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地理江北烟雨人一、汉字&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的字数&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汉字构造&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字形&汉字由表意象形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积木一样组合而成。因形状方正,有“方块字”的别称,&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笔画也具有一定的含义,如横画(一),可表示地平线(如旦字中的一横)等。&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笔顺”,是比较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注音&汉字是多种方言的共同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词语&语素是汉文表意的最小单位,类比于英语的“词汇”和“词组”的总称。绝大多数汉字可以独立构成语素,比如“我”,类比于英语中的单一字母构成的词汇,比如“I”。二、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全长1747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纵贯南北,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由于年久失修,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闻名于全世界。&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2006年5月25日,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春秋至清时期的伟大工程,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1年4月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大运河沿线的北京、河南等8个省35个城市的大运河遗产将整体申报世界遗产,并争取在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运河博物馆①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坐落于杭州市城北运河文化广场,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运河博物馆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研究运河文化资料,反映和展现大运河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2007年10月1日正式开放。乔石为博物馆题写馆名。②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中国所建的第一座运河博物馆。位于山东聊城东昌湖风景区,2005年开始对外开放,博物馆系统介绍了中国运河发展史、科技史以及沿岸地区的重要文化面貌和文化内涵。它东临古韵悠长的大运河,西依美丽的东昌湖,由著名的社会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亲题馆名。&世界遗产名录&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保护。&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可接受“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组织游客进行游览。由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能够得到世界的关注与保护,提高知名度并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国都积极申报“世界遗产”。&2002年4月28日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6次会议决定,今后审批世界遗产的条件将更加严格,一个国家一次最多申报两处遗产(其中至少包括一项自然遗产提名),尚没有世界遗产景点的国家将享有优先权。&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五类。&截止2011年6月24日,中国已有41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5处)和西班牙(43处),居世界第三位。其中文化遗产29项(其中文化景观3项),自然遗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文化遗产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文化遗产3.山东泰山1987.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长城1987.12文化遗产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文化遗产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沈阳故宫(辽宁)2004.7文化遗产7.安徽黄山1990.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自然遗产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自然遗产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自然遗产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12文化遗产12.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文化遗产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文化遗产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1994.12文化遗产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文化景观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文化遗产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文化遗产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文化遗产20.北京天坛1998.11文化遗产21.北京颐和园1998.11文化遗产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文化遗产24.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文化遗产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2000.11文化遗产、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2003.7、盛京三陵(辽宁沈阳市)2004.7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文化遗产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文化遗产28.云冈石窟2001.12文化遗产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2003.7自然遗产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文化遗产31.澳门历史城区2005文化遗产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自然遗产33.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文化遗产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27自然遗产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文化遗产36.福建土楼2008.7.7文化遗产37.江西三清山2008.7.8自然遗产38.山西五台山2009.6.26文化景观39.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2010.7.30文化景观40.“中国丹霞”2010.8.1自然遗产41.杭州西湖文化景观.2011.6.24文化景观三、联合国人居奖&为了使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人类住区的发展和解决人居领域的各种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对世界各国为人类住区发展和解决人居矛盾作出杰出贡献的政府、组织、个人和项目进行鼓励和表彰,联合国决定在联合国系统内确立一个人居方面的奖项,即“联合国人居奖”(UNHabitatScrollofHonorAward)。此奖项由联合国人居署(UnitedNationsHumanSettlementsProgramme,UN-HABITAT——原联合国人居中心)于1989年开始创立,这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也是威望最高的奖励,其目的是表彰那些在住房供应、使无家可归者的困境得到重视、在战后重建中发挥领导作用、发展和改善人类住区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等诸如此类的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举措。&张家港市成为全国第一个荣膺“联合国人居奖”的县级市&1996年,建设部长侯捷荣获人居奖“特别荣誉奖”。这是中国首次以个人名义获奖;&2003年,威海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2005年,烟台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2009年,日照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奖”。四、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奖由建设部于2000年设立的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目的是为了表彰在城乡建设和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城市,以鼓励和推动城市高度重视人居环境的改造与建设,在环保、生态、大气、水质、绿化、交通多方面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以适应城市居民由小康向更高层面迈进的需要,并提升城市乃至国家的现代形象。&2001—2011年,全国共有28个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2011年潍坊市&2010年寿光市&2007年日照市&2005年威海市&2004年烟台市&2002年青岛市中国的民族例题:&下列依次与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有关的是:A.酥油茶、馓子、青稞酒、馕、萨其马B.马头琴、冬不拉、铜钦、葫芦丝、芦笙C.那达慕大会、开斋节、雪顿节、吉尔邦节、泼水节D.《嘎达梅林》、《穆斯林的葬礼》、《格萨尔王传》、《阿凡提的故事》、《刘三姐》【答案】D【解析】&本题是一道人文常识题。A项酥油茶是藏族的传统食品,而不是蒙古族的,萨其马是满族的传统食品,而非壮族;B项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不是回族,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不是维吾尔族,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不是壮族;C项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而不是壮族;D项《嘎达梅林》、《穆斯林的葬礼》、《格萨尔王传》、《阿凡提的故事》、《刘三姐》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的艺术文学作品,所以选择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