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既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环境科学和经济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交叉的产物,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改造和利用的综合学科。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既有出售的愿意又有提供出售的能力,才能形成有效供给。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样。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的、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竞争性或排他性的物品。市场失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情况。政策失效: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与市场失灵不同,政策失效主要是由于体制或政策的原因。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外部经济性:是指i因为Xjn的存在而受益,希望j能增加Xjn。外部不经济性:是指i因为Xjn的存在而受损,希望j能减少Xjn。科斯定理:是指在一个有效的财产权规定条件下,处于外部性的有关双方之间的权利交易,将会消除帕累托相关外部性,而且产生一个高效率的结果或均衡状态,使得偏离该结果时至少有一方要受到损失。而且,只要是在有效的财产权条件下,资源配置最优效率状态或结果与具体的财产权规定无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成本,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它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即环境政策领域中普遍接受的“污染者负担”或“污染者付费”原则。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权利。科斯三大定理科斯第一定理: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地驱使人们谈判,使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里,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即由于是有成本的,在不同的产权制度下,交易成本不同,从而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有不同影响。所以,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法律制度对产权的初始安排和重新安排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科斯第三定理:由于制度本身的生产不是无代价的,因此,关于生产什么制度、怎样生产制度的选择,将导致不同的经济效率。如果没有产权的界定、保护、监督等规则,即如果没有产权制度,产权的交易就难以进行。产权制度的供给是人们进行交易、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不同产权制度下人们从事交易活动的成本不一样。合理、清晰的产权界定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因而激发了人们对界定产权、建立详细的产权规则的热情。但是,产权制度的生产本身也是有成本的,需要耗费资源,因此,要从产权制度的成本收益比较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产权制度。环境产权: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置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拥有一种环境资源的产权就是拥有这种资源使用的决策权和收益权,因此,环境产权涉及一系列影响环境资源利用的权利,完备的产权应该包括关于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资源配置:就是各种经济资源在部门、地区、各生产单位间的流动和分布。边际外部成本:资源的市场价格与相对价格之间的差距,就是产权不曾明晰的部分。污染者付费原则(PPP):即污染者应该承担由政府决定的控制污染措施的费用,以保证环境处于可接受的状态。换言之,在生产过程和/或消费过程产生污染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中,应当包括这些控制污染措施的费用。庇古税:针对污染物排放所征收的各种税费产品税:是指对那些在生产加工、消费或处理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产品征收的费用,旨在提高这类产品的相对价格,刺激生产者和消费者转向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排污税:根据污染物排放的质与量所征收的费用。可耗竭资源:假定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称为可耗竭资源。可更新资源: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不断增加流量的自然资源叫可更新资源。如太阳能、大气、森林、鱼类、农作物以及各种野生动植物等。存量:自然资源的存量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可以被利用的资源储量。在某一固定的时间点上,自然资源存量是一个确定的数值。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已探明的资源不断被利用,新的资源不断被发现,在一个动态的时间范围内,资源的存量又是不断变化的。流量:自然资源的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源流入量和流出量。在一定的时期内,资源流入量减去资源流出量,就等于资源净流量。资源净流量可以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气泡(bubble):是把一个多污染源的工厂当作一个“气泡”,只要该“气泡”向外界排出的污染物总量符合政府按照环境要求计算出的排污量,并保持不变,不危害周围的大气质量,则允许“气泡”在减少某些污染源排放的同时,增加另一些污染源的排放。补偿(offset):被用于未达标区的新污染源和改建污染源以及达标区的一些污染源。容量节余(netting):这项政策允许进行改建或扩建的污染源免于承担通常所适用的更严格的污染治理责任,条件是在厂区内排污量并无显著的增加。环境财政:是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向社会和公众提供环境服务、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所发生的政府收入与支出活动。环境税:是指所有能够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各种税收的总称,既包括为实现环境目的而专门征收的税收(狭义的环境税),也包括其他并非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但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的税收。倍加红利:是指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所获收入可以用来降低现存税制对资本和劳动产生的扭曲,获得倍加红利。即一方面通过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加强污染治理,提高环境质量;另一方面由征税获得净经济效益,带来更多的社会就业、个人财富、GDP以及持续的GDP增长等。环境财政支出:是指财政用于环境保护的支出,是政府为了实现其环境保护职能和目标而支出的财政资金。二、简答题1.简析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及其作用;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环境问题;2.简析对环境资源价值进行经济评估的作用。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确定国家、产业和部门的发展重点;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3.简析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与市场的整体规模相比,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规模必须很小,即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一致4.简析“共有地的悲剧”、“搭便车问题”的产生原因。共有地的悲剧:共有资源,是一种竞争性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因此容易产生一种“共有地悲剧”的后果。解决办法,或者让一个所有者管理资源,或者干脆由政府所有或直接管制;搭便车问题:公共物品是非排他性的,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消费它而不用付费,因此产生了“免费搭车”问题。搭便车的结果是私人不会提供这种公共物品,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比如通过税收来提供公共物品,或通过国家间的谈判来解决国家间的搭便车问题。5.简析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6.简析影响商品需求和供给数量的主要因素。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影响供给数量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要素价格)、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7.简析公共物品两个最基本的性质。供给的普遍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8.简析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本身将造成资源配置失误。假设在科斯交易条件下仍对A所造成的边际社会损害征税,税额为每单位活动水平EF,其效果可能使A的边际效益曲线下移到MN。MN表示A完税后的边际效益。当科斯交易在有税的情况下进行时,将导致均衡点由F移至P,最优活动水平由OE转为OG,A的活动水平降低。由此可见,在科斯背景下,庇古税不仅是多余的,其本身也变成了资源配置失误的原因。9.简析传统资源稀缺性理论的两种基本观点。资源绝对稀缺性——在可获取的自然资源存量的极限没有达到之前,环境质量是不变的,不存在边际成本上升和收益。递减现象,环境资源的有限性构成了对经济发展的绝对约束,只有在达到极限时,资源的稀缺性影响才会在上升的成本中通过价格得到反映。10.简析稀缺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经济功能。提供了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原材料和能源,包括不可再生的和可再生的资源。可以吸收、容纳、降解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这一功能常具有公共物品特征。向人类社会提供自然服务,包括生产过程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直接物理交换(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等)和福利效益(休闲、健康、审美等)。当环境提供的物质和能量超过了环境再生能力,容纳的废物超过了其承载力时,环境必然要出现损害和退化。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并且成为累积性问题,就将永久地破坏生态稳定性和恢复能力,导致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绝对稀缺性约束,最终破坏经济过程的稳定和人类的福利。11.简析环境资源稀缺性显现的成因及表现。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可再生资源大大超过其再生能力,人类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速率快于人类发现替代资源的速率,导致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程度都急剧上升。人类排入环境的废弃物,特别是有害物质迅速增加,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导致环境容量资源稀缺程度的急剧上升。这些方面相互影响,形成复合效应,不仅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造成危害,而且还发展成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2.简析外部性的存在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环境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环境污染等行为的负外部性存在使污染物过度排放,生产过程中有污染的产品过度生产;生态林建设等环境保护行为的正外部性存在又使环境保护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两者共同作用,导致了环境质量的日益下降,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因此,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外部性的存在,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13.简析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两类环境经济手段的主要内容。庇古手段——侧重于用政府干预的方式来解决环境资源生产与消费中出现的外部性问题。科斯手段——侧重于运用产权理论、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资源生产与消费中的外部性问题。14.简析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中国的环境政策体系包括了横向的3个领域和纵向的5个层次。横向的3个领域:环境污染防治、农村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纵向的5个层次: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颁布的法律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制定和颁布的规章和政策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的法规和政策15.简析排污收费的经济效率。降低达标费用降低监督实行环境标准的费用有利于污染控制技术的革新有利于筹集环保资金16.简析排污收费的主要问题。信息失真对排污收费的影响:排污收费在理论上是理想的,但实行起来有相当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确定最优排污量标准所必需的信息,即获得精准信息的成本太高;边际外部成本的确定;边际私人净效益曲线的获得;排污收费的公平性:排污收费的公平性涉及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分担税负的问题,即企业可否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