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分析肖文强2014.4主要内容1.从假说起2.财务造假经济学分析3.财务造假面面观4.财务信息透视与诊断5.案例分析一、从假说起(一)假货知多少?没人数得清!食品有假、药品有假、保健品有假、名牌化妆品有假、葡萄美酒有假、文凭有假、证书有假,还有什么东西不是假的呢?假货真是无处不有!中国的假货知多少?在2004年12月18日召开的“首届中国打假扶优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战略研究所冯杰研究员透露,据保守估计,市场上假冒产品总量超过1370亿元。据12月19日《新京报》报道)这个数字的确也够保守的了,早在1999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这个数字就是1329亿。假劣现象有多严重?原全国打假办主任叶柏林就曾用五个“无”概括之———“无所不为、无孔不入、无以复加、无法无天、无法估量”。注:来自记得笑星冯巩在小品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嘿,如今这儿有假的了,谁还用真的?”如今的中国现实真的印证了这句话,佩服巩哥,要不怎么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呢?难怪有外国人说:“中国只有两样东西没假货,一是大粪(还不包括化肥),二是假牙(因为假牙本身就是假的)。”1.造假:制造赝品或假象。造:制作,制造,创造;假: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2.舞弊:做违法乱纪的事,使用欺骗的手段。舞: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弊:欺蒙人的坏事。(二)造假舞弊词语释义(注)3.假账:弄虚作假的账目4.操纵:控制,支配5.陷阱:①用来捕捉野兽或敌人而挖的地坑,上面浮盖伪装的东西,野兽或敌人踩在上面就会掉进地坑里。②比喻陷害人的圈套。注:来自在线新华字典(三)会计舞弊、财务造假、利润操纵之说1.会计舞弊(财务舞弊)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16号》明确划定,舞弊就是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第十条: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管理舞弊是指直接由组织管理层实施,突破现有会计规范,蓄意错误呈报、遗漏财务报告中应予披露的内容,或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管理舞弊的作弊者通常均于事前精心策划设计,事后极力设法掩盖隐瞒,舞弊者的层次越高,越难有效预防与检查。注: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只要不另外再想出新法子来舞弊,就算是个好人了。”2.财务造假(会计造假)会计造假是指企业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做假账和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的行为。根据“全美反财务舞弊委员会的定义,财务造假就是“公司在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中,由于故意的或轻率的行为,无论是虚报或漏列,结果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注:造假就是做假证,假账,假表等等,即只要你有一丝的凭证是你实际没有发生的,就是造假。(毕竟,账跟表跟证是相连的,证假了,别的自然就是假的了)造假最终还是要在对外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上做文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属集体舞弊,往往动用组织的资源和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造假,但由于其“战线”过长,破绽相应地也较多,隐蔽性不及个人舞弊和小集团舞弊。注:财务造假通常具有在几个年度内连续的造假行为,既然造假行为是有系统、有步骤、有计划的行为,就很难只在一个年度内出现,必然会涉及到几个会计期间。比如“大洗澡”上个会计期间对坏账大量计提,在下个会计期间转回来提高利润。3.利润操纵第一种观点将利润操纵等同于西方会计文献中的盈余管理,即公司管理层为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等目的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第二种观点将公司管理层出于某种动机,利用法规政策的空白或灵活性,甚至违法违规等各种手段对企业财务利润或获利能力进行操纵的行为称为利润操纵。注:非理性行为,无论第一种观点所称的盈余管理还是第二种观点所称的利润操纵,都为市场健康发展埋下隐患。二、财务造假经济学分析1.主体参与会计造假活动的经济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企业的股东和管理者,他们是财务造假的决策者和指挥者,也是财务造假的需求者(还包括其他受益者),一般是主动的造假主体;另一类是会计从业人员,他们是财务造假的具体操作或实施者,也是财务造假的供给者,一般是被动的造假主体。(一)财务造假行为的要素2.动机如上市公司造假动机源于:一是不断向资本市场“圈钱”,这是其造假的根本动机;二是提高公司股票市场价格并从中谋利;三是扭亏为盈,去掉“ST”帽子。如非上市国有企业造假动机有:向银行贷款时,就夸大资产和净资产的量,掩饰不良资产;向税务局申报纳税时,就蓄意隐瞒利润;向主管部门上报经营业绩时,就竭力虚增利润;企业改制时,就努力把净资产变为负数;同时还要把那些“回扣”、“小金库”在账面上“摆平”。民营企业造假的根本动机源于逃税,通过各种手段把收入隐藏下来,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3.手法不同经济人在不同条件下使用不同手法进行财务造假。其常用手段有两种:一种是在合法前提下进行的利润调控行为,如利用会计政策、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虚增或虚减利润,使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实际情况相背离;另一种则是在违法前提下进行的杜撰经营活动和经营业绩行为。4.传递财务造假的传递方为直接从事编制财务报表的会计人员和进行报表鉴证的注册会计师、宣传的媒体、股评家等。除了通过财务欺诈进行贪污等犯罪行为外,造假不是他们的主观愿望。对于他们而言,按照国家制度的规定从业是他们最简单的工作,他们参与造假传递大多是迫于竞争环境和生存压力。因为在造假泛滥成灾的大环境下,他们不造假就会失业。但这种造假传递行为的实现,仍然取决于传递者对其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的权衡。(二)财务造假的供需分析1.需求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财务造假是造假需求、供给和传递方的互动行为,它的存在是因为它给供求双方带来利益,使财务造假行为成为广泛现象的条件,是制度环境的某些因素具有对财务造假供求动机的刺激。当制度环境使得会计造假能够给大批的供求者带来可观的净收益时,它的蔓延就成为现实。然而,财务造假活动的规模则取决于决定供求关系的各种变量。就需求方而言,尽管不同的经济人对财务造假的需求出自于不同的利益动机,但他们的行为规律是一致的。需求方造假行为的产生取决于需求者对财务造假结果的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的权衡。(1)财务造假对需求者的预期收益预期收益=财务造假带来的利益×(1-P)其中:P为会计造假被发现的预期概率。这个概率的高低取决于监督制度的完善程度,制度越完善,P的值就越高。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带来的利益=虚增的每股收益×市盈率×流通股份数(2)财务造假对需求者的预期成本预期成本=费用+惩罚×P费用=财务造假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支出主要是支付给会计从业人员等的报酬;惩罚=罚款+处分、判刑带来的预期损失×力度系数惩罚包括造假被发现应支付的罚款和处分、判刑等惩罚手段给需求者带来的预期损失(3)造假对需求者的预期净收益预期净收益=预期收益-预期成本比较得知:给定其他变量,预期收益越高,需求量就越大,造假需求量与其预期收益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给定其他变量,预期成本越低,需求量也就越大。因此,对于需求者而言,只要造假的预期收益高于预期成本,即预期净收益为正值,需求者就有“博弈”的理由和冲动。2.供给(包括传递)分析预期收益=造假所得报酬×(1-p)其中:造假所得报酬体现为工资、奖金、股票、贿金和物品等形式。预期成本=惩罚×p其中:惩罚包括吊销会计证或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免职、罚款,判刑等经济和非经济的损失。预期成本越小,造假的动力就越大;成本越大,造假的动力就越小。这就是严厉制裁的威力,制裁力度取决于监督机制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供给方造假的预期收益越大,预期净收益就越大,造假供给量就越大,造假供给量与其预期收益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供给方造假的预期成本越小,预期净收益就越大,造假供给量就越大。1.CONE理论此理论认为,舞弊由有G(greed)、0(opportunity)、N(need)、E(exposure)四个因子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共同决定企业造假的风险程度。上述四个英语单词表达了造假产生的四个条件,即造假者有贪婪之心,且又十分需要钱财时,只要存在机会并认为事后不能被发现时,他就一定会造假。(三)舞弊原因分析2.舞弊的“三元素理论”此理论认为诱导舞弊的因紊主要有三种:压力(动机)、机会和借口(道德取向)。这三种因素之间两两相互作用,形成舞弊三角形。(1)公司的压力(动机)注定管理舞弊的不可避免性。压力是舞弊者的行为动机,是直接的利益驱动。经济压力是指由于经济困难如意外财产损失、高额负债、应急需要、贪婪虚荣等动机工作压力包括失去工作、提升受阻、对领导不满等动机应付考核或索取额外资产。(2)内外监管不力为管理舞弊提供了机会缺乏内控、信息部队称、制度不完善、缺乏惩罚机制、工作质量不易辨认、无知或能力不足等(3)合理化为管理舞弊寻求了借口别人都做,我不做是一笔损失、我也是被迫的、我只是暂时借用、这是公司欠我的、没有人会因此受到损失、我会通过其他方面予以更多的回报、荣誉正直是可以牺牲的等等注:三元素理论是由美国研究财务舞弊的会计学家、美国会计师委员会主席斯蒂文·阿伯瑞奇特提出的三、财务造假面面观(一)财务造假的常用手法1.关联交易非关联化2.隐蔽的非关联方利益输送3.明显的关联方利益输送4.费用性支出资本化5.资本化支出费用化6.隐瞒或推迟确认收入7.虚拟或提前确认收入8.不提或推迟费用确认(二)财务造假的具体情形1.原理性或技术性舞弊主要包括:不开发票、虚开发票、开白发票、大头小尾、私刻公章、模仿签字、伪造账证、隐匿账证、滥用凭证、重复报销、变相报销、坐支现金、套取现金、公款私存、公款私汇、空头支票、盗用支票、多头开户、出借账户、出租账户、私设“小金库”、私留“小家底”、白条抵库、无证记账、错计误写、重漏错账、汇总增列、汇总减列、早收晚解、早领晚付、多收少解、多支少付、以多报少、以少报多、以优充劣、以劣充优、以伪充真、以贱抵贵、以物抵款、以物易物、以旧换新、以领代耗、隐瞒退货、私吞回扣、匿报盘盈、谎报盘亏、虚报坏账、途中转移、私调比率、暗改算法、电算作弊等。2.政策性或策略性舞弊主要包括:真账假算、假账真算、账外设账、虚列账目、侵吞不报、虚列冒领、混水摸鱼、竭泽而渔、监守自盗、寅吃卯粮、朝花夕洽、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瞒天过海、暗渡陈仓、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无中生有、乱挤乱摊、借鸡下蛋、金蝉脱壳、通同作弊(三)典型的财务造假事例1.虚增收入*ST聚友2001到2004年采取虚挂应收账款方式虚报业务收入*ST夏新2007年1-3月退回产品,冲减2006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导致2007利润虚增。2006年少提返利价保,导致利润虚增桂林集琦在2000中期报表提前确认收入。渝开发1998年通过不真实的房屋买卖行为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铜城集团2000年虚增咨询收入天科股份2003,2004年以技术转让名义收取关联方资金作为主营业务收入华盛达2006年未提供相关软件开发服务而虚增收入S华源2004年转让土地使用权(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收益多计投资收益天津松江2004年在与非子公司交和子公司交易中,提前确认股权转让投资收益金健米业1998到2001年采用虚构购销业务的办法,将资产委托收入、大股东让利等共计非主营业务利润计入主营业务利润以上虚增收入具体的途径主要有:(1)伪造购销合同、、虚开发票,免税文件、出入库单、运输凭证、报价清单等一系列票据或以原始凭证入账的方式,虚增收入。形式上核算齐全,实际上根本没有业务发生,从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