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设计运动1.构成主义的起源(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罗斯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的影响下,积极探索工业时代的艺术语言,他们颂扬机器的特征。认为艺术表现不应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大理石等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璃等现代材料,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构成主义一词最初出现在加波和佩夫斯纳1920年所发表的《现实主义宣言》中,而实际上,构成主义艺术早在1913年就随着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抽象几何结构而在俄国产生了。设计主张: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抽象型的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影响。《绘画浮雕》,塔特林作,1914—17年,木板上金属及皮革,63x53厘米。(2)构成主义风格来源①分解与重构——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是毕加索。立体主义艺术的中心是如何使用二维的平面展现三维的形态。对构成主义的影响:雕塑领域,艺术的重点是空间里的动感,而不是量感;对材料的重新组合。②速度之美的展现——未来主义:号召扫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对构成主义的影响:抽象的、动感的表现形式③至上派——马列维奇,用正方形、三角形、十字形之类简单的形式作画,“极力解放具象艺术中的形式,我在正方块的形式中寻求一处避难的空间。”“当我想离开自己生活过、工作过并且曾信以为真的理想世界之时,恐惧就会降临。”随后宣称至上主义结束。《亚威农的少女》,毕加索作于1907年,油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立体主义拥挤不堪的车站场景,拥抱告别的人群和冒着烟的奔驰的火车曲线和直线穿插交错,块面与块面碰撞变位,形成分散与聚合、断续与重复的节奏,整体上带给人们紧张不安的压抑感。未来主义《内心状态:告别》,波丘尼作,1911年《白底上的黑色方块》,铅笔素描,1913年,列宁格勒俄罗斯国立博物馆藏。构成主义大致可分为两股潮流•其一:以塔特林和罗德钦柯为代表,主张艺术走实用的道路,设计倾向于实用功利作用,并为政治服务;•其二:以嘉博和佩夫斯纳为代表,强调艺术的自由与独立,追求艺术形式的纯粹性,不愿为政治目的服务。•两股潮流曾于1917年在莫斯科汇合,但由于观念分歧而于1920年分道扬镳。•2.构成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列捷西斯基、塔特林、•佩夫斯纳、罗钦柯、斯登伯兄弟•(1)列捷西斯基:版式设计•El(EliezerMarkovich)Lissitzky1919《用红色楔形打败白色》招贴招贴杂志封面杂志封面1920书籍装帧书籍装帧1923(2)弗拉基米尔·塔特林:雕塑(VladimirTatlin,1885—1953)构成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是1913年从毕加索(以铁皮、木板、纸片等实物材料所作的拼贴作品)那里得到启发的,但塔特林的“构成”作品则彻底抛弃了客观物象,而完全以抽象形式出现。代表作:1918年受苏维埃美术部委托而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第八届苏维埃代表大会展出)虽然未能最终建成,但其方案及模型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现代艺术运动中的结构主义功利精神的标志。第三国际纪念碑H76CM46CM1923年舞台美术设计(3)佩夫斯纳(AntoinePevsner,1886—1962):雕塑在抽象绘画和构成里,形成一全新现实,一种柏拉图式的理想现实,或者说形成一种比任何对自然的模仿都更加绝对的形式。受塔特林等人影响,他们开始也赞成艺术应服务于社会的思想,认为艺术应具有实际的意义。不久,又对实用性艺术主张产生不满,从而转向对艺术纯粹性的探索。解放纪念碑1952Headcirca1923-4(5)斯登伯兄弟:电影招贴《新世界》杂志封面(苏联时期)1927年电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