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园林:50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推荐表编号:001地名类别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类别名称园林标准地名汉字沧浪亭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地理位置苏州市南门内沧浪亭街3号。所在(跨)行政区姑苏区(原沧浪区)地名含义取《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历史沿革宋庆历四年(1044),诗人苏舜钦以四万钱购得此处旧馆,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撰《沧浪亭记》,之后,园屡易其主。先是章惇(一说章楶)、龚明之各得其半。南宋初韩世忠提兵过吴,得章、龚之园,并增建瑶华境界、清香馆、翠玲珑等诸,时称“韩园”。明嘉靖二十五年,文瑛修建沧浪亭。清康熙时在其地建“苏公祠”。后巡抚宋荦再修建沧浪亭。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进行维修,1955年对外开放至今。地名实体概况位于南门内沧浪亭街3号。经过多次维修,建筑相当完好。沧浪亭自开放以来,受到游客的欢迎。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资料来源《吴郡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苏州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多媒体信息备注登记人潘君明审核人登记时间2013年2月10日2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推荐表编号:002地名类别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类别名称园林标准地名汉字耦园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地理位置苏州相门内仓街小新桥巷所在(跨)行政区姑苏区(原沧浪区)地名含义“耦”同偶,含夫妇耕读之意。因宅之东西各有一园,又寓夫妇双双归隐,故名“耦园”。历史沿革耦园,清雍正年间,为保宁知府陆锦所筑,名“涉园”,又名“小郁林”。光绪初年,安徽巡抚、署两广总督沈秉成辞官后来苏州隐居,购下涉园旧址,营建园林。光绪二十一年(1895),沈秉成死后,其园不治,渐为民居。1979年加以修葺,1994年对外开放。地名实体概况现位于苏州相门内仓街小新桥巷。三面临河,一面临街。宅园总面积8000平方米。住宅为四进厅堂,前后门均有河埠。1965年开放至今。资料来源《苏州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吴中胜迹》古吴轩出版社(1996年)多媒体信息备注登记人潘君明审核人登记时间2013年2月10日3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推荐表编号:003地名类别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类别名称园林标准地名汉字留园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地理位置位于留园路79号。所在(跨)行政区姑苏区(原金阊区)地名含义园主刘恕获此园建寒碧山庄,人呼“刘园”,后归盛康,用“刘”谐音名“留园”,含有“长留天地间”之意。历史沿革留园,为明代太仆寺少卿徐泰时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罢官后所建,时称“东园”,另筑西园(即今西园戒幢律寺)。留园分为中、东、西、北部。园内有巨石“冠云峰”,峰高6.5米,形态奇特,孤高磊落,绉、瘦、漏、透,秀美无比,为群峰之冠。清同治年间为盛康所得。日寇侵入苏州,园林遭到破坏。建国后,1956年整修后开放。地名实体概况建筑面积占园地三分之一。1953年整修,次年开放。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资料来源《苏州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吴中胜迹》古吴轩出版社(1996年)多媒体信息备注登记人潘君明审核人登记时间2013年2月10日4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推荐表编号:004地名类别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类别名称园林标准地名汉字拙政园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地理位置位于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所在(跨)行政区姑苏区(原平江区)地名含义取晋代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有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历史沿革明代正德四年(1509)御史王献臣所建。王献臣卒后,宅园娄易其主。崇祯四年,由侍郎王心一购得东部,筑“归田园居”。清顺治十年(1653),为海宁陈之遴所构,再加修葺。康熙十八年(1679),改为苏松常道署,道署裁撤,散为民居。乾隆初,东部为郎中蒋棨所购,经修葺后称“复园”。咸丰十年(1860),忠王李秀成在此构筑忠王府。辛亥革命时,江苏都督程德全在此办公。1950年初,由苏南行署专员公署使用。经整修后,1952年对社会开放。地名实体概况位于娄门内东北街178号。该园占地面积5.195万平方米,规模宏大,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1952年整修后对外开放。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资料来源《苏州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吴中胜迹》古吴轩出版社(1996年)多媒体信息备注登记人潘君明审核人登记时间2013年2月12日5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推荐表编号:005地名类别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类别名称园林标准地名汉字五峰园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地理位置阊门下塘五峰园弄所在(跨)行政区姑苏区(原金阊区)地名含义园内有“三老峰”、“丈人峰”、“观音峰”、“桃坞庆云峰”、“擎天柱”五峰,故名。历史沿革传为明代书画家文徵明之侄伯仁(号五峰老人)所建,实系嘉靖间由兵部尚书杨成修治,曾名“杨家园”。五峰园,内有“三老峰”、“丈人峰”、“观音峰”、“桃坞庆云峰”、“擎天柱”等五峰,故名。抗日战争期间,曾散为民居,1992年列入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修复后对外开放。地名实体概况位于阊门下塘五峰园弄内。1983年整修后对外开放。资料来源《苏州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吴中胜迹》古吴轩出版社(1996年)多媒体信息备注登记人潘君明审核人登记时间2013年2月12日6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推编号:006地名类别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类别名称园林标准地名汉字曲园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地理位置位于民人路察院场南端西侧所在(跨)行政区姑苏区(原平江区)地名含义因宅第形状如“匸”字,为甲骨文“曲”字,故名曲园。历史沿革原为清代大学士潘世恩家的住宅部分。后由经学大师俞樾购得,于同治十二年(1873)建成府第,取名“曲园”。建有乐知堂、春在堂等诸景。俞樾为道光年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休官后,主讲苏州紫阳书院、上海求志书院,主杭州诂经精舍,为闻名全国的经学大师。1954年,俞樾曾孙俞平伯将此园献给国家,1980年修葺后对外开放。地名实体概况位于人民路察院场南端西侧马医科,经多次修缮,房屋完好。门前挂有匾额“俞樾先生故居”,又名“曲园”,为苏州庭院园式的小型园林,对外开放。资料来源《苏州园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苏州街巷文化》古吴轩出版社(2007年)多媒体信息备注登记人潘君明审核人登记时间2013年2月14日7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推荐表编号:007地名类别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类别名称园林标准地名汉字怡园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地理位置位于人民路乐桥北堍西侧。所在(跨)行政区姑苏区(原沧浪区)地名含义和悦、喜怡、快乐之意。取《论语·子路》:“怡怡如也,可谓士矣。”历史沿革始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由浙江宁绍台道员顾文彬在此筑园,园分东西两部,中部以复廊相隔。东部以建筑为主,庭园中置假山、植花木;西部以水池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布局自然,小巧雅致,堪称园中精品。建国后,《新苏州报》社设于园内。1953年,顾氏后裔将园林献给国家,经修整后,于1954年对外开放。地名实体概况全园占地面积6270平方米,建筑吸取苏州各园特长,十分精致。1953年,顾氏后裔将园林献给国家,经修整后,于1954年对外开放。资料来源《苏州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吴中胜迹》古吴轩出版社(1996年)多媒体信息备注登记人潘君明审核人登记时间2013年2月14日8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推荐表编号:008地名类别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类别名称园林标准地名汉字狮子林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地理位置位于娄门内狮林寺巷所在(跨)行政区姑苏区(原平江区)地名含义园主惟则曾从师于浙江狮子岩参学佛禅,为不忘根本,又取佛教“狮子吼”、“狮子座”之义,故名。林,丛林,即寺庙的意思,又传说园内假山多狮子造型,竟有500座之多,故名。历史沿革元至正二年,僧天如禅师维则及其弟子,为纪念他的老师中峰和尚(普应国师)而创建寺庙。园内用太湖石叠成假山,模拟狮子形状,被誉为“假山王国”。清嘉靖时,寺僧散去。万历年间,由知县江盈科重建佛殿、经阁、山门,名“圣恩寺”。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南巡入寺游览,赐额“狮林寺”。亦名“狮子林”。咸丰以后,园渐荒废。建国后,园主贝氏将该园献给国家,1954年整修后开放。地名实体概况现在面积1.114平方米。各项建筑完好,对游人开放。资料来源《吴中胜迹》古吴轩出版社(1996年)《苏州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多媒体信息备注登记人潘君明审核人登记时间2013年2月15日9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推荐表编号:009地名类别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类别名称园林标准地名汉字苏州公园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地理位置位于民治路中段北侧。所在(跨)行政区姑苏区(原沧浪区)地名含义苏州市民的公园。历史沿革原为春秋时吴国子城遗址部分。民国十四年,奚萼铭慨捐5万银元,始建公园。内有图书馆、东斋、西斋茶室等。植树4000余株。供市民休闲。1927年8月1日开幕典礼并对外开放,名“苏州市立公园”。后名“苏州公园”,俗称“大公园”。建国后多次修葺,1953年辟儿童乐园,1983年设老年之家。地名实体概况现东西南北四面开门,方便市民休闲。资料来源《苏州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多媒体信息备注登记人潘君明审核人登记时间2013年2月15日10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推荐表编号:010地名类别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类别名称园林标准地名汉字网师园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地理位置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所在(跨)行政区姑苏区(原沧浪区)地名含义网师,渔翁也。即“渔隐”之意。历史沿革南宋淳熙年间,由吏部侍郎史正志建“万卷堂”故居。堂前有花园一座,名“渔隐”。史正志死后,归丁氏所有。清乾隆年间,由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退隐苏州,再营造别业,借“渔隐”旧意,称“网师园”。民国六年,张作霖以三十万元购得此园,将该园赠给他的老师张锡銮,易名“逸园”。1940年,园为何澄所得。建国初,何氏子女将网师园及所藏书画献给国家。地名实体概况位于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经整修后,于1959年对外开放。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料来源《吴中胜迹》古吴轩出版社(1996年)多媒体信息备注登记人潘君明审核人登记时间2013年2月15日11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推荐表编号:011地名类别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类别名称园林标准地名汉字环秀山庄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地理位置位于景德路262号所在(跨)行政区姑苏区(原平江区)地名含义山庄四面皆好之意。历史沿革据史料称,最早为东晋王珣、王珉的住宅。清嘉靖十二年,由孙士毅的孙子孙均,请叠石大师戈裕良堆叠假山,构成杰作,在园林假山中独树一帜,由此名著。道光二十一年,孙宅入官,后为工部郎中汪藻、吏部主事汪坤购得,重修花园,取名“环秀山庄”。地名实体概况位于景德路262号,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料来源《吴中胜迹》古吴轩出版社(1996年)多媒体信息备注登记人潘君明审核人登记时间2013年2月16日12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推荐表编号:012地名类别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类别名称园林标准地名汉字艺圃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地理位置位于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5号所在(跨)行政区姑苏区(原平江区)地名含义含种花弄草亦为艺术之意。历史沿革明代由袁祖庚所筑,名“醉颖堂”。后归文徵明曾孙文震孟所有,有世纶堂、青瑶屿、生云墅、石经堂等。文氏卒后,园废。明末清初,归山东莱阳人姜埰购得。他重加修葺,名“敬亭山房”,后有次子姜实节居住,筑有“旸谷书堂”、“响月廊”、“乳鱼亭”等,改名“颐圃”。后名“艺圃”。姜氏死后,艺圃又移其主。建国后,曾为市越剧团、沪剧团等使用。1982年,市政府决定进行全面修复,1984年竣工后对外开放。地名实体概况位于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5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资料来源《吴中胜迹》古吴轩出版社(1996年)多媒体信息备注登记人潘君明审核人登记时间2013年2月20日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