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宏观观经经济济学学复复习习资资料料一一、、名名词词类类::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2、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简称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3、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4、外贸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出口量之间的比例。5、短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bc线,从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表示总供给和价格水平成同向变化。(这是在充分就业前或资源接近充分利用情况下,产量增加使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6、充分就业:如果一个社会只存在这类自然失业,而不存在或已消除了由于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周期性失业,这种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时仍然有一定的失业。)7、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便比潜在GDP低2.5%。从而得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高度的负相关关系的经验结论。8、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的上升。(注意:一是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二是价格持续上涨。)9、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10、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11、挤出效应:就是指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12、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能够调节经济波动,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13、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1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在吸收的存款中按规定要上缴一部分给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存款的比例。15、比较优势:如下表所示:单位产出X的劳动投入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出Y的劳动投入劳动生产率A3aX=1/36aY=1/6B12bX=1/128bY=1/8三种总供给曲线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YY2Y1Y0R1R0OREE1E2IS1IS0LM2此时A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中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不仅ax=1/3bx=1/12,而且aY=1/6bY=1/8),但是两种产品的绝对优势程度却是不同的:在X产品上,ax/bx=4;而在Y产品上aY/bY=4/3,因此对于A国来说,最具有优势的是其X产品,因此他只生产X产品则有更大的贸易利益;而对于B国来说,尽管所有商品的生产都不如A劳动生产率,但生产Y商品却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我们把ax/aYbx/bY称为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Y/bxaY/ax则称为B国在Y商品上的比较优势。16、绝对优势:我们用下面的实例来说明:单位产出X的劳动投入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出Y的劳动投入劳动生产率A3aX=1/36aY=1/6B12bX=1/124bY=1/4在上表中可以看出,A国具有在X产品上的生产优势,因为ax=1/3bx=1/12;而B国在Y商品上具有优势,因为bY=1/4aY=1/6;我们就把axbx称为A国在X生产上的绝对优势,而把bYaY称为B国在Y生产上的绝对优势。17、汇率制度:亦称汇率安排,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基本安排和规定。18、马歇尔—勒纳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勒纳揭示的关于一国货币的贬值与该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的关系。一国货币相对于他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改过的贸易收支状况,主要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弹性,这里要考虑4个弹性:①他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②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③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④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在假定一国非充分就业,因而拥有充足的闲置的生产资源使出口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的前提下,贬值效果便取决于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进出口需求量的变动程度。如果数量变动大于价格变动,需求弹性便大于1,反之,数量变动小于价格变动,需求弹性便小于1,只有当贬值国进口需求弹性大于0与出口需求弹性大于1时,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如果用n表示他国对贬值国的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nm表示进口需求弹性,当n+nm>1时,即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弹性的总和大于1时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此即马歇尔-勒纳条件。)19、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是指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GDP或人均GDP的增加。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主要用于说明发展中国家由不发达转为发达的经济变化,其涉及面很广,包括经济增长、技本进步、产业结构、经济体制乃至社会体制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经济发展中必然包含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意味着经济发展。)20、经济周期: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tradecycle)亦译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意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21、资本深化:对现有劳动力能够配备更多的资本量。22、资本广化:给每个新增劳动力提供一个平均的资本装备。二二、、问问题题类类1、试述宏观经济学的结构。消费理论、投资理论国民收入的核算国民收入决定理论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Y=C+I;②IS-LM模型:r与y;③AD-AS模型:p与y。①失业与通货膨胀;②财政政策;③货币政策;④对外经济政策。促进经3济增长和消除经济周期。2、试述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三种方法。GDP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分析角度使用角度分配角度生产角度指标实质经济主体支出总额要素所有者报酬总和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要素构成C、I、GX-M工资、利息、利润、地租、折旧间接税净额各部门的增加值目的分析总量变化和使用比例分析总量变化和分配比例分析总量变化和生产比例3、简述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假说。持久收入理论将居民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持久收入是指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内得到的收入,一般用过去几年的平均收入来表示。暂时收入是指在短期内得到的收入,是一种暂时性偶然的收入,可能是正值(如意外获得的奖金),也可能是负值(如被盗等)。持久收入理论把消费分为持久消费和暂时消费,持久消费是指长期的确定的有规律的消费,暂时消费是指一时的偶然的消费,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两种收入和两种消费的关系如下式:YT=YL+YS,CT=CL+CS弗里德曼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即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如下式:CL=bYL4、简述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如下:C=a·WR+b·YL式中,WR为财产收入或称非劳动收入,a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劳动收入,b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1)消费和劳动收入的关系。假定不考虑未成年期,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时期:工作时期和退休时期。假定工作期为WL,一生生活时期为NL,则退休期为NL-WL。假定不考虑财产收入,即只靠劳动收入进行消费,设每年劳动收入为YL,每年消费为C,则一生中劳动收入和消费如下式:C·NL=YL·WL(2)消费和财产的关系,假定一个人在第T年有一笔财产WR,在T年后的工作期(WL-T)中的每年劳动收入为YL,即总劳动收入为(WL-T)YL,T年后的预期寿命为NL-T,则有财产后的最大消费为:C(NL-T)=WR+(WL-T)YL有财产收入后的年消费(10-12a)大于只有劳动收入时的年消费(10-11a)。消费水平比没有财产时增加多少,方法特点25306080每年支出数T80603025ABCC4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取得财产(WR)的数量;二是取得财产的年龄(T)。5、试述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函数之间的关系,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曲线之间的关系)。1、储蓄函数与储蓄曲线一般把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储蓄函数,即:S=f(Y)也可写成S=sY和消费函数一样,储蓄函数也可分为长期储蓄函数和短期储蓄函数。短期储蓄函数式为:S=S0+SY式中,S0为初始储蓄,亦称为自主储蓄,sY为引致储蓄,即由Y变化引起的储蓄。可用坐标图表示,如图所示。储蓄曲线(1)简单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认为:消费和储蓄都决定于收入,而且是收入的增函数。(2)不考虑税收时消费函数:C=C0+bY,储蓄函数:S=S0+sY,Y=C+S考虑税收时(税率为t)消费函数:C=C0+b(1-t)Y,储蓄函数:S=S0+s(1-t)Y,(1-t)Y=C+S(3)凯恩斯经济学关注短期,因此我们在宏观经济学中一般分析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都是指短期。2.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即APS==S=S/Y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Y)的比例,式:MPS=△S/△Y3、APS和MPS的变化有如下规律:(1)平均储蓄倾向APS和边际储蓄倾向MPS是递增的,这是由APC和MPC递减规律决定的。(2)MPS是储蓄曲线S=S0+sY的斜率,也可以从图10-3中看出,MPS=△S/△Y,即为小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之比。(3)MPS>APS,从表中10-1第6列和第7列对比中可以看到这一点。但是,一般来说,MPS应该小于1,但大于零。(4)储蓄和收入的关系有如下三种情况:①C=Y,S=0,则APS=0,图10-3中的E点;②C<Y,S>0,则APS>0,图10-3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大于OE时;③C>Y,S<0,则APS<0,图10-3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小于OE时。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Y=C+S,因此C↑→S↓;反之,C↓→S↑。这是因为:S=Y-C,又知C=C0+by,因此得出:S=Y-(C0+bY)=-C0+(1-b)Y;于是得出:S0=-C0S=MPS=1-b。这就是他们的关系。可以用图形来说明:YE-C00C0C1S,CE/C=C0+bYS=-C0+(1-b)Y消费和储蓄函数的关系450国民收入IS曲线利率Y1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LM曲线i1E0ABCDⅠⅡⅢⅣLSLMLSLMLSLMLSLM51、平均消费倾向APC和平均储蓄倾向APS之和等于1,即APC+APS=1;→APS=1-APC、APC=1-APS。2、边际消费倾向MPC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等于1,即MPC+MPS=1;→MPS=1-MPC、MPC=1-MPS。6、作图说明IS-LM模型。把IS曲线与LM曲线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出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IS—LM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在同一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上同时达到均衡时,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的值,可以通过IS、LM曲线的联立方程求得。我们前面分析的是单个市场的均衡,运用IS-LM模型则是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同时考虑。把IS曲线和LM曲线放在同一个图像中,则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利率和国民收入就是实现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的交点就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图形,如图所示。在图中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的E点上,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也就是在此时的利率i1和国民收入Y1上,投资等于储蓄,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任何偏离E点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不能实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如下图A、B、C、D的状态。IS一LM图形把整个图像分成四个区域,A点位于LM曲线的左上方和IS曲线的右上方。这个区域中的利率都相对高于均衡利率,对产品市场来说说明储蓄大于投资,对货币市场来说,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这都使利率承受下降的压力。B点位于LM曲线的右下方和IS曲线的右上方。在这个区域中,利率相对于产品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