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工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货币政策之工具篇货币政策工具概述货币政策工具概念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为实现其最终目标有一个传导机制,并有一个时间过程,一般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也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货币政策工具分类一般性政策工具鼓励支持农民创业•放宽条件•加强创业指导农村社保体系•提高补贴标准•城乡并轨一般性政策工具补充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创新性工具”工具分类货币政策工具分类一般性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选择性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控制•不动产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特种利率补充工具•直接信用控制•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我国常用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制度利率政策我国常用政策工具定义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供应量的活动。作用机制局限性中央银行只能在储备变化的方向上而不能在数量上准确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并且,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储备需要时间,它不能立即生效,而要通过银行体系共同的一系列买卖活动才能实现。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是证券市场必须高度发达,并具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弹性等特征。同时,中央银行必须拥有相当的库存证券。我国常用政策工具定义作用机制局限性存款准备金制度: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按规定的比率在其吸收的存款总额中提取一定的金融缴存中央银行,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缺乏弹性;存在固定化倾向;容易“一刀切”我国常用政策工具定义作用机制局限性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易使央行陷入被动:不能改变利率结构,只能影响利率水平;缺乏弹性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实践2003年以来,国内需求上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企业利润、对外贸易和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投资需求膨胀快,煤、电油、运全面紧张,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货币供应增长速度过快,整个金融体系流动性出现过剩,为防止金融机构的贷款增加过快,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运用利率政策进行调整,包括存贷款基准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为了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005年3月27日央行宣布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由年利率1.62%下调到0.99%,法定存款准备进率保持不变。•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良好势头,2006年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1年期贷款基准率上调0.2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8月19日再次上调,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实践•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增大,央行加大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先后六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2008年9月以后,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经济增长面临困难明显增加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为落实湿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先后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4.14%下调至2.25%,累计下调1.89个百分点,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7.47%下调至5.31%,累计下调2.16个百分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实践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实践调整时间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2004.10.291.985.312006.04.282.255.852007.03.182.796.392007.05.193.066.572007.07.213.336.842007.08.223.607.022007.09.153.877.292007.12.214.147.472008.09.164.147.202008.10.093.876.932008.10.303.606.662008.11.272.525.582008.12.232.255.31金融机构1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实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最新快讯:货币政策工具新常态常备借贷便利(SLF)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抵押补充贷款(PSL)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新常态”中期借贷便利(MLF)短期流动性调节(SLO)创新政策工具背景(一)国内经济持续低迷2014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10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8%,各项经济数据已经连续两年在低位徘徊,且并未见好转趋势。此外,PPI增速已连续33个月为负,且有继续恶化趋势,显然,我国经济正处于复苏艰难,通缩风险加大时期,这给货币政策宽松提供了空间和必要性。(二)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渠道趋于枯竭从2014年来,外汇占款增长放缓,14年1—11月累计新增外汇占款897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6071亿元,由此造成基础货币缺口。为了保证经济增长的货币需求,央行需要通过多种政策组合来投放货币以保证一定的基础货币增长,因此无论是PDL还是SLF亦或是MLF,客观上都是为了弥补基础货币的缺口。创新型政策工具背景(三)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2015年。社会融资总量出现跳水,其中7月份仅为7419亿。社会融资总量出现下滑,社会融资需求严重不足。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是造成融资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银行间市场和实体经济资金利率都处于高位,2013年以来,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几率较贷款基准利率高出1个百分点左右,社会融资成本偏高。央行需要新政策出台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升投资热情。创新型政策工具背景(四)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历史经验表明。M2增速向下突破镇府设定目标是货币政策向宽松转换的的触发点2008年9月,M2增速向下突破年初政府设定的16%目标增速直接导致08年四季度的宽松周期;2011年7月M2增速大幅低于年初设定的16%的目标触发11月开启的宽松周期,进入2014年,政府设定的M2目标是13%,而三3月M2增速降至12.1的低点,突破管理层年初预设目标。央行继续紧缩货币的基础不复存在,这也直接出发了烟缸货币政策让专项宽松以及SLF、MLF和PSL等定向宽松货币创新工具的出台。创新政策工具背景货币政策工具新常态新政策工具参与主体操作方式资金来源资金去向常备借贷便利(SLF)政策性银行和全国商业性银行金融机构发起,与央行一对一交易央行三农贷款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部分政策性银行和全国商业性银行央行主动操作超短期逆回购央行银行中期借贷便利(MLF)政策性银行和全国商业性银行各行通过质押利率和信用债获取信贷便利工具的投放央行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货币政策工具新常态抵押补充贷款(PSL)政策性银行:主要是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通过商业银行抵押资产,从央行获得融资的利率央行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商业银行通过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从央行获得融资的利率央行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商业银行银行向央行提供合格抵押物换取廉价贷款央行银行贷款常备借贷便利定义设立原因备借贷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简称SLF),是全球大多数中央银行都设立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名称各异,如美联储的贴现窗口、欧央行的边际贷款便利、英格兰银行的操作性常备便利、加拿大央行的常备流动性便利等。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货币调控效果,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力。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不确定性增强以及各种影响流动性的因素波动较大影响,近年来我国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供求的波动性有所加大,尤其是当多个因素相互叠加或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时,有可能出现市场短期资金供求缺口难以通过货币市场融资及时解决的情形,不仅加大了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难度,而且不利于中央银行调节流动性总量。为提高货币调控效果,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力,客观上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流动性供给及调节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短期流动性波动的能力,为维持金融体系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流动性保障。常备借贷便利具体运用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它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央行创设这一工具同时公布了2013年1-9月开展此项新工具的操作情况,6-9月余额分别为4160亿元、3960亿元、4100亿元、3860亿元。央行表示,在2013年春节和6月份流动性异常波动时,都采取了相关操作。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定义工具影响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简称“SLO”),一种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的即时启用,预示着正、逆回购将成为人民银行调节流动性的主流工具,使其在流动性调控上更趋精准,此举也意味着未来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频率将减少甚至逐渐淡出。操作方式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以7天期以内短期回购为主(ReverseREPO),操作在七天期等品种工具之后,继续构建隔夜等超短期品种,遇节假日可适当延长操作期限,采用市场化利率招标方式开展操作。该工具原则上在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间歇期使用,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具有系统重要性、资产状况良好、政策传导能力强的部分金融机构。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具体运用据央行公告显示,自去年12月16日至12月31日,央行进行了8次SLO操作,最短期限为1天,最长为7天。其中12月17日投放量最高,交易量为2550亿元,期限2-7天,加权平均中标利率最低,为3.5%。12月19日投放量最少,交易量为200亿元,期限为5天。利率最高的是临近年末的最后两次操作,时间分别为24日和31日,加权平均中标利率均为4.16%,交易量分别为1200亿元和1000亿元。2015年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操作1400亿元,期限为6天期,中标利率2.35%。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操作情况表操作日期操作方向期限交易量加权平均中标利率2015年8月31日投放流动性6天1400亿元2.35%2015年8月28日投放流动性7天600亿元2.35%2015年8月26日投放流动性6天1400亿元2.30%2015年1月21日投放流动性2-6天1600亿元3.66%2015年1月19日投放流动性1天200亿元2.63%2014年12月31日投放流动性1天1000亿元4.16%2014年12月24日投放流动性5-6天1200亿元4.16%2014年12月22日投放流动性4天1100亿元3.86%2014年12月22日投放流动性4天1100亿元3.86%信贷资产质押在贷款定义特点信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