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蜀国历史与成都历史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传说中的蜀国历史与成都历史文化主讲人:李勇先一、传说中的蜀国历史(一)史料记载情况古蜀人没有文字,也没留下文献。成都百花潭战国墓出土一种铜盖上有四十多个字母,蚕丛文字,与殷墟甲骨文并行产生與发展,土生土长而形成的。中原文献有关蜀的记载,尽管在先秦时就已经有了,但內容很少,非常零散。商代卜辞、西周铭文记载。(二)“蜀”字义解释(1)《尔雅》:“蜀”者,“獨”也,言不与他(2)蜀字起源于商代甲骨文,字形象一条虫。(3)《尔雅·释畜》(4(5)蜀是一种蚕虫,养蚕部落。商代统治者用毒虫称呼蜀人,以示蔑视和侮辱。《韩非子·说林上》曰:“鳝似蛇,蚕似蜀,人见蛇则惊骇,人见虫则毛起。”蜀地文献记载始于汉、晋,并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主要以《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扬雄《蜀王本纪》、晋常璩《华阳国志》为主。《華陽國志》卷三《蜀志》:蜀之為國,肇於人皇,與巴同囿。至黄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按蜀山氏女乃在今茂州),生子髙陽,是為帝嚳。封其支庶於蜀,世為侯伯。歴夏、商、周。武王伐紂,蜀與焉。其地東接於巴,南接於越,北與秦分,西奄峨嶓,地稱天府,原曰華陽,故其精靈則井絡垂耀,江漢遵流。《華陽國志》卷一《巴志》:“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三)蚕虫时代(1)蜀国世系(就《蜀志》所载列表如下):蚕丛——柏灌——鱼凫--杜宇(曰杜主、曰望帝、曰薄卑)——开明氏。开明氏世系:开明氏龞灵(一曰丛帝)——卢帝——保子帝——四世——五世——六世——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十二世开明帝尚(蜀亡)(2)史书记载蚕丛是蜀国早期三代王中的第一位。《蜀王本纪》,蜀之先王曰蚕丛,原来居住在岷山石室中。《蜀志》:“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曰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后作石棺、石槨,国人从之。”又云:“是时人萌,椎髻左衽,其目纵,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史书又云:有周之世,限以秦巴,雖奉王職,不得與春秋盟會,君長莫同書軌。周失綱紀,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椁。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椁為縱目人冢也。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明曹学佺《蜀中名胜志》记载有蚕崖关、蚕崖石、蚕崖山等地名。(3)考古材料三星堆出土材料:三星堆出土不少與蚕丛氏相貌一致的器物。如人像面具中的纵目和椎髻左衽。(4)定都瞿上蜀国之先,本不宅成都,然以四川地形言之,四周群山回绕,中为成都盆地,其设治宜不外此。蜀帝自蚕丛以来,宅都之迹,无可具徵,但皆不出成都周围百里以内,蚕丛之都,今不可考,史载蚕丛都瞿上。瞿上,即海窝子,古蜀文明重要活动地海窝子镇(即新興鎮)在四川彭州西北山区湔江畔,镇靠山边处有天然洞穴,终年流水不斷,而得名海窝子。《路史》:“蜀山氏,其始祖蚕丛,纵目,王瞿上。”南宋蔡梦弼《成都记》:“柏灌氏都于瞿上,至鱼凫而后徙。”瞿上为都城。任乃强考证,瞿上在彭州湔江河谷海窝子。古蜀人的一支从汶川越过九峰山,进入彭州海窝子一带建立柏灌、鱼凫王朝。湔江是古蜀人天然的交通大道,是古蜀王国经济和文化發展的摇篮。鱼凫人走出大山,顺湔江而下,向成都平原腹地扩张。湔江下游就是流经广汉三星堆的鸭子河,在鸭子河畔建立起新的聚居地三星堆,这就是鱼凫王朝的都城。(5)蚕女救父《蜀中广记》卷七一引《仙传拾遗》:“当高辛氏,蜀地未有君长,无所统摄,其人聚族而居,遂相侵噬。广汉之墟有人为邻土掠去,已逾年,唯所乘马犹在。其女思父,语马:‘若得父归,吾将嫁汝。’马遂迎父归。乃父不欲践一言,马跑嘶不已。父杀之,曝皮于厨中。女行,过其侧,马皮蹶然而起,卷女飞去。旬日,见皮栖于桑树之上,女化为蚕,食桑叶,吐丝成茧。父悔恨,念之不已,忽见女乘流云驾此马,侍者数十人从天而下,谓父曰:‘天上以我孝能致身,心不忘父,授以九宫仙嫔,居长生天矣,无复忆念也。’仍冲虚而去。”祝穆《方舆胜览》卷五四:“在什邡、绵竹、德阳三县界。每岁祈蚕者云集,蜀之风俗,塑女像,披马皮,谓之马头娘,以祈蚕焉。”《蜀本紀》:蠶女塜,在綿竹縣。塑女子像,被以馬皮,俗號為馬頭娘。(《類說》卷三六)(6)桀伐岷山《太平御览》卷八O五引《竹书纪年》:“桀伐岷山,王女于桀二女,曰琬,曰琰。爱二女,无子,刻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四)柏灌时代(1)史书记载柏灌是蜀国早期三代王中的第二代。《蜀志》记载:“次曰柏灌。”《太平御览》卷八八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2)考古材料三星出土文物,奴隶双膝下跪,头发束于头顶,龇牙咧嘴,十分悲惨。(五)鱼凫时代蜀国早期第三代王为鱼凫,是三代王中最后一位,也是最先统一蜀国的首領。鱼凫是氐族中的一支,原来居住于岷江上游,该部落以鱼猎为生。(1)史书记载史书记载:次王曰魚鳬。魚鳬王田於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為立祠。《山海经》之《海内南经》:“氐人国在建人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山海经》之《大荒西经》曰:“鱼凫乃黄帝之孙颛顼托生为鱼,是为鱼凫。”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七四:眉州彭山县北东二里有鱼凫津。《路史》卷四:道江(今都江堰市东)有鱼凫治。(2)考古材料《温江县志》记载,其故城在今温江县北十五里,称“古鱼凫城”,即魚鳧故都。近年对该遗址调查、考古发掘证实,此地爲早期蜀人居住的一个中心部落。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的考古文物中也发现鱼凫王时代留下的蛛丝马迹,如出土有鱿头勺柄、鱼头鸟身金带、人头鸟鱼金杖等。(3)中原会战在鱼凫时代,蜀国派兵参加周王灭商战役。史书说:“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史称“周武王伐殷,诸侯会者八百国”。《尚书·牧誓》:“武王曰,嗟,我有国冢君、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六)杜宇时代鱼凫在成都平原势力虽然比蚕丛、柏灌时代要强大得多,但还未達到全盛。到杜宇取代鱼凫时,古蜀疆域才开始得到大规模拓展,从而开创出一个更大规模的蜀王国。(1)天外来客《水经注》卷三三:“望帝者,杜宇,从天下,女子朱利自江源出,为宇妻,遂王于蜀,号曰望帝,立以为相。”《华阳国志》卷三:“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又说:“后有王曰杜宇,移治郫县,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揚雄《蜀本記》有王曰杜宇,出天隳山。有朱提氏女,為杜宇妻。(《山堂肆考》卷二一四)(2)蜀最先称帝史书记载:後有王曰杜宇,教民務農,一號杜主。時朱提有梁氏女利,遊江源,宇悅之,納以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七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更名蒲卑。(3)建都郫邑(即杜鹃城)郫縣古稱郫邑,蜀王杜宇曾都於此,地當成都西十五公里。杜宇故都距今成都西四十里之郫县,在郫县城北门外一里。土石相杂,如古堤存,半环形,多生竹树,下临阡陌。縣城西南有鱉靈宮,現建爲公園,內有蠶叢(稱叢帝)、杜宇(稱望帝)二陵。(4)死尸浮江《说郛》卷六四上:“有荆人鳖灵死,其尸浮水上,至汶山下又复生。望帝见之,用为相。”(5)杜鹃啼血《太平御览》卷八八八《蜀王本纪》:“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史记》卷一《五帝本纪》會有水災,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授之義,遂禪位於開明帝,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巴亦化其教,而力農務。迄今巴蜀民農時先祀杜主君。《太平御览》卷九二三:“望帝去时子规啼,故蜀人悲子鸣思望帝。”《说郛》卷六O上:“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每春月间,尽夜悲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华阳国志》卷三:“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6)考古材料考古发掘:原来鱼凫时代标志性器物如大型青铜礼器、玉器以及陶器中的鱼凫图纹都已黯淡沉落,代之而起的是一种踏实平稳的器物风格。(七)开明时代(龞灵)(1)迁都成都鳖灵取代杜宇为蜀王后,迁都樊乡,即今双流县境内。至开明五世时,始将国都正式遷往成都。揚雄《蜀本記》:成都本赤里街。(《太平寰宇記》卷七二)青羊肆。《蜀本記》云:老子為闗令尹喜著《道徳經》,臨别曰:”子行道千日後,於成都青羊肆尋吾。“(《太平寰宇記》卷七二)鳖灵即位后,改国号为开明,自号丛帝,至今郫县境内还有蜀人纪念杜宇和鳖灵而修建的祠堂,名曰望丛祠。華陽縣开明故都(广都)蜀王本治廣都之樊鄉。蜀號三都者,成都、新都、廣都也。廣都爲蜀王故都,在成都城东南四十里华阳中兴场。《蜀本纪》云:“蜀王本治广都之樊乡,后徙成都。”《蜀志》又云:“开明氏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所谓梦郭,未审果为地名否,或与广都之樊乡实为一地之名。开明氏自郫迁於成都之先,尝宅广都,后乃移成都。(2)设立宗庙至开明九世时,开明帝又为其祖宗立庙。《华阳国志·蜀志》曰:“始立宗庙,……未有谥列,但以五色为主,故其庙称青、赤、黑、黄、白也。”(3)尚五风气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舉萬鈞。毎王薨(音HONG),輒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為墓誌,今石笋是也,號曰笋里。五丁力士,秦惠王送给开明尚五位秦国美女,骗蜀王送五石牛,秦统一中国后於蜀中修五尺道,李冰修都江堰沈五石牛,东末汉年及三国初张道陵、张鲁在汉中傳“五斗米道”等等,都与“五”有关。从考古发掘来看,祭器的摆放,石台的排列、图案的构成等等都是五个一组,或由五幅图组成。开明王朝是蜀国最后一个王朝,一共传了十二代。(4)五丁力士一种说法是:五丁是蜀国官职名。一种说法是:爲编制固定、什伍连坐的劳动力组织。李昉《太平广记》卷三五九:“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而艳,盖女精也。蜀王纳为妃,不习水土,欲去。王留之,为《东平之歌》以乐之,未几物故。王哀之,作《臾邪》之歌、《龍歸》之曲。乃遣五丁之武都,担土为妃,作塚,盖地数亩,高七丈,上有石镜。今成都北角武担是也。”成都縣内有一方折石,圍可六尺,長三丈許,去城北六十里,曰毗橋。亦有一折石,亦如之。長老傳言,五丁擔土擔也。公孫述時,武擔石折,故治中從事任文公歎曰:“噫!西方智士死,吾其應之。”歲中卒。《华阳国志》卷三:“周显王二十二年,蜀侯使朝秦,秦惠王数以美女进。蜀王惑之,故朝焉。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抴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子。(略)蜀王伤痛,乃登之,因命曰王妇塚。山川平石上,为望女堠,作思妻台。”(5)石牛粪金《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周顯王之世,蜀王有褒、漢之地。因獵谷中,與秦惠王遇。惠王以金一笥遺蜀王,王報珍玩之物,物化為土,惠王怒,羣臣賀曰:“天奉我矣,王將得蜀土地!”惠王喜,乃作石牛五頭,朝瀉金其後,曰“牛便金”,有養卒百人。蜀人悅之,使使請石牛,惠王許之,乃遣五丁迎石牛。既不便金,怒遣還之,乃嘲秦人曰:“東方牧犢兒。”秦人笑之曰:“吾雖牧犢,當得蜀也。”公元前316年秋,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灭蜀。从此,经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十二世漫长的古蜀国历史宣告结束。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巴蜀历史從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二、古蜀文明探源四川盆地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雨水充足,四季常绿,资源丰富,这为人类生存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尤其是成都平原,号称“天府之国”,《水经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也”。隋唐时,成都有“扬一益二”之称,成为驰名全国的大都市。(一)古蜀文明的源头(1)考古发现近几十年,三星堆、金沙遗址、成都十二桥商代木结构建筑遗址、成都羊子山和指挥街西周土台建筑与西周、春秋遗址、彭州竹瓦街青铜器窑藏等大量考古证明,蜀地曾有一个特色鲜明的遠古文明,它与中原等地早期文明既有明显的相似性,又有其特殊性。从地域上看,古蜀文明主要分布在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西部,影响所及还包括重庆三峡、湖北宜昌、云贵高原、陝西汉中等地。从时间上爲距今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晚期到二千年前的西汉时期。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丰富的古蜀遗迹和文物,

1 / 8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