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伦理byNicole企业伦理概念总结ppt版重要概念核心概念卡罗尔的社会责任概念•卡罗尔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四个成分:1.经济责任(economicresponsibility):产品合理的售价与服务2.法律责任(legalresponsibility):企业必须依法行事3.伦理责任(ethicalresponsibility):企业必须遵守法律没有规定,但社会大众期待企业能做到的事务4.慈善事业(philanthropicresponsibility):出于自愿的行为与活动,并不在法律规定之内,比如企业举办的募款慈善活动等•卡罗尔认为企业从长期利益考虑,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企业需要有更好生存条件,也要承担社会责任;“事先防范的行动胜过事后补救”•提出企业不需负社会责任的观点,比如,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认为社会责任问题是政府与法律需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企业追求社会责任会增加成本,导致提高价格,使企业失去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利益相关者群体密尔顿弗里德曼的企业伦理道德责任观点•在1963年他的《资本主义与民主》一书中,佛里德曼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只是获得最大化的利润,他反对企业参与社会活动•其前提是,每个社会组织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它必须做其应该做的事•企业的功能就是为社会提供财富,同时,主要是为股东与投资者创造财富;提高生产率,培训人员,加强管理,这都是实现企业根本目的的手段企业伦理byNicole•企业不能为参与社会活动而损害了所有者的利益结果论&非结果论•在道德判断中作为工具性质的道德标准存在很多,但通过研究总结,人们针对企业的伦理活动,提出三种基本的标准:1.结果论(consequentialistapproach):也被称为目的论(teleological),是根据行为目标形成的道德判断标准2.非结果论(nonconsequentialistapproach):也被称为义务论(deontological),是建立在行为的动机、规则、过程和义务上的道德判断标准3.结果论与非结果论更反映与利益的直接相关关系•结果论是比较早期形成的观点,人们认为行为的善恶完全取决于行为产生的结果。结果是好的,行为是善的;结果是坏的,行为则是恶的•由于结果好与坏的标准没有一致、明确的答案,因此,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相对性的道德判断标准•行为没有完全的好与坏,通常是一个行为同时包含好与坏两方面成分;因此,善的行为是指比其他任何可供选择的行为,能够产生,或将要产生,或意欲产生更多的好处,行为产生的整体结果,好处多于坏处,或净好处更多优先判断原则•优先判断(APrioriJudgements)是强调动机对行为的指导性•寻求原因,是人的一种本能现象,也是所有科学研究与问题解决的基础•原因是推理产生的,推理使我们对原因分类,形成可见的目标,并用来解释变化的过程;因此,推理产生道德情景中的责任概念•康德提出,道德责任不能产生于人的本性,也不能产生于经验,而必须来自道德推理;当我们寻找道德行为应该的标准时,就是推断所有人应该遵守,并永久遵守的标准绝对命令与权利原则•权利原则强调尊重、保护个人自由与特权;每个人有权利不容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但同时也必须保证不侵犯对方的权利•比如,员工有申诉的权利;企业有保护自己商业秘密的权利,但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商业秘密•绝对命令(categoricalimperative)是对权利原则的表达:•如果一种行为的准则能够成为每个人在同样环境中行为的一般规则,这种行为在道德上是合适的(道德的可逆性、普遍性原则)•要永远把个人人性与他人人性看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当你利用他人来达到自己目的时,应该有义务把他人当作人看待,并增强他们的能力良好愿望原则•良好愿望是对紧急情景下的干预行为,从人道角度提供合法的依据•对于那些奉献紧急救援的人,应该给予安全的保护和风险的豁免•当行为者出自良好动机施以援助时,由于动机良好,即使行为上的消极后果,也应该受到保护,而不是谴责与惩罚;因为时间的有限,也会使人们对行为的思考欠周密,对可能的结果预见不足•康德认为,只有良好的动机与愿望是具有道德价值的,但行为必须是建立在责任基础上企业伦理byNicole完善与不完善道德原则•完善的责任(perfectduties)和不完善的责任(imperfectduties)是两种基本的责任形式•完善责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观察到的责任;根据这样的责任要求,我们必须限制自己,避免做不道德的行为,这大多是一种消极的义务,属于道德的底线;比如,我们永远不能伤害别人•不完善的责任:只能从一些偶然的事件或行为中观察到的责任;这是针对一些积极的道德义务行为,强调我们应该在何种情况下,努力做出道德行为的反应;比如,我们表达的爱、同情、慷慨,都是在不完善的道德责任指导下,我们必须清楚爱是何时(when)、对谁(whom)、如何(howmuch)企业伦理管理演进阶段•人们普遍接受,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对伦理因素的认识,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演变阶段:1.对股东负责阶段2.企业伦理管理演进阶段3.全面伦理管理阶段•特征对股东负责是对企业经营目标的传统认识与理解企业伦理管理演进阶段主要是解决与协调组织内部的利益关系全面伦理管理阶段是以企业全面管理(TotalManagement,TM)理论为基础,即企业在处理与相关利益方(员工、供应商、顾客、政府、社区等)关系时全方位地体现企业伦理的要求。企业全面管理(TM)包括企业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风险管理、伦理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全面的企业管理系统。影响企业伦理发展的因素•经济管理中丑闻的接连不断地出现直接推动人们重视管理的伦理追求问题经济丑闻事件不断发生和频频暴光直接导致经济管理中的企业伦理危机、公众信任危机和企业生存危机,迫使管理者们开始清醒地思考棘手的伦理问题。阿基·B·卡罗尔指出:“回顾过去30年来人们对企业伦理的兴趣,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对企业伦理的兴趣不断加深;二是对企业伦理的兴趣看来是由重大丑闻曝光引发的”。人们大力开展管理伦理的教学与研究,出版管理伦理著作、教材、案例选辑,创办管理伦理刊物;提升伦理在管理学中的地位,一些有影响的管理学家在他们流传甚广的管理学著作中设立“道德决策模型”、“管理人员道德准则”、“管理中的伦理问题”等内容。实践方面,许多管理者把伦理融合到管理实践之中,或者制订伦理守则,或者设置伦理机构、主管,或者开展伦理培训等等。•社会压力增加迫使管理走向伦理化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使社会舆论的监督力量大为增强,管理行为的一举一动都被置于公众的眼光之中。人们对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的追求强烈要求组织切实履行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因此组织的管理行为必须符合道德,以满足人们的愿望,否则,组织的管企业伦理byNicole理行为将遭受人们的道德制裁,甚至法律制裁,而导致管理的效益追求得不偿失。同时,现代组织对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大,享受了许多权利,社会有理由要求组织承担起与其享受权利相称的责任和义务,如此,管理才能体现其基本的公平理念。•竞争加剧使管理不能不走向伦理化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等价交换、平等竞争。而竞争既是资源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组织的管理也实质上是对人的管理。管理上要占居优势就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因此,管理上必须以人为本,重视人的需要和利益,尊重人、关心人,创造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氛围。这些都与伦理息息相关。竞争的需要,以及人力资源的因素,使得伦理在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正如弗里德里克·B·伯德和杰弗里·甘兹所说:“如果管理者能更多地意识到他们的价值观、社会准则和伦理规范,……能考虑到社会分析和伦理选择,那么对管理者本身、企业和社会都是有益的;各种伦理分析工具能帮助管理者做出更好的决策,更清晰地向利益相关者解释其行为的理由”。建设企业伦理的途径•全面的伦理管理需要两方面的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措施•社会环境的规范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开创道德两难的研究方法•一个名叫海因茨的人,需要一种昂贵的特效药来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他向发明并控制这种药的药剂师提出先付一半的钱,另一半以后再付,却遭到药剂师的拒绝。海因茨为挽救妻子,若偷取药品就违背了社会“不许偷盗”的规则;若遵守社会规则,就使妻子等死•前道德阶段•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个体对道德无知无识,他们修正行为的动机是对惩罚的反应•之后,出于渴望得到奖励的目的,他们将用行为设法使自己获得夸奖•所以,避免惩罚,追求快乐,这种本能的行为反应方式,与最初的道德驱力是一致的•在惩罚服从取向下:海因茨不能偷药,因为要坐牢•在相对功利取向影响下:海因茨可以偷药,出狱后仍可以与妻子在一起•传统道德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对传统社会角色的遵从,行动的内在驱力,来源于父母或同伴的期望•首先,是从同伴、父母或其他个体与群体期望中,得到对个人角色的确认,认识到“好孩子”的标准•然后,将这种角色的遵从,推广到对社会法律法规的遵从,认识好公民的标准•大多数人只是处于对道德无条件遵循的这种道德层次,他们只是这样做,因为每个人都这样做,而并不用追寻为什么•由于个人反应受环境因素,别人的评价影响,所以,海因茨应该偷药,救妻子别人会理解,而不偷药,别人会认为他残忍企业伦理byNicole•后道德阶段•这个时期也被称为自主性或原则性层次•在这个时期,个体的行为道德标准是自我实际接受的道德原则•他们的道德行为,不是由于周围的人要求他们这样做,而是他们清楚这样做的真实内涵与现实的需要•在此层次初期,个体首先明确自己的权利与群体的关系,也被称作“个人权利与契约”阶段•最终,个体将对指导自己行为的道德准则进行理性分析与解释•在社会法制取向影响下:海因茨有权利得到药,如果药剂师不同意,政府应该出面处理•在价值观念取向影响下:生命比一切都重要良知之上,法律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经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乌尔里希、鲍姆哈特、布伦纳和莫兰德尔等学者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今企业领导的伦理标准从总体上来说是消极的。领导的道德水准与其说是促进了伦理标准,还不如说是正在逐步侵蚀伦理标准。•考夫曼(kaufmann)、克贝尔(kerber)和楚勒纳(zulehner)在1986年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现实中的商业道德,尤其在年轻经理中,表现出了一种明显的“投机基本倾向”,而积极的伦理定向则相对较为少见。•企业经理机会主义定向模式表现出四个基本形式:•机会主义者的典型特征是具有一种明显的“自我中心化”倾向。•成功就需付出代价。要想成功就不能有所顾忌,就可以不忌讳不正当的行为。•机会主义者同时具有高度的物质享乐主义特征,因而成功的生活就是必须使生活更舒适,享有更多的闲暇和更大的物质丰裕。•与自我中心主义的生活方式相一致,机会主义者认为道德是纯粹的情感表达。“自我”处于中心地位,自我成为评判善与恶的唯一标准。经理人员的伦理行为类别•类型之一:只知道履行职责而不问其道德后果。唯一追求的是技术上确保任务的完成,从不思考这种做法合适与否,对自身行为的道德性质毫不关心,在技术上是高效率的,而在道德上是漠然的。•类型之二:这种经理懂得善恶之分,但为谋取个人私利,有意识从事非伦理行为。遵循一种“算计过的恶意行为”模式,对其他人提出不道德的要求,完全是出于其个人利益的考虑。•类型之三:被称为“浮士德式”,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采取卑劣和恶毒的手段。由于社会公德和法律的约束作用,他们的非伦理行为通常会以较隐蔽的方式出现,因而往往能够躲过公众的视线。•类型之四:被称为“组织公民”类型,在现实中虽然不多,但却是真实存在的。他们是后现代经理的典型,他们的伦理水准远远超出一般经理的水准。边缘概念伦理企业伦理byNicole•从哲学观点角度探讨:伦理道德问题是对“特性”、“人格”、“习惯”等问题的研究•从社会、人类学角度探讨:特定人群、文化、人种中“好”与“坏”的标准判定,以及社会规范,行为标准问题的研究•从经济活动角度探讨:经营过程中,参与的人群利益、关系处理的标准与规范•在任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