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宗教改革5.2教案:课件4(54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于当地时间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乡波兰的人就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会地点现场转播。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会和人类大家庭。宗教(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课标要求:1.基督教的产生和演变2.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是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3、天主教的堕落与残暴4、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华丽的祭坛教皇出巡红衣主教大主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1)舆论准备:提出”双剑说”“太阳月亮说”2)内部改革:3)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东征”;4)封建王权势弱5)生产力水平低,人们的认识有限,教义具有麻醉性;。原因:积极谋求统治欧洲原因: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1.天主教的思想基础:信仰高于理性2.主要教义:1)一神说和神创说;2)原罪说和救赎说;3)末日审判说;4)禁欲说。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原罪”和“救赎”。据基督教的教义,原罪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源。人类永远无法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教会的堕落和残暴1、堕落:2、残暴:加紧思想控制;生活腐化,道德败坏;贪婪成性,疯狂敛财。设立宗教裁判所,野蛮迫害“异端”(目的、表现、评价)主教的俱乐部油画19世纪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愚人船布罗尼穆斯博斯油画荷兰1470年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托莱多版画罗马1498年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1.欧洲历史的新变化:2.天主教面临的挑战:经济:政治:思想文化:1)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天主教形成威胁。2)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3)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资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的更新。2.政治上: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二、宗教改革的背景3.思想上:文艺复兴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的更新。1.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欧洲宗教改革的必然性1.欧洲社会的新变化要求变革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2.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日益成为欧洲发展的障碍。3.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2、序幕:《九十五条论纲》3、内容及作用“因信称义”核心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建立廉俭教会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背景建立民族教会信徒皆为祭司1)“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罗马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2)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3)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4)建立廉俭教会,否定了教会的奢侈腐化,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5)建立民族教会,否定了教权高于王权,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5、实质:4、影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形成新教路德宗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材料一: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大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当时梵蒂冈计划建造一座新的圣彼得教堂,于是在整个德国大量发行赎罪券。阅读材料: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材料二:这个时候的德国,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完全蒙昧的日尔曼人国度,虽然比较意大利、法国,德国仍然属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它已经受到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为了自己官员培养的需要,德国的诸侯也纷纷模仿意大利和法国的贵族,在自己的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的思想比比皆是。罗马教会对德国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贵族的嫉恨;同时教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也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1)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2)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3)现实因素: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量苛捐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4)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5)导火线:“赎罪券”的兜售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由于圣经一直以来都被罗马教会所把持,而且只有拉丁文本,所以普通人根本没有能力阅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马丁路德开始着手将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个时候,刚刚实现的古腾堡活字印刷技术给德文版圣经的发行工作提供了最好的帮助,使得圣经的大量印刷和发行成为可能。路德坚决拒绝放弃所发表的主张,他理直气壮地说,“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的说服我(我不信任教皇,也不相信总议会,因为他们时常错误,也自相矛盾),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作。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最后他郑重宣布:“我不能移动,这是我的立场。但求上帝帮助,阿们”,令全场震惊。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因信称义”。天主教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要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复杂的圣礼,做“善功”“赎罪”。为了聚敛钱财,教会发明了出售“赎罪券”的方法。何为“善功”?天主教:“善功”是信仰上帝,鄙视尘世生活,遵守宗教戒律,履行宗教义务。马丁·路德:生活中的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影响: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背景(原因)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罗马教廷的政治控制、经济搜刮(主要原因)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观原因)教皇兜售赎罪券,路德发表“论纲”(直接原因)主要内容影响冲击天主教会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理论基础——因信称义《圣经》是唯一的权威信徒皆为祭司教义建立廉俭教会;建立本民族教会俗权应高于教权教会组织宗教改革运动需要一个天才去发动,需要另一个天才去结束;路德,这个煽动家,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滚石;加尔文,这个组织家,则在滚石粉碎之前使它停止。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一个摧毁者,而加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1、主要内容:1)信奉因信称义,认为《圣经》至高无上。2)思想核心------“先定论”。3)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4)主张建立民主教会2、特点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英国等国家)核心内容——“先定论”主张:影响:1)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2)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祷没有意义。1)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2)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问题: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③主张建立廉俭教会不同:①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三、英国的宗教改革1、背景:2、内容:3点3、特点:4、影响:①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②出现了要求进一步清除天主教残余的清教运动。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①英国较早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②婚姻继承问题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①改革方式: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②新教内容: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份亨利八世的改革英王亨利八世利用国内各阶层反对天主教会的情绪,借欧洲大陆发生宗教改革之机,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宗教改革,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利,教皇无权干涉英国的教会事务。结果英王获得教会的大量财富,削弱了教会实力,加强了王权。四、尼德兰宗教改革1、背景:2、过程:3、性质和特点:4、结果:是一场由尼德兰爱国主义者领导的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五、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1、天主教会的改革①目的: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②措施:A、整顿组织内部:革除内部弊端,惩治贪污腐化,加强对神职人员监督。B、坚持教皇至上:对新教寸步不让,教皇是宗教事务的最高权威,没有教会解释《圣经》普通教徒不可能得救。C、加强宗教裁判所的活动,加紧打击“异端”。D、创立耶稣会,扩大天主教的影响。③作用:③作用:A、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了天主教会的部分势力。B、耶稣会员在传教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当了殖民侵略的急先锋,另一方面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耶稣会是个什么组织?它为什么不择手段进行传教?耶稣会是天主教会中反宗教改革活动的最重要的工具,是为了捍卫罗马教皇和天主教的权威.2、出现宗教宽容趋势表现:①德意志的宗教宽容:“教随国定”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欧洲第一个宽容新教的和约②法国的宗教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