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特点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一般特点一.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主要倾向为写实从层次结构上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很容易看出,他们很少有不包含物象、时间、情结的抽象作品。相反,幼儿的作品当中充满了人物和故事,甚至当学前儿童由于技能限制,画不出清晰可辨的形象时,他们会以语言补充。二.学前儿童美术创作倾向写实一侧的中间形态,再现、想象、装饰融合为其突出特点从作品可以看出,幼儿美术创作虽以写实为主要倾向,但不是纯粹的写实。幼儿在画眼前和经验中的事物时会加进自己的想象,画想象性的作品时又会融入自己的经验,画喜欢的事物不忘对其进行装饰,话装饰画时又要将自己喜爱的事物排列于上。三.学前儿童美术创作风格各异在上述写实一侧的中间状态中,由于组合要素成分不同,没命幼儿绘画风格也各有不同。受遗传、环境、教育的影响,有些幼儿把握单个物体的能力很强,画出的性腺非常完整深入,酷似对象。有些幼儿对对象的形态不太关心,喜欢依照自己对美的标准对对象大加装饰,产生装饰风格作品。四.学前儿童美术创作呈现出不断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年龄越小,画面中的形象越简略。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绘画的画面越复杂、丰富、细化、个性化。第二节涂鸦时期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一.四种涂鸦线条1.杂乱线各种线杂合在一起,长短不齐,也极不流畅,现实出手毫无把握。2.单一线经过一段时间的涂画后,幼儿能来回重复地画出长短不齐的倾斜线或旋转画出的螺旋线。这表明,幼儿对手已有所控制。3.圆形线随着幼儿在涂画中对自己的动作和结果之间的联系逐渐加深,动作把控力越强,他们尝试将线条封闭为图形。是幼儿首次画出图形。4.命名线幼儿在不断涂画过程中逐渐将图形与线条结合起来,偶然地从中认出某些形状与他们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相似,于是他们给自己画的线条和图形起名字。螃蟹飞机二.涂鸦的性质与原因1.涂鸦的性质幼儿在涂鸦时没有绘画构思和目的,是他们感知动作有了一定发展与协调之后对环境做出的心的探索,是在行走、抓握等动过之后出现一种新动作。2.涂鸦的原因①生理原因幼儿到了两岁左右,手的骨骼和肌肉已有所发育,有了一些力量和准确灵活性;神经系统也有所发育,脑、眼、手指尖的协调关系基本建立,脑和视觉对手有所控制和调节。这样,幼儿产生了新动作,涂鸦即使这一时期的心动作之一。②心理原因幼儿涂鸦时期,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在涂画过程中不会吧自己的动作和外界事物相联系,也不会在脑中表象的支配下进行描绘。只有在表象功能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他们会发现所画线条的痕迹和记忆中的某些事物相像,于是去重复这些形状,用他们代表记忆中的事物。三.关于涂鸦的其他理论解释1.精神分析学派对涂鸦的解释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幼儿涂鸦是一种报复和反抗行为,借此引起母亲的注意和关怀。2.模仿说对涂鸦的解释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成人或其他儿童画画、写字引发模仿动机。3.伯特和罗恩菲尔德的运动快感理论对涂鸦的解释伯特和罗恩菲尔德等认为肌肉运动所产生的满足与快感是幼儿涂鸦的原因。4.皮亚杰额认知发展理论对涂鸦的解释涂鸦是感知运动水平上的活动,涂鸦的性质和感知运动水平上的唯一游戏—练习性游戏性质是一样的,是重复习得的动作,以适应外界,取得欢乐。第三节象征期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象征期是一个过度时期,发生于学前初期。三岁左右,幼儿开始产生表现的意图,能用所掌握的极简单的图形和线条将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一.造型简单且不稳定1.所用图形极为简单光芒四射的太阳奔跑的人2.图形含义不稳定此时,由于幼儿食用图形形状简单且种类十分有限,因此,类似形状的图形在每个幼儿作品中或同一个幼儿的不同作品中可能代表着极不相同的事物。太阳?灯?树?人?二.构思不稳定1.动笔后构思幼儿常常在涂着涂着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涂画动作的痕迹与某物的外形相似,就想起要画这一物体。2.事先构思和随意涂画穿插一种是不同张的画,有些画师幼儿事先想好了画的,有些则是随便涂画的。另一种是同张画中,有部分是幼儿事先想好了要画的,有些却是随便涂抹的。3.绘画内容转移例如:画飞机,画了一半不画了,转而去化太阳。绘画内容的转移造成了画面形象的相互关联差。4.形象含义易变他们往往在画好的形象上再加上几笔就说成是别的东西。小人变花5.易受他人影响有的幼儿本来想花小花,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画汽车,他也画汽车,刚画几笔汽车见其他小朋友画太阳,他也开始画太阳。三.作品水平不稳定象征期幼儿作品的水平是不稳定的,会出现时好时坏的想象。出现这类不稳定现象是因为他们正在尝试探索之中,反复之后他们的进步将巩固下来。四.动作语言相伴随此时期幼儿画画时边画边自言自语,讲述他们所画的东西。这表明幼儿思维具有故事性的特点。成人对于幼儿画画时的自言自语,不仅不应制止,还应适时地与他们交谈,以帮助他们树立、丰富构思,并了解幼儿作品的内容和含义。五.信心脆弱幼儿刚刚开始尝试利用在涂鸦时期掌握的图形表达自己的经验,他们表现的动机和信心还很脆弱,对成人的反应也很敏感。教育者切记用成人的眼光去批判幼儿的作品,更不要挑剔幼儿画中那些不合常规的地方,应多给幼儿以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树立起用美术这一新的媒介表达自己的内心。第四节形象期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四岁左右,幼儿进入象形期,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用掌握的图形和线条表现自己的经验和愿望。一.构思构思讲的是美术创作中创作者对绘画整体的思考活动,包括对表现的主题内容、形式方法的思考。1.学前初期后段(小班第二学期)此时,在教士的教育下经过多次绘画练习,逐渐地,不少幼儿能做到在动手绘画之前有简单构思,还能再绘画过程中坚持原设想的内容不变。2.学前中期(中班)此时幼儿绘画的构思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能够做到在整个绘画过程中较少地受他人及环境影响,有始有终的将画画完。3.学前末期(中班末期和大班)此时,幼儿已能在动手之前想好要画的主题,然后按照主题去画去做。二.造型造型探讨的是构成形象的图形变化;图形组成那个关系变化;图形在表现物体维度上的变化;由于以上变化带来的形象的发展。1.图形的变化—图形的复杂化与数量的增加初入形象期时,幼儿仍旧沿袭象征期造型方式,用简单的图形组成形象。经过一定时期之后,幼儿能够将简单的图形构成形象的某些部分融合成一个共同的轮廓线。再过一段时期之后,幼儿能较完整的把握住物体的轮廓线。马的变化2.图形组成关系的变化—由放射关系向直角关系、斜角度关系发展①放射关系即从一个中心点出发,将若干线条或图形结合起来,以此表示部分与部分的连结。儿童所画的手,手指呈放射状现实的仅是手指连结于手掌,而不表明手指之间极度愤慨或手指与手指所形成的角度。②直角关系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幼儿开始用直角关系将图形结合起来,即无论物体成多少度角,只要存在角度,他们都用直角表示。③倾斜角度关系进入幼儿末期,各种角度可以有区别地表现出来了。这时,他们再画直角时,就不代表一切角度了,而只代表直角。3.图形在表现物体维度上的变化--由平面向立体发展①统一为形他们在对物体作了多角度的观看之后,察觉其重要的结构特征,形成一个关于它的视觉概念。在绘画时,再用与这一视觉概念等同的图形或线条将其表现出来。正常立方体幼儿所画立方体②正侧面同在渐渐地,幼儿察觉到物体的各个面,希望画得更完善些,于是他们把物体的正面、侧面,甚至背面的东西都并列在画面上。③单一面为了避免正侧面同在表现上的模糊性,追求明确性,幼儿开始放弃力求完整表现的企图,舍弃其他面,指表现从一个角度看物体时所见的单一面。④多面变形将一个形象的有些面变形,现实出物体不同面的朝向,形成立体感。此时,形象维度关系变得清晰了。4.形象的发展①简略图形幼儿最初画出的形象极为简单,画出的人好像之哟头和脚,画出的树木分不出枝与叶。②功能形幼儿进一步发展是将物体的主要功能部分画出。③细节与装饰形与前一阶段相比,此阶段的特征是形象上出现了装饰性的细节。④借物表现差异与变化是指单独形象主题造型并无明显变化,只是在基本形上或近旁画上细节或辅助物。(1)自然差别例如,:画妈妈和孩子的时候,妈妈和孩子的脸孔、形体差不多,区别仅在于形象大小和服饰的变化。(2)动作借助近旁的事物按时出来。例如:在一个小人旁画个皮球,表示这个小孩在拍皮球。(3)社会角色借助细节、装饰以及环境物来表现。例如:在一幅表现街景的画种能画出交警、车、司机及行人等。(4)表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部分幼儿能构成比较复杂的形象,但表现不出人物的表情变化。开始时幼儿只会画哭,还是借助在一般面孔上画上泪珠事先的。在教士采用一定方法,让幼儿感知任务表情的无关变化,掌握表现五官变化的不同画法后,幼儿才能画出更多的表情。(5)独立表现之动作打破原来两边对称的画法,将四肢画得不对称或是倾斜,这样才能看出动作的变化。三.构图在一幅幼儿作品中,往往不止一两个形象,有时有三四个甚至众多的形象。以何种方式将这些形象组织起来,我们称之为构图。1.形象数量的增加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只是经验的增多,以及美术表现能力的增强,他们每幅作品中的形象也逐渐增多。2.排列方式的发展①凌乱式在这一时期,幼儿对画中的形象不做空间安排,画没有上下之分,更无前后之别。画中物品横七竖八,失去原有的秩序。②垂直式很快地,幼儿画画时形象树立起来,有上下一致的方向。③平面构图(1)基线式所有生活中地面上的物体都在画纸下部,并排成一队。有的紧贴着形象的底部还画有一条长长的线条,这是地面的标志。(2)展开式基线式构图在有些情况下会产生一种变化,就是画围成一圈的物体时,如池塘边的树、花坛、拉成圈跳舞的人等,幼儿会将形象画得与圆形或方形的边线垂直。④立体构图(1)散点式画面中原来处于一排的形象分解离散,分布在画面上。(2)多层并排式在幼儿达到散点构图水平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会画出若干排形象,形成多层并列的布局。(3)遮挡式遮挡式是幼儿期最高级的构图方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3.形象主次关系的发展①罗列形象最初,幼儿一幅作品中的各个形象之间并无太多关联。他们只想把想画的东西全部画上去。这些东西可能是他们印象中较深或与他们有着某种感情上的联系,但他们并不把这些形象联系起来表达什么。②以空间关系安排形象这种空间关系很局限,仅满足于空间上的正确性,如鸟与云朵在天上,鱼与船在水中。③形成背景与主体进一步发展之后,幼儿作品中的某些形象成为主体,而另一些形象构成背景。④形成特定坏境这时,主题的角色特征及其活动与坏境成为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表现特定的时间与情景。4.情节的发展①无活动最开始,幼儿作品表现不出人物或动物活动,他们只是在画面上画几个独立的个体,而且,这些个体自身也无明显的动作变化。②有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幼儿的作品中出现了分别独自活动的人或动物。③共同活动进入共同活动以后,幼儿作品会出现若干个主体形象同时进行一项活动。④相互作用之动作是指在一个画面上,个形象以不同的动作完成一共同的活动。四.色彩1.色彩感受力的发展三个月的婴儿在排除名都干扰的情况下,分辨出红、黄、蓝、绿四种色。三岁至四岁的幼儿能分辨红、橙、黄、绿、天蓝、蓝、紫七种颜色的百分比为97%,四岁以后达到100%。2.色彩运用的发展色彩运用即以色彩表达一定的意义。①单一色阶段(1)无选择用色幼儿用画笔描绘事物的初期,不大考虑画笔色彩,用什么都行,这时的画一般都是单色的,经常是能拿到什么颜色的笔,画中就更多的出现什么颜色。(2)选择性用色渐渐地,幼儿开始对一两种色彩格外敏感和喜爱,于是开始更多的下选用自己有好感的色彩,而不用其他颜色。这一阶段,幼儿的画面依然是单一色,不同的是这种单一色是他们喜爱的色彩。②用色色范围的扩展与分化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万色和较单调地运用色彩之后,幼儿认识的颜色多了起来,对色彩也产生了极大的热情,例如他们喜爱的颜色扩展到了橙色、粉红、淡蓝、草绿等颜色。(1)持续不断的装饰色这个时期,幼儿在掌握了更多的色彩以后,他们把自己认识和喜欢的色彩到处运用,画什么都涂得五彩缤纷。(2)初现色彩表现性所谓表现性是指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情感和情绪,如愤怒、热烈、忧郁、狂欢等。(3)开始再现固有色例如,大些的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