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浅谈颜色与建筑的关系姓名:唐永学号:20100636色彩建筑——浅谈颜色与建筑的关系姓名:唐永建筑学(2)班学号:20100636摘要:文章就建筑与色彩之间的联系进行讨论。论述了建筑的色彩、材质对建筑外观的影响,建筑的色彩在城市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建筑颜色的使用对建筑使用者的影响。同时文中还对建筑色彩的设计使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关键字:建筑设计建筑色彩颜色协调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人类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在构成城市特征的各个因素中,色彩凭借其。“第一视觉”的特征无疑成为建立个性化城市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建筑设计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形象与个性,而色彩以其自身丰富的表现力更成为了城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不仅满足人们使用功能上的需要,同时还是审美和使用者精神功能的载体。同样的色彩在不同的建筑环境中也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有序的建筑色彩搭配,不仅能带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感觉,而且也使得城市更富有独具个性的魅力;反之,杂乱无章的建筑色彩带来的只能是色彩污染,长此以往,则会造成人们视觉上的疲劳,也会给城市的形象造成损害。所以说建筑色彩的研究和讨论对于建筑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于整个城市的色彩规划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德国就有一个建筑色彩的设计案例,建筑在整修翻新前十整体的浅橘色,周围的配件也是使用的浅橘色,视觉上十分的单调苍白,如何使其获得崭新的装饰颜色对设计师而言是一个挑战。为了打破建筑单元的重复给人视觉带来的疲劳感,设计师以单元为界限,通过紫、橙、绿的冷暖色调对比刺激视觉感官,由于建筑单元前后错位,再其侧立面也采用与正立面一样的色彩序列,使人们从任何的角度均能看到这一个巧妙的色彩对比。为了在强烈的对比中找到统一,紫色橙色和绿色都是用了同样的明度,因此从远处观察,这座建筑任然是一个整体,没有哪个单元产生分离凸显的视觉印象。这一种单调重复的建筑结构恰到好处的被色彩设计所运用,产生了前后呼应的效果。色彩设计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很关键,它不仅仅是建筑师的主观因素决定,而是许多参数与变数的动态过程,他们使建筑的色彩可以成为技术与美学的完美结合,并将建筑外观的色彩和质感与现代人审美趋势联系起来。除了为空间赋予性格与表情,为原有的建筑创造出新的生命力。我们知道,一个城市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矗立于主干道两侧高耸的风格色彩多样的建筑物,有高层商务楼、多层住宅、中高层企事业单位的自有建筑物,它们构成都市美丽的风景,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我们常说,城市的外衣是建筑物,而建筑物的外衣是装饰色彩各异的外墙。说到建筑物外墙,它不但对建筑物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在外墙上采用不同的覆盖表层,还起到美观、装饰建筑物外观的效果。建筑物的外墙色彩出新,是城市亮化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如果忽视建筑物外墙这一重要的质量影响因素,那么,城市亮化将会美中不足。所以说做好建筑物外墙涂饰质量通病防治,是做好城市亮化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我们城市亮化实施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证。夜景照明是建筑外立面清洗,粉饰工程的组成部分,应同时加以考虑,否则费时,费力,对清洗,粉饰,对照明都不利。清洗、粉饰一新的建筑物在夜景灯光的照射下将变得更加亮丽和壮观。因此建筑物外立面的颜色应考虑晚上灯光照射后的效果。总的说是大面积基色的彩度不能太高,否则灯光一照,不仅刺眼,而且照明效果不好。从夜景照明效果考虑,不同建筑,如办公楼、居民楼和商业楼的涂色应区别对待。办公楼的色调数要少,彩度低,明度高,体现简洁庄重的建筑风格;居民楼则以浅灰的中性色调为基色,透露其安静祥和的气氛;商业楼的色彩相对可以丰富一些,造成热闹、繁华、活跃的感觉。各类建筑的色彩搭配,应和谐协调。这样在夜景灯光的照射下,才能得到较好总体夜景效果。建筑外立面的色彩选择不单单只考虑颜色的本身,同时建筑所处的环境,自然光人造光照射在建筑表面上所产生的效果以及建筑所使用的材料都是所需要在建筑设计中综合的考虑,最终才能达到我们所想要的颜色效果。颜色就像是建筑立面的外衣,色彩鲜艳的衣服给人的视角冲击比普通的衣服自然要强许多,但如何选用合适又合体的衣服才能达到整体效果的舒适依然是困扰人们购买衣服的最大原因。建筑物也一样,在建筑立面的颜色选用上运用得当,整体效果会有很大的提升,反之,则会对建筑物的综合质素有所降低,甚至成为城市伤疤。所以,建筑物选用什么颜色?必须从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出发,即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外墙材料、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等情况,由建筑师、规划师、照明与颜色专家及使用者紧密合作,综合考虑,按建筑和颜色的相关特性来确定,这是至关重要的。在对建筑使用颜色的时候一定要对颜色本身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就要对颜色的特性有所研究,这样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就能对颜色的使用更加的游刃有余了,做出满意的作品。色彩的对比分为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冷暖对比和纯度对比。在此我主要对冷暖和色相进行讨论。因色相的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称色相对比。色相对比的强弱决定于色相在色环上的距离。色相对比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程度的对比:同类色相对比、邻近色相对比、对比色相对比(130度)、互补色相对比(180度)。互补色相的色相感,比对比色相效果更强烈、更丰富、更完美、更有刺激性,是最强的色相对比。在色相对比中,当你心目中的主角相确定之后,其它色彩的运用必须清楚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感情,这样才能增强构成色调的计划性、明确性与目的性,使配色能力有所提高。色相对比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我们将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会有偏黄的感觉,因为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成的,当他和红色并列时,相同的成份被调和而相异部份被增强,所以看起来比单独时偏黄,以其他色彩比较也会有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色名对比。除了色感偏移之外,对比的两色,有时会发生互相色渗的现象,而影响相隔界线的视觉效果,当对比的两色,具有相同的彩度和明度时,对比的效果越明显,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效果越强烈。冷暖对比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间,绿色与紫色称为中性色),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将对比的冷暖色并列,冷暖感觉会更加鲜明,冷的更冷,暖的更暖,这种冷暖同时放在一起对比的现象,称冷暖对比。将冷暖这种温度的感觉同视觉领域的色彩感觉联系在一起,不是指物理上的实际温度感觉,而是指视觉上和心理上相互体验并相互关连的一种知觉效应。暖色亦称为前进色,膨胀色;冷色则称为后退色,收缩色。色环上冷暖色的中轴是橙色与蓝色,它们是冷暖对比的两个极端色。冷暖对比得当,画面活泼,悦目。冷暖对比愈强刺激愈强。反之,冷暖对愈弱刺激性愈弱。橙为暖极度是最暖色——红、黄是暖色——红紫、黄绿是中性微冷色——紫、绿是中性微冷色——蓝紫、蓝绿是冷色——蓝为冷极是最冷色冷暖的极度色对比即冷暖的最强对比。冷极与暖色的对比、暖极与冷色的对比为冷暖的强对比。暖极色、暖色与中性微冷色,冷极度色、冷色与中性微暖色的对比为中等对比。以冷暖对比为主构面的色调,作用人的心理感觉为:冷色基调给人的感觉寒冷、清爽、空气感、空间感。暖色基调给人的感觉热烈、热情、刺激、有力量、喜庆等。色彩的应用无论是从装饰设计色,还是绘画用色都离不开冷暖对比。学习绘画用色的第一天就会接触到色彩的冷暖及冷暖色的对比,如运用得好,能充分表现画面的空间感、空气感、色相的清楚感及色彩搭配的真实感。国际上有学者直接针对色彩的主题提出了色彩景观的概念,这一概念直接关注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如何使色彩在城市景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保持地方的特色,世界上许多的城市都为此付出了努力。日本京都从1972年起就以本地古建筑群色彩为基调,对城市建筑的颜色做了限制性的规定。众多实例表明,人们对先人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而色彩强烈的地方性、民族性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在保护城市的个性化发展中正逐渐担负起来越来越重的任务。建筑色彩的设计与规划应体现地方特色,有利于丰富建筑色彩文化塑造城市形象的个性魅力,增强人们对环境的心理认同感。体现地方特色并非是一成不变,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更加富于创意的应用。建筑设计时建筑立面用色程序明确用色对象建筑外立面除墙面外,还有门窗、阳台、雨蓬、檐口、勒脚、装饰线、女儿墙、墙面雕塑、浮雕、水落、屋顶和墙上安装设备,这些对象的配色应分别加以考虑。通过调研,掌握条件建筑物所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条件,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用相应的颜色;建筑物的功能、风格、朝向、体量和规模,公共建筑、纪念建筑、商业建筑和居民楼建筑等选用的颜色差别较大,对不同的建筑都要视情况不同而定,体量和规模大的建筑宜选用明度高、彩度低的颜色;建筑外墙的材料与质感,一般是利用表面材料的本色,光面和毛面的外墙因反光与阴影性能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使用的颜色与墙面质感;外墙材料颜色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与反射特性;建筑使用者(用户和观众)对颜色的爱好及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确定颜色确定基本色。一般是先确定外墙面配色对象中在人的视野内面积最大、视看时间最长部分的颜色,也就是基本色;确定辅助色。也就是外墙面其他配色对象的颜色;决定外墙的颜色时,为了防止颜色的紊乱,使整个墙面颜色简洁明快,统一协调,使用颜色的色调数不宜过多,一般是2-3种为好;同时要尽量使颜色调和,其中包括色调、明度和彩度的调和;点缀色的确定。建筑物的人口、大楼标志或标牌,屋顶檐口或窗楣等部位重点加以点缀的颜色,为点缀色。参考文献:杨古月《建筑与色彩colorinarchitecture》《2004年重庆建筑增刊》P77焦燕建筑外观色彩的表现与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世界建筑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