草1500公斤,干牛粪15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石膏粉30公斤,石灰20公斤、尿素15公斤,水适量。(油渣易招惹害虫、一般不提倡用)(三)培养料的堆制1、建堆:第1次发酵(前发酵)先将麦秸淋湿或浸泡,使含水量达70%左右,粪肥要晒干,提前打碎、堆闷2~3天,并喷药杀虫。一般将料堆成长方形,宽1.8~2.0m,高1.5~1.8m,顶部为龟背形,长11米。先堆一层麦秸,厚20cm,再撒一层粪肥及辅料,以后一层麦秸一层粪肥及辅料,建堆至所需高度。从第3层起,视水分情况,边堆边加足水分,一般下层少加,上层多加。最上层用干麦秸或草帘盖好,遇雨天要盖上塑料薄膜,雨后揭掉,以利通风。•2、翻堆(1)翻堆时间:麦草牛粪培养料全发酵期25-28天,翻堆5次,间隔为7、6、5、4、3天,再隔3天进棚。(2)翻堆方法:在建堆后的4-5天内,堆温可上升到70-80℃,6天后,堆温开始下降,此时开始第一次翻堆,将剩下的尿素和多数石膏粉,过磷酸钙分层均匀添加于草料层,同时适当添加水分,料堆四周可有少量水分溢出,翻堆时,将上部及外部的草料翻至中间,中间和下层的翻到外部,堆基宽2-2.3米,高1.5米。在第一次翻堆后5-6天,堆温下降时,又需要第二次翻堆,这次堆基宽度为2米,堆高1.4-1.5米,将剩下的石膏粉,过磷酸钙、未加完的尿素分层加入,水分干燥时,可均匀喷洒水分调节湿度,切不可过量,以用手紧握一把料手指间出水2-3滴为宜,翻料时,应尽量抖松粪草。以后每当料温开始下降时,就应及时进行第三、四、五次翻堆。从第二次翻堆时开始由少到多添加石灰粉调整酸碱度至7.5左右。同时,结合翻堆喷施500倍敌敌畏或其它杀虫剂杀死堆料中的残存的螨虫及虫卵。(3)翻堆应掌握的原则翻堆的目的就是通过粪草的多次翻动,把外部干燥冷却层与内部好气发酵层和底部厌气发酵层的粪草互换位置,以促进微生物的分解活动,进行物质转化,是堆制优质培养料的关键工作。①水分调节采用“一湿二润三看”的原则,即第一次翻堆时水分要加足,第二次翻时适当加些水分,第三次翻堆时要看料本身的干湿来决定是否加水,以后翻堆不可再加任何形式的水分。②温度控制在整个发酵期间,堆温高低标志着发酵的好坏,在前三次翻堆时间内温度应达到70-80℃之间,第三次翻堆以后,温度不应低于50-55℃,翻堆的时间应掌握料温开始下降时,就要及时翻堆。•③辅料添加及时•氮素化肥如尿素、磷二胺等尽早添加,争取在第二次翻堆时加完,以免后期产生氨气,抑制菌丝生长,石灰一般从第二次、第三次翻堆量开始添加,主要目的是调节料堆的酸碱度,使酸碱度维持在7.5左右。•④优质培养料的标准•优质培养料应具备:腐熟均匀,无粪臭味,水分适量,料富有弹性,应有一股抗拉力,手捏培养料能捏拢,松手即散,无氨味,有草香味pH7.5左右,内部有较多有益微生物白色菌落.(四)栽培设施消毒菇棚或日光温室在进料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消毒常用的药物及用量是:每立方米用硫黄粉10克,80%敌敌畏3克,36%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硫磺粉敌敌畏撒到木屑上,点燃熏蒸,密闭1天后,再用甲醛加入高锰酸钾中产生甲醛蒸汽,密闭1天消毒。日光温室种植,可将棚膜封严,让阳光照射升至50℃以上,连续3天以上高温闷棚,也可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五)培养料进棚消毒培养料发酵结束后,应及时进入日光温室或菇棚,必须当天突击完成,尽量使料内热量少散失,促使培养料上床架后“发汗”,进一步杀死虫卵和病原菌,辅料厚度20-25cm,均匀摊放,彻底翻拌抖松,大的粪块要捏碎,蓝绿色粪块,土块,竹木条等物应清除干净,打开通风孔排除农药,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若料内氨味过重,可喷入2%甲醛溶液中和;若培育料过干可结合翻拣料,用5%石灰水调节湿度,若料太湿可均匀撒入石灰粉或多翻料一次,同时加强通风排湿。当料污染时用汽油、煤油洒在上面,不扩散,或用石灰水。(六)播种1、菌种选择在播种前一天应对菌种进行最后一次检查,凡是菌丝萎缩,吐黄水或菌丝严重徒长,以及有绿色、黄色、黑色、或桔红色等杂菌孢子的菌种,一律剔除不用。质量好的菌种应无病虫害,菌丝生活力强,色泽洁白,可有少量白色菌丝束,打开菌种瓶,可闻到浓烈蘑菇香味,麦粒种(500克/瓶)菌龄不超过40天(25℃左右培养)。2、菌种及用具消毒播种前应做好防止杂菌污染的工作,菌种瓶的外壁,盛菌种用的小盆,挖菌种用的小钩,镊子等物及双手,均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干净,也可用75%酒精棉球擦洗消毒,在播种过程中,衣物、鞋、帽等要穿干净,用具和双手不可乱放乱摸。3、播种麦粒菌种,一般采取撒播法,先用75%的菌种,均匀撒在料上,用手或小耙轻抖使菌种嵌入培养料内,再将25%的菌种撒在表面,轻轻拍平料面。每平方米用(500克/瓶)菌种2-3瓶。播种完毕后,料面用旧报纸覆盖。(七)发菌管理发菌时,料面先干一点,下面湿,菌丝向下走,然后保持料面湿,菌丝向上长,前三天不通风进行发菌,让菌丝萌发。发菌18-20天左右,菌丝吃料2/3,接近料底时,应及时覆土。(八)覆土时间:一般是播种后20天左右覆土的土质以及消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出菇的迟早,产量高低,质量优劣。1、覆土土质的要求蘑菇覆土应具有团粒结构,土质疏松,具有一定腐殖质含量,空隙大,有一定持水能力,通气性能好,不含有病原菌和害虫,呈弱碱性。2、覆土方式耕作层土壤符合覆土土质要求。因此,覆土方式多采取一次性粗细土混合覆土方式。3、覆土选取与消毒取土要选择未施用过任何蘑菇废料的无污染源的菜园土或耕作地土,先挖去表层约8cm的表土弃用,然后挖取耕作层内40cm的土壤作为覆土,若取土地附近无菇场,可一边挖取土,将土块打碎至1.5cm以下的土粒,一边喷洒2%的甲醛与500倍的敌敌畏消毒杀虫,然后堆积起来,用薄膜覆盖备用,若取土地附近有菇场,则取出的土壤打碎后必须曝晒。灭菌杀虫,然后再喷2%甲醛和500倍敌敌畏密闭消毒。4、覆土方法覆土前1-2天将料面整平,若料面较干,可喷施3%石灰水调湿,这样覆土后,菌丝可很快返回到料面。同时向覆土层均匀喷入石灰水,调节酸碱度至7.5左右,覆土所用工具及双手都应用0.1%高锰酸钾消毒。覆土厚度掌握3.5cm,太薄调水时水分易渗透到料里,太厚透气性差,菌丝上土难,影响出菇。还应注意覆土薄厚要均匀,这样才能出菇整齐,产量集中。(九)覆土层发菌管理1、覆土结束后,就要对土壤进行调湿,调湿采取轻喷,勤喷的方法,在2-3天内迅速将土壤调湿,具体方法为每隔2小时向土面喷水,每次每平方米喷水量不超过500克,每次喷水后都要仔细检查看土层是否已吃透水分,切记水分不可过量,以免渗入料层,冲退菌丝,也不可造成土层上湿下干;上层含水量以手捏土壤成团、不板结、不粘手为宜。调水结束后早晚各通风1小时左右,降低室内湿度,让土表稍干于土层内部,可抑制杂菌滋生。以后每日视土层干湿情况,适当少喷勤喷调节湿度。2、覆土后温度控制在25℃以内,约10-15天,当菌丝快要长上土层表面时用小耙将表土轻轻搔动一次(搔菌),这样可以促进菌丝横向生长,不冒上土面,防止过早扭结出菇、造成出菇不齐、密菇多。若发现菌丝冒出土表时,可加大通风抑制菌丝徒长。(十)出菇管理1、喷结菇水,湿度太大,大小都能使小蘑菇死亡。骚菌2-3天后,同时将温度降到20℃以下,促使绒毛状菌丝联结成线状菌丝,并纽结产生原基(菇蕾),此时就应及时喷结菇水。一般,每平方米用水2500毫升左右,分2天喷入,每天2-3次,每次约500毫升,达到土质能捏得扁,搓得圆。每次喷水后要进行大通风,增加菇棚和土层中的氧气,排除CO2,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降低菇棚湿度,抑制土层菌丝向土面生长,达到促使菌丝定位结菇的目的。2、喷出菇水当子实体普遍长到黄豆大小时,需水量增多,就需喷出菇水,出菇水一定要掌握“轻喷、勤喷”的原则,用量为每平方米约2500毫升,分5-6次喷入。喷水后逐渐减少菇棚通风量,增加空气湿度,保持相对湿度83-90%,可使子实体生长快而结实,达到高产优质。一般小菇蕾抗力弱,喷雾加湿时,必须将喷头向上45度角,使雾状水薄薄落到菇蕾上,切忌直接冲到菇蕾或喷水过多,造成菇蕾死亡。出菇期温度应控制在23℃以下,空气湿度83-90%。温度较低、菇坚实、圆正、品质好、温度超过23℃,菇小,菇密易开伞,必须适时采收。3、转潮管理每潮菇采收结束时,应及时整理床面。锡出床面上的老根死菇。立即补覆湿润的细土。此时喷水量要相应减少,促进土层菌丝复壮,同时加大风量;当有菇蕾产生时,逐渐加大喷水量,促使菇蕾大量产生并发育。采菇1-2潮后,有时床面会出现土层菌丝板结现象。应及时松动土层,使板结的菌丝断裂,可促使转潮和出菇。(十一)采收双孢菇一般在现蕾后的5-7天,菇盖大小3-4cm左右,菌膜未破时采收。每天根据气温高低,可采收多次。采收时用手捏住菇盖,轻轻旋转采下,勿伤害周围小菇。丛生的密菇,用小刀小心切下合格的大菇,留下小的,不可整丛拉动,否则未长大幼菇会全部死亡。三、病虫害防治1、常见病害及防治双孢蘑菇常见病害有褐斑病、褐腐病、软腐病、菇脚粗糙病、猝倒病等,其防治方法是料要进行二次发酵,覆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