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智慧的痛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智慧向选修重庆邮电大学张牛老师《西方哲学智慧》课程的同学致敬!!!自我介绍许贺双艳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人文教学部教师hshuangy@126.com作为文化素质课程,向本科生讲授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基本线索。让学生对博大精深的西方哲学获得总体上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哲学问题,提高哲学素养,培养学生细致阅读、批判思维和精细写作能力。课程内容涉及的时间段是从古希腊罗马到西方近代,与《现代西方哲学》前后相衔。采取多媒体教学,有内容生动丰富的教学课件。课程的设计目标以启迪智慧为主,传授知识为辅,避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为此,考试方式亦灵活多样,多以开卷考试(论文)的办法进行。西方哲学智慧导论什么是智慧1、智慧是不是一种能力《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智慧”指的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多元能力理论多元能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提出。智慧是不是生活哲理?于丹教授讲了这样一个比喻社会就像一锅滚烫的沸水,任何东西投进去都会改变。比如说第一个锅里扔进去一个生鸡蛋,第二个锅里扔进去一根胡萝卜,第三个锅里扔进去一把干茶叶。煮这三样东西你会看到三种结果:生鸡蛋在滚水里煮开了,煮老了,最后鸡蛋就会硬梆梆,从外到里都是硬的,这是被世界煎熬之后的一种人生状态。你会看到一批愤世嫉俗的人,怨天尤人,觉得整个世界都对不起他。你会觉得他的心不是柔软的、流动的。他已经没有梦想了,变得非常的僵硬,到处攻击人。这是第一种人。胡萝卜,原来是稚嫩、水灵的,但是在社会滚水里熬啊熬啊最后软塌塌的没形了。这是第二种人,就是被生活改造了,他随遇而安,好好先生,谁说怎么着都行。一切都顺应外在,但迷失自己了。茶叶投入水里会是什么?你会看到每一片干的叶片都舒展开了,而那一锅水也变成了很甘美的甜茶水。这就是人和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改造。所以人既不应该被这个社会给煮硬了,也不应该完全煮软了,而是要跟世界之间形成一种化学反应。我们要有自己的心灵坚持,但是也要跟社会融合,这才是一种最好的关系。有的人像是鸡蛋,被社会煎熬的内心已变得坚硬;有的人像胡萝卜,被生活煮软了,失去自我,人云亦云;但有的人像是茶叶,获得真正有效的生命。前两者只是一种物理积累,只有第三种人才与生活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我们所追求的生命状态,既不失去自我,又能适应社会规则,即庄子所说的“外化内不化”。有智慧的人一定会在生活中彰显智慧但仅仅有生活哲理还不一定有真正的智慧智慧是不是知识?对于知识与智慧的区别,周国平在《诗人哲学家》的序言中有精辟的论述,他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可以传授,智慧无法转让”。智慧是不是聪明?聪明即耳聪目明,耳聪即耳力聪慧、听力敏感。目明,即眼睛明亮、目光敏锐,观察事情清晰透彻。聪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偏重强调了耳朵和眼睛的信息收集作用。实际情况又怎样呢?东周时期齐国和鲁国打仗,鲁国人曹刿帮助鲁庄公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可是鲁庄公一直也没看明白,就问曹刿:“为什么齐军擂第三通鼓,你才下令反攻啊?为什么追击敌人,你还先看看齐军车辙和队形才同意追击啊?”曹刿说:“我听齐军第一通战鼓,士气最足;第二通战鼓,气就松了一些;第三通战鼓,气已经泄了,所以敌人第三通鼓,是我们反击进攻的最好时机。至于观察敌人情况,是担心齐军有埋伏,我一看车轴乱七八糟,再看旗帜东倒西歪,我就放心了。”通过曹刿打败齐国的事例发现,耳朵的收听与眼睛的观察,确实是聪明的一个前提条件。聪明的人,即观察仔细、思维清晰、判断准确、决策果断的人。智慧的人,即思想与行为一致,判断与结果一致,并经过久久冥思苦想,终于大彻大悟,最终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智慧的人也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人。其实,人的聪明与智慧是应该有区别的。西班牙的当代杰出的哲学家、佛学家、跨文化研究的先驱雷蒙·潘尼卡(RaimonPanikkar1918-)先生指出:“智慧说,我并不与精明同一。智慧要求有洞见、技能和才智。然而,智慧经历它又超越它们并且抵达实在的另一不同层次,另一深度。”(雷蒙·潘尼卡著《智慧的居所》,王志成、思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第3页)聪明与智慧的几个区别:1、聪明与先天禀赋有关(或者说与智商有关),而智慧是一种后天体验,人生阅历的积累。(六祖慧能语:下下人有上上智)2、聪明人有时会锋芒毕露,而智慧使人博大精深,有智慧的人更懂得什么时候该聪明,什么时候要大智若愚,更有弹性。3、聪明可以利己,也可以害己。(聪明反被聪明误: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智慧是认知人生及宇宙真实的能力,有了智慧,必能舍弃假相,而了解真相。对于智慧而言,惟一的价值,是回归宇宙的本真、本体、本然。所以,智慧是一种洞察,是一种观照,它不会害己,也不会害人。害人又害己,就不是智慧了。4、智慧使人喜乐、欢愉、幸福与平安!聪明可能使人作茧自缚,不安与不幸!被告人李某大学毕业后,受雇于某市好又多百货商业广场有限公司,任资讯部副课长。2005年8月,李在明知公司对资讯部有“不准泄露公司内部任何商业机密信息,不准私自使用FTP上传或下载信息”规定的情况下,擅自使用FTP程式,将公司的供货商名称地址、商品购销价格、公司经营业绩及会员客户通讯录等资料,从公司电脑中心服务器上下载到自己使用的终端机,秘密复制软盘,到其它商业机构兜售。W有限公司与李某洽商并查看部分资料打印样本后,于2005年8月13日以2万元现金交易成功。李的“兜售”行为持续到同年10月13日,后案发。据某资产评估事务所估评证明:好又多百货商业广场有限公司自2005年9月初业绩开始下跌,月销售收入较8月份下跌15.63%,共计669万元。5、聪明的人往往考虑自己比较多,智慧的人往往能够超越自我,“无我才能无私。”心地光明。如何超越自我,这就需要智慧。智慧是不是道德?道德:符合社会伦理标准的个人修养,包括行为和言语。是非判断标准智慧:超越道德,是在无我状态下,自我身心与周围世界和谐统一的境界。超越是非判断标准个人观点:在没有获得智慧之前,其实人类不能分别善恶,不明是非。思考:怎么看待这个案例?弟弟偷钱帮助哥哥上学,哥哥上大学后将弟弟告上法庭。(从伦理道德观点来讨论)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个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不一定是个有智慧的人。《说文解字》里对“智慧”的解读“智”者,从日从知,日知也,每日必有所知,则所知者厚。“慧”者,从彗从心,心有尘则借彗(扫帚)以除之,心则保其清明。智含有所为之意,须日日努力使知识增进;慧含有所不为之意,涤除一切假象伪知。若智为思,则慧为反思,思向外,反思向内,唯守内方可保外。每天抽空“三省吾身”,使(去意未尽的)旧知和(来意未定的)新知融会贯通于当下情境,则处理现在的事情(或曰在意当下),珍惜现在皆可得“意”,有所获。智有所进,慧有所除,若心平和,知亦平衡。正所谓心安理得,道理须有慧眼观照方可求其放心。什么是智慧赫拉克利特曾说:“智慧就是言说真理并通过听从本性而按本性行事。”他在另一处说道:“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通过万物来引导万物的思想。”“智慧是个人与实在的和谐,与存在、道、天、上帝、无……的一致。”(雷蒙·潘尼卡著《智慧的居所》,王志成、思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第1~8页)《圣经》:智慧是认识承认人类自身罪性与有限性的事实,是拥有博爱、诚实、圣洁与良善。哲学的智慧是知道自己没有智慧的那种智慧。因为自知没有智慧,而去追求智慧,这种追求本身成为一种学问,也就是以“爱智慧”为一门学问。哲学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是这样吗?恰恰相反,按照哲学的本性而言,哲学不是让人有智慧,而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据说古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朋友曾经到德尔斐神庙请求神谕,询问苏格拉底是不是希腊最聪明的人,神谕的回答是肯定的。苏格拉底知道后感到十分诧异,因为他一向谦虚地以无知自居。于是他到处找聪明人与他们对话,以求证明他们都比自己聪明因而神谕错了。然而到头来他却发现,那些据说聪明而有智慧的人实在是虚有其表。由此,苏格拉底终于悟出了神谕的含义:他之所以被神说成是最聪明的人,不是因为他有知识有智慧,而是因为他自知自己无知。一个自以为有智慧的人不会去追求智慧,而一个明知无知的人则一定会尽力去追求智慧。有人说,尽管哲学不能使人有智慧,但它毕竟是训练理论思维的唯一手段,所以哲学可以锻炼和提高人的智力。是这样吗?学以致知哲学学以致用科学亚里士多德之所以把哲学看做是唯一自由的学问,就是因为它从不服务于任何外在目的,而是为了自身而存在的。哲学的魅力就在于:我们永远不可能占有智慧,至多也只能做到热爱或追求“智慧”。哲人都在思考什么,有必要吗?一、什么是哲学希腊语philosophia由philos和sohpia组成意为“爱智慧”。哲学的本意并不是“智慧”或“有智慧”,而是“爱智慧”,它指示着宇宙自然之最深邃最根本的奥秘,标志的是一个至高无上、永恒无限的理想境界。哲学=爱智慧Philosophia:philos+Sophia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神而不适合人,我们人只能爱智慧。--柏拉图哲学永远在路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与通常所说的知识是不同的,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身。虽然一切科学都比哲学更有用,但是唯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问。亚里士多德问题与难题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得到解决的,这样的问题有答案而且大多只有一个答案,例如1+1=2难题就不同了,我们所说的“难题”一般是没有答案的,准确地说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只能有各式各样的解答方式,由于这些解答方式没有一个可以最终解决问题,因而都是“平等的”或等值的。哲学问题就是这样的难题。维特根斯坦说,哲学问题的特征是“我不知道出路何在”。哲学问题是永恒无解的难题从理论上讲,哲学所探讨的对象不是经验的对象而是超验的对象,例如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在、实体或本体、包括人在内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和归宿等。从实际情况看,哲学家们在所有哲学问题上都是争论不休的,从来没有达到过一种科学知识应该具备的普遍必然性。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区别科学←→宗教↓哲学科学:源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要,它诉诸理性而以自然为其认识的对象宗教:产生于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理想,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在永恒无解的精神层面上关注人类的来源与归宿,它诉诸情感而已超自然的存在作为其信仰的对象。哲学:一方面诉诸理性,另一方面又希望实现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哲学是哲学史使哲学成为哲学的,是哲学问题永恒无解而又万古常新的本性。黑格尔认为哲学是哲学史,是因为只有一种哲学,历史上的哲学思想不过是哲学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发展。张志伟认为哲学是哲学史,是因为没有哪一种哲学或理论能够代表哲学,没有哪一种哲学或理论给出了哲学问题的终极答案。哲学家通常思想的都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他们思得也很“根本”,于是就把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推到了极端,后人若要解决问题就不可能再走老路,因为那条路已经被前人走“绝”了,他只好换一条路走。所以,哲学并不只有一条路而是有许多条路,任何一条路都不足以代表哲学本身,所有的哲学运思之路“综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一幅比较完整的哲学图画。换言之,哲学是由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那一条条思想之路构成的。张牛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还没有取得任何学位前,已经是剑桥大学学术界公认的学术思想领袖人物了。他的学士论文是他的老师------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大人物剑桥教授摩尔先生与维特根斯坦一起散步时,随手记录下来的维特根斯坦的喃喃自语。在向剑桥申请学士学位时,因为论文行文不够规范,而被学校的学位委员会拒绝,摩尔先生利用自己的学术权威地位再三为学生的这个学士学位去跑腿,终于成功。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军营里写成的,仅数万字,叫《逻辑哲学导论

1 / 6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