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第三章土壤分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土壤地理学》第3章土壤分类3.1土壤分类概述3.2土壤发生学分类3.3土壤诊断学分类3.4中国土壤分类3.5各土壤分类系统的评比思考题与个案分析教学重点1.了解土壤分类的原理、依据和方法2.掌握土壤地理发生分类体系和土壤系统分类体系的依据及其特点3.熟悉国际主要土壤分类体系、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和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土壤发生分类(soilgeneticclassification)土壤诊断学分类(Soiltaxonomy)土壤类别(soiltaxon)诊断层诊断表层(diagnosticsurfacehorizon)诊断表下层(diagnosticsubsurfacehorizon)关键词土壤分类是在深入研究聚合土体发生发育、土壤系统发育与演替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土壤不同发育阶段所形成的性状和特征,对土壤圈中的各类聚合土体所做的科学区分。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连续存在的自然体即土壤圈,如图3-1所示。3.1土壤分类概述图3-1土壤圈及其组成的解析示意图目前国际上主要土壤分类体系有: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FAO/Unesco)、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等。形成了多种土壤分类并存的局面。3.1土壤分类概述二、世界土壤分类概况(一)以前苏联的土壤分类系统为代表的发生学分类这种分类制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如越南、缅甸、东欧的一些国家等,我国通用的土壤分类也受这种分类制的影响。其基本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同时也结合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此分类制将在第二节予以具体介绍。(二)以美国系统分类为代表的土壤诊断学分类土壤诊断学分类属于美国首创,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目前世界上已有45个国家直接应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有80多个国家把它作为第一或第二分类方案,其诊断的基本方法也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FAO/UNESCO)拟定的世界土壤图图例及其先后召开的国际性土壤分类学术会议上所采用。我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拟定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也属于诊断学分类。诊断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分类所依据的具体指标是可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测定的土壤属性,土壤类型的划分,主要根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二、世界土壤分类概况(三)土壤形态发生学分类形态发生学分类是土壤形态学和发生学相结合的土壤分类,以西欧的库比恩纳和莫根浩森(Mückenhansen)分类为代表,这一分类系统在西欧影响很大。他们的基本观点是:①土壤是一系列环境的产物,土壤分类应根据自然体的全部性状,并需与自然环境联系考虑;②土类之间的差异是由形态(层次)发生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剖面层序可分为(A)-C、A-C,A-(B)-C、A-B-C、B/A-B-C型等土体构型;③莫根浩森还提出按土壤水分渗透方向与程度、母质类型、土壤中物质特定动态等进行分类。二、世界土壤分类概况土壤发生学分类的理论基础是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道库恰耶夫认为,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历史的发展紧密联系着的。成土因素的发展和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土壤是随着成土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由于成土因素,特别是气候和植被,具有地理分布的规律性,因而土壤的分布也表现出地理分布的规律性。基于这一思想,土壤划分是以土壤形成和演化的地理环境作为主要依据之一,这就形成了地理发生学分类。伊万诺娃进行了补充。现代土壤发生学分类强调坚持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三结合的分类原则。例如前苏联土壤分类第二节土壤发生学分类二、前苏联土壤分类前苏联土壤分类中影响最大的是地理发生学派,又称生态发生学派。伊万诺娃在1976年出版了《苏联土壤分类》一书,该书中所拟的分类系统代表了前苏联地理发生学派的思想,并已逐步成为全苏统一的土壤分类系统,(一)分类的基本原则伊万诺娃的分类系统以土壤发生学为理论基础,以土壤形成条件、过程和属性(包括土壤形态和微形态特征、土壤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矿物以及生物特征等等)相结合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二)分类单元及其划分原则伊万诺娃的分类系统中共分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变种、土系、土相等8级,20世纪中期在史密斯主持下,先后集中了世界各国上千位有经验土壤学家的智慧,经过10年努力,于1961年提出了依据土壤发育的本身性状,即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以定量为特点的土壤系统分类,又称诊断学分类。1975年出版了《土壤系统分类(SoilTaxonomy)》,成为国际土壤分类历史上又一次巨大变革的起始。第三节土壤诊断学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分土纲、亚纲、大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等六级。Brady指出上述土纲加冻土,反应了母岩风化与土壤发育程度,如图3-2所示。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称为诊断层。诊断特性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诊断分类系统中对用来分类的诊断特性都有明确的定义和指标,土壤水分状况和土壤温度状况是常用的诊断特性,见表3-4和表3-5。图3-2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纲与母岩风化、土壤发育相互关系图式表3-4土壤水分状况等级(美国)表3-5土壤温度状况等级(美国)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农业历史悠久,拥有种类繁多的土壤,在公元前二、三世纪的《禹贡》中按土色、质地和水文等,将九州土壤分为白壤、黑坟、赤埴、涂泥、青黎、黄壤和海滨广斥等,且将土壤分类同地形、植被和土壤利用联系起来,是世界上土壤分类的最早尝试。3.4中国土壤分类中国近代土壤分类受美国早期土壤分类影响较深,宋达泉(1950)在《中国土壤分类标准的商榷》中列举的中国土壤分类仍属美国马伯特土壤分类。以土类为基本单元,以土系为基层单元,分为显域、隐域和泛域土3个土纲、7个亚纲、18个土类。自20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期,苏联土壤发生分类,特别地理发生学分类,对中国土壤分类的影响较深,时间也较长。从1978年始,中国开始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国际交往的增加,美国土壤分类系统和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逐渐进入中国,对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系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土壤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自然体。土壤分类必须贯彻发生学原则,即必须坚持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较稳定的性态特征)三结合作为土壤发生学分类的基本依据,但应以土壤属性为基础,因为土壤属性是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的综合反映,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土壤分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一是发生学原则分类的基本原则二是统一性原则。在土壤分类中,必须将耕种土壤和自然土壤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土壤类型的划分,具体分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力求揭示自然土壤与耕种土壤在发生上的联系及其演变规律。三是生产性原则《中国土壤分类系统》(1992年)设立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亚种等7级分类单元,将中国土壤划分为铁铝土、淋溶土、半淋溶土、钙层土、干旱土、漠土、初育土、半水成土、水成土、人为土和高山土等共12个土纲,如表3-4-1所示。文献中常见的土壤类型的特征土壤发生分类的不足表现在:①主观性与理论推理性强;②过分强调生物、气候等地带性因素;③强调中心概念,但土类界限较模糊;④发生分类缺乏定量指标。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diagnostichorizons)和诊断特性(diagnosticcharacteristics)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土壤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为多级分类制,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6级,如表3-4-2所示。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单元名称以土纲为基础,其前叠加反映亚纲、土类和亚类性状的术语,就分别构成了亚纲、土类和亚类的名称。土纲名称一般为3个汉字,亚纲为5个、土类为7个、亚类为9个汉字。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美国土壤系统分类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和方法也是在其影响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与其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特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制、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和国际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作一简单参比,如表3-4-4所示。思考题与个案分析1.世界上有哪几大土壤分类体系?试比较分析各土壤分类体系的特点。2.结合自然地理学的有关内容,试分析土壤地理发生学在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3.什么是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试举例说明在土壤系统分类中如何它们。4.结合你的地理调查与实践,运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壤地理分类体系试划分你所熟悉的土壤。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