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法治与新闻伦理信传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贾广惠国立武汉大学新闻学博士2授课前言一,学习新闻法治与职业道德的目的与意义了解基本的法律思想培育法治精神规范信息传播行为成为理性公民3二,本课程的讲解以及有关设想课程以讨论为主讨论对象涉及与媒介有关的传播法治与伦理内容为课程重点范围内的话题结合热点,查找资料作业从讨论话题中产生4二,本课程重点:(一)新闻法治(依法治国)(二)新闻侵权(隐私权)与新闻伦理(三)公民权利(四)网络舆论规范(舆论监督)(五)公共参与——公民社会5四,有关学习要求阅读、分析案例,发现问题打好研究基础积累资料信息,获取知识养分将学习与就业目标结合6第一章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第一节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中国新闻法制是专门用以调整中国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制度。它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一部分,是根据我国《宪法》关于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原则而制定的。中国现在已有了某些零散的新闻法律规定,但尚未形成系统的新闻法律机制。7第二节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及渊源一,宪法原则。在《宪法》中,关于公民享有“言论、(新闻)出版……的自由”的规定,关于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的规定;在《民法通则》中,关于“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的规定。8国徽象征宪法的尊严9关于报纸不能批评同级党委的规定:1953年春,广西《宜山农民报》在报上批评中共宜山地委。中宣部的复信提出了“报纸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的原则,指出:“不经请示,不能擅自批评党委会,或利用报纸来进行自己同党委会的争论。”10二、知情权与信息公开原则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十三大:“党和国家大事要让人民知道”,要“重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精神;十六大:“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只要不属于党和国家机密,都要向社会公开”。十七大:“四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参与权)111964年12月15日至1965年1月14日,开了一个月的全国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原定是交流、总结经验。会前,邓小平出于好意对毛泽东说:主席身体不好,可以不必参加。这使毛恼火。同刘发生争执后,毛一手拿着《党章》,一手拿着《宪法》,到会场兴师问罪:“一个不叫我开会(指邓小平),一个不叫我讲话(指刘少奇)。为什么剥夺《党章》、《宪法》给我的权利?”12公民知情权实现前程漫漫13三、社会效益第一原则1、媒体经济效益从属于社会效益2、媒体天然的公共属性,公共利益的代表者3、“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4、媒体成长为独立的经济实体,逐利冲动日益强烈。新闻广告化,广告新闻化,更需要强调社会公平正义。14媒体大战,硝烟弥漫15媒体的低俗化问题突出16媒体的低俗化问题突出17媒体的低俗化问题突出18关于我国新闻法制的渊源宪法有关条款:“二为”方针;言论出版自由、批评建议权等。《刑法》: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约束和犯罪的制裁,内部信息交易罪、侮辱罪和诽谤罪、侵犯著作权罪等。《民法》:调整新闻活动中主客之间关系,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19第三节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言论出版自由。一,新闻自由是其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一些地方施政既不问于民,民亦不得与闻,媒体不能公开事实(厦门PX化工事件)。二,依法保障言论出版自由。因言获罪问题(济南暴雨致37人死亡,发帖者被刑拘)。三,依法限制滥用言论出版自由加强新闻界的自律20长期隐蔽的厦门PX海沧化工公司2122范跑跑事件23千夫所指的北大才子范跑跑24第四节新闻法制中的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主体1、新闻媒体:2、新闻从业人员3、政府、公民、法人、社会团体等二、新闻法律关系客体1、媒介与政府的管理从属关系2、媒介与从业者的雇佣关系3、媒介与受众的服务、交易关系25央视清退“新闻民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组发生的临时聘用记者訾北佳编造“纸馅包子事件”,使同样存在大量聘用新闻人员的中央电视台受到影响,央视已清退被称为新闻民工的“编外员工”,甚至一些暑期到央视实习的大学生也被取消实习行程。26东倒西歪的央视新大楼2728央视挥霍纳税人血汗的无耻行径北大教授俞孔坚说;“央视新址仅仅是这个挥霍时代的一个代表而已,它看上去极现代,但不具有现代建筑的本质,徒有其表而已。如果没有现代精神,实际上都只能是封建士大夫意识、封建帝王意识以及帝国意识的体现。这种意识与横行中国的城市化妆运动相杂交,才生出了这个城市景观的怪胎。”29第五节我国新闻法制的主要内容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新闻事业行政管理特殊新闻和信息发布关于甲流感疫情30网络恶搞流行需要规范31323334新闻媒体法律管理的主要内容:(1)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关于保密问题,禁止媒体泄露国家秘密。涉及军事、科技、商业等方面。紧急时期的新闻控制,如报道的审查制35新闻媒体法律管理的主要内容:(2)新闻传播与社会秩序。严禁传播淫秽色情内容严禁宣扬邪教禁止宣扬封建迷信、渲染暴力、赌博、恐怖维护民族团结36媒体的恶俗化表现从一些媒体爆炒影星怀孕生子到将一个老妻少夫的无聊“新闻”炒得满天飞;从贬损民族英雄岳飞,到把污泥浊水泼洒到鲁迅、董存瑞、潘冬子和雷锋等身上的“恶搞”;从“披露”各种耸人听闻的碎尸、绑架、强奸“秘闻”,到公然大炒耸人听闻的“性闹剧”、“性丑剧”,一些媒体节目、版面、网页的轻浮化、低俗化、血腥化倾向日趋严重,有些媒体甚至不惜制造虚假新闻、泡沫新闻、黑色新闻等以吸引眼球,而且此风正蔓延到彩铃、短信和人们的各种日常交谈口语中37网络成为不良信息传播的温床38新闻媒体法律管理的主要内容:(3)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新闻传播与名誉权新闻传播与公民隐私权新闻传播与著作权39你知道“日本”是怎么来的吗?40新闻媒体法律管理的主要内容:(4)对新闻媒介经营与管理的规范。报刊的批准登记制与内容审读制广播电视的双重管理互联网归属信息产业部,新闻业务归口国务院网络新闻管理局。对涉外新闻传播活动的管理,主要是提出申请获得批准。41新闻媒体法律管理的主要内容:(5)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政务信息发布主要通过新闻发言人“非典”之后的新闻发布制度逐步推广公检法信息发布受到控制证券、气象、汛情、疫情、地震等特殊信息需要根据管理部门审核发布42非典时期的爱与怕43依法治国与新闻立法依法治国基本含义: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基本内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杜绝人情干扰44关于新闻立法一,历史背景从1980年至今,每一年的全国“两会”都有代表提出“新闻立法”,而且,关于新闻的立法呼声越来越高。时至今日,新闻官司逐年增多、记者屡遭殴打和迫害、新闻行业出现有偿新闻等种种不规范现象都亟要新闻立法的规范。45二,新闻法的定义:新闻法是关于公民权利的法,而不是行业内部治理的法。三,主要内容:既然新闻法是公民权利法,其根本宗旨和主要内容就是保障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舆论监督权利,或者是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对权利行使过程中发生的争议规定解决争议的法律程序46三,新闻立法的阻力记者的采访权与监督自由的矛盾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的主要新闻媒体都是由党和政府直接控制的,众多的其他媒介也都分属于主要媒体、各个党政机构、党领导的团体等。二是地方保护主义氛围浓厚,上级机构对揭露当地问题持明显的抵触态度,而且我国媒体的新闻报道还需要通过各级领导部门的审核,许多报道还需要接受媒体之外的领导机构的指令,有些重大批评报道虽有记者发起,但要经过上级政府部门批准才能继续下去。47《新闻法》一旦出台,是不是也就意味着党和政府必须放弃对媒体的直接控制呢?对已经拥有一项莫大的控制权的政党和政府来讲,谁会将这种权利轻易地拱手相让呢?48本章讨论话题一,依法治国现实难题与对策二,新闻立法的阻力探索49新闻立法要件首先是要明确界定新闻法的主体,即谁有资格成为新闻媒体,具体应包括:新闻媒体设立的条件,组织机构,内部各机构的运行规则等。其次,规范新闻媒体的权利和义务。具体规定新闻媒体独立行使采编权、舆论监督权、新闻真实的内涵,保障新闻自由。第三,界定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的主体、客体、内容,重点规范新闻媒体和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立法机关等公权力部门的关系,协调媒体和公民个人隐私权、名誉权等私权利之间的关系。第四,新闻作品的著作权。第五,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第六,新闻侵权纠纷的仲裁制度。50新闻立法现实阻力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四项基本原则是不容动摇的立国之本。这就决定了各项改革不是疾风骤雨式的破旧立新,而是在党的领导下“摸着石头过河”的循序渐进。《新闻法》能否出台、在什么时候出台的决定性力量,并不在于呼吁强烈不强烈、提案完善不完善,而是现实的客观需要——管理者的需要和被管理者的需要。51在中国现行的新闻媒体管理体制中,不论是主管部门还是新闻媒体,都有着还很强烈的维持现有体制的利益需要。1953年3月关于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问题规定至今有效,决定了中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实际上是一种上级党政机关对下级的监督,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代表社会公共舆论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对国家机关的监督。52官员支持的媒体监督的个案山西长治市市委书记吕日周运用党报《长治日报》舆论监督力量,大兴批评之风。53媒体成为各方利益博弈的焦点政党利益行业利益资本利益弱者利益媒体利益其他利益54第二章新闻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新闻法规的产生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它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经济条件思想条件政治条件55西方思想家关于权利的经典表述一,洛克的“天赋人权”又译为“自然权利”,其基本精神是强调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利,这些权利绝不应该被剥夺。“主权在民”是“天赋人权”在理论上的延伸,其理论要点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来自广大人民的同意,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如果变成损害人民利益以保障自己权利的政府,人民就有权改变或废除它,建立新的政府56国家或政府的权力是人民通过社会契约所托付的,这种权力只应用来保护和增进人民的利益,如果违背和损害了人民的意愿和利益,人民有权收回这种权力。二,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建立在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中;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他提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政治权威在我们的自然状态中并不存在,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契约。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57三,杰斐逊(一)“人可以靠理性和真理来治理。所以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向他开放一切通往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所发现出来的最有效的道路便是新闻自由。”(二)杰斐逊最著名的论述是关于媒介的第四权力论。媒介舆论是独立于行政、立法、司法外的第四中权力。世界上每个政府都有人类的弱点和腐化堕落的胚芽,为了防止政府蜕变,必须由人民来监督。找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新闻自由。58第二节英美法系国家新闻法的历史发展英国:对外侵略的海盗国家。15世纪出版也获得发展,16世纪开始实施审查制。“星法院法令”即特许制。资产阶级革命后,新闻法的预防改为追惩“批评政府是每个报人的神圣天职”诽谤法的确立,印花税制的实行,确立新闻自由,依靠法律管理,新闻法制发展缓慢。59美国新闻自由体制的确立美国情况:独立战争之前与英国的管治斗争;美国建国之后的几次争议;第一修正案确立新闻自由。杰斐逊对新闻自由的维护。1789年国会通过了关于宪法的10条修正案(又称《权利法案》),其中第一条明确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