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列传(新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淮阴侯列传︼导入:我国古代有一个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信。韩信除了受胯下之辱外还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事迹。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来进一步了解韩信。淮安韩信故里遗址关于韩信: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韩信一生功绩•定三秦虏魏王擒夏说•巧夺赵胁燕国平齐地•重创楚围垓下灭楚军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刘邦吕后检查预习(1-3)二、通假字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晨炊蓐食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容易读错的字商贾晨炊诸母漂不能自食若虽长大“蓐”通“褥”“蒲伏”通“匍匐”gŭsìchángpiăochuī“常”通“尝”“袴”通“胯”“孰”通“熟”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贫:缺吃少穿;穷:不得志、不显贵。两者不同。行:品行2.又不能治生商贾治:经营、维持商贾:做生意3.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常:通“尝”,曾经患:以……患,可译为“嫌恶”4.晨炊蓐食:“晨”“蓐”名作状,在早晨,在床上蓐通“褥”。5.食时信往,不为具食具:准备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1.有一母见信饥,饭信饭:给饭,送饭3.吾必有以重报母有以:固定结构,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2.竟漂数十日竟:完毕,到……终了4.大丈夫不能自食食:养活句式:宾前1.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句式:定后2.若虽长大高大3.中情怯耳内心4.众辱之曰当众名作状5.不能死,出我袴下“袴”通“胯”6.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孰”同“熟”仔细“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第三自然段四、古今异义词若虽长大,好带刀剑贫无行又不能治生商贾我哀王孙而进食(长得高大)(品行)(做生意,做买卖)(年轻人)五、特殊句式信钓于城下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状语后置定语后置文本研习:一、文章开始的三小节写了韩信早年生活的三个小故事。1、请同学们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用四个字概括每个小故事。“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2、说说这三个小故事说明了韩信早年生活的境况是怎样的?韩信早年身处社会底层,生活贫苦,且饱受屈辱。文本研习:二、请仔细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这三个小故事,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怒绝亭长----屈辱之中的自尊,漂母饭信----自信和抱负,胯下受辱----坚忍,忍辱负重。淮安胯下桥遗址漂母遗食处三、司马迁为什么单单从韩信的早年生活中挑选了这三个故事来写?文本研习:性格决定命运•韩信的忍辱负重,开阔胸襟,乐观自信正是他后来纵横天下,所向披靡,立下盖世之功的前提;他的知恩图报也是其悲剧的重要原因.三个故事的结局:(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挟持:胸襟,气度——苏轼《留侯论》课后作业1、预习课文中“井陉之战”等其他内容。2、探讨韩信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又为什么只能成为一代名将。推荐参考篇目①《胯下奇辱》,朱鸿②《“无韵之离骚”解读<史记·淮阴侯列传>》,谷定珍③《大将无大为——读<史记·淮阴侯列传>》3、整理所学课文内容中的文言知识。1、教师补充韩信“投项,不用,投刘,几死。无奈亡去。”幸遇“萧何追韩信”“拜为大将军”,才对刘邦“毕陈平生之画略,论楚之所以失,汉之所以得……”等省略的内容。一、学习第4—7段:井陉之战生字词•井陉xíng閼与yān辎重zī•裨将pí传飧sūn•前行háng“井陉之战”中重点字词第四自然段2.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馈:运送樵:砍柴苏:割草爨:烧火做饭3.愿陛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假:借间道:隐蔽的小路辎重:军用物资深,高:名作动,深挖,加高坚营:坚守军营1.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去:离开;远斗:远征。4.可致于戏下。戏:同“麾”,军旗。麾下:部下5.愿君留意臣之意留意:仔细考虑6.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其实:它实际上7.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能:竟然千里:跋涉千里罢:通“疲”,疲劳加:对付1.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罢赵帜,立汉赤帜。走:逃跑空:“空”,使动,意思是“全营出击”2.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便:有利的为:建造3.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建:设置;鼓:名词做状语,大吹大擂地4.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开:打开(营门);入:使动用法,使……进入。复:再。第五自然段第六自然段1.有能生得者购千金购:悬赏2.于是有缚广武君而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戏:通“麾”,军营东乡坐:请他面向东面坐下师:名作状,象对待老师一样事:对待2、难句疏解(1)愿陛下假(借)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小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名作动,深挖战壕,加高营垒),坚营(坚守军营)勿与(之)战。(2)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它实际上)不过(超过)数千。能千里(能够跋涉千里)而袭我,亦已罢(通“疲”,疲劳)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对付)之!(3)赵见我走(逃跑),必空壁(“空”,使动,意思是“全营出击”)逐我,若疾入赵壁,罢赵帜,立汉赤帜。(4)于是有缚(捆绑)广武君而致(送到)戏下(通“麾下”)者,信乃解其缚(绳子),东乡坐(请他面向东面坐下),西乡对(自己面向西面坐下。联系古人的座次,如《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师(名作状,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事之。(5)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怎么还)可得(能够)而用之乎!3、问题探究(1)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明确:背水而阵,迷惑赵军;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击。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敌的弱点,做到了知己知彼。拜将台(2)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A.对比。成安君和广武军进行对比,广武君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对比。B.衬托。如“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反衬其料事如神;以赵军望见他的背水阵大笑,反衬出他的智谋;活捉广武君以后,对广武君的态度,衬托其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解释,反衬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机智。(可以与《项羽本纪》中“巨鹿大战”以及“垓下之战”进行比较。)——《淮阴侯列传》自学研讨韩信之死一、学习8第段:被贬之后1、教师补充省略的淮阴侯被贬的有关内容。二、学习9—10段:“谋反”被诛1、教师补充项王手下武涉和齐人蒯通对韩信的游说以及韩信的回答。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大王乃肯临臣•如我能将几何•何为为我禽学习8-10段:怨恨竟然像•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第八段同“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羞:以……为羞拜访第九段•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人言公之畔•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阴使人至陈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遂夷信三族替谋取欺骗即使同“避”,使……退避同“叛”欺骗诛灭“第”,只管第十段字词:•信死亦何言•臣固教之•如彼竖子用臣之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上怒曰:“亨之”•秦之纲绝维弛•英俊乌集•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顾力不能耳•高帝曰:“置之”宾语前置句本来如果及,比得上只是国家法度败坏,政权瓦解“烹”英雄豪杰像乌鸦一样代词,代政权赦罪难句疏解(1)阴(暗中)使人至豨所,曰:“弟(只管)举兵,吾从此助公。”(2)相国绐(欺骗)信曰:“虽(即使)疾(生病),强(qiang3强打精神)入贺。”(3)“秦之纲绝维弛(法度败坏、政权瓦解),山东(崤山以东六国诸侯)大扰,异姓并(一同)起,英俊乌集(像乌鸦一样聚集)。秦失其鹿(帝位),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之)。……”(4)且天下锐精(磨快武器)持锋(手持利刃)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只是)力不及耳。3、问题探究:(1)韩信墓前有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联中“一知己”和“两妇人”分别指代什么人?漂母祠明确:“一知己”指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不仅概括了韩信一生,而且点出成败之由。易中天——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他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却在最不可能反叛时涉嫌谋反。研读课文:韩信在死之前有什么反应?刘邦在韩信死之后有什么反应?如何理解这样的反应?关于蒯通游说,《淮阴侯列传》有这样一段记述,读完后你认为韩信对刘邦的是否忠心?首页上一页下一页退出•齐人蒯通以相人说韩信……当今两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范蠡(lǐ)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亨。”•“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后数日,蒯通复说曰……•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首页上一页下一页退出韩信谋反,你觉得司马迁的写作有没有可疑之处?为什么要写刘邦抓蒯通的事?首页上一页下一页退出陈豨造反,乃是因为宾客众多,太过招摇,由周昌密告引起,与韩信毫无关联,陈豨于高祖七年得封巨鹿守,在此之前未見韩信与他有任何过从,两人关系在连点头之交都称不上的情況下,韩信哪里有可能贸然要陈豨造反?况陈豨乃刘邦宠臣,韩信难道不怕陈豨向刘邦告密?加上若是高祖七年两人的密谈真有其事,直到高祖十年才起兵谋反,旷日已久,以韩信用兵之神,似不合常理。韩信舍人之弟因其兄为韩信所囚,向吕后告发韩信准备谋反的情況,其言是否属实尚未能确定,吕后却单凭一面之词轻易相信,是其一;若韩信果真造反,有真凭实据在手,吕后大可正式下令逮捕韩信,出师有拒,则天下归之,根本不需要提拔韩信的萧何去将韩信骗进宫斩杀之。当是其有意嫁祸,无出师之光明号召,因而不敢惊动天下,将韩信骗进长乐钟室暗中解决之。故知太史公记韩信与陈豨密谋此段,实乃其曲笔所在,行文运笔间无一不在告诉读者韩信是无辜的。(2)、有人说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死的;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对此你怎么看?请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资料,说说你的看法。韩信点将台明确:三种说法各有道理,关键是联系文本,言之成理。一般多赞成“陷害说”。主要依据是:韩信临刑前的遗言: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