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2.19绪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2.自然辩证法发展史•3.课程安排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1《自然辩证法》•1.2“自然辩证法”学科•1.1《自然辩证法》•Ⅰ《自然辩证法》的写作目的•Ⅱ《自然辩证法》的写作与出版过程•Ⅲ《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Ⅳ对《自然辩证法》的评论•Ⅴ《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Ⅰ《自然辩证法》的写作目的由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是一部没有完成手稿,这部著作的理论目的向来引起争论。主要的观点有:1.表述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2.根据自然科学理论阐明作为自然社会和思维普遍规律的辩证法。3.对其所处时代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总结。1.表述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旦对每一门科学都提出了要求,要它弄清它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的科学就是多余的了。”《马恩选集》第3卷,第65页。•“今天,当人们对自然研究的结果只是辩证地即从它们自身的联系进行考察,就可以制成一个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令人满意的‘自然体系’的时候,当这种联系的辩证的性质,甚至迫使自然科学家的受过形而上学训练的头脑违背他们的意志而不得不接受的时候,自然哲学最终被消除了,任何使它复活的意图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一种退步。”《马恩选集》第4卷第242页2.根据自然科学理论阐明作为自然社会和思维普遍规律的辩证法。“我们在这里不打算写辩证法的手册,而只想表明辩证法的规律是自然界的实在的发展的规律,因而对于理论自然科学也是有效的。因此,我们不能深入地考察那里规律间的内部联系,”——《自然辩证法》•3.对其所处时代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总结。3.1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角度来看“既然我们了解到这样给哲学提出任务,无非就是要求一个哲学家完成那只有全人类在其前进的发展中才能完成的事情,那末全部以往所理解的哲学也就终结了。我们就把沿着这个途径达不到而且对每个个别人也是达不到的‘绝对真理’撇在一边,而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3.2从当时自然科学的状况的角度来看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特别是三大发现,使“整个自然界作为一个至少在大的主要之点上已经解释清楚和了解了的种种联系和种种过程的体系而展现在我们面前。”(新版第31页)“经验科学积累了如此庞大数量的确实的知识材料,以致在每一个研究领域中有系统地和依据其内在联系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的必要,就简直成为不可避免的。”(新版第45页)•Ⅱ《自然辩证法》的写作与出版过程1873年5月30日,恩格斯在致马克思信中,提出“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的思想”,逐一论述了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这封信是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全面的构思,也是他写《自然辩证法》一书的起点。此后在1873—1876年中,写了39篇札记,完成了具有纲领性意义的《导言》。1876—1878年,因批判杜林而中止自然辩证法的写作,《反杜林论》完成后继续撰写,至马克思逝世再次中断。恩格斯逝世前不久,曾将有关181篇手稿分成四束,并分别加了标题:第一束“辩证法和自然科学”,包括127篇较短的札记和片断;第二束“自然研究和辩证法”,收入六篇较长的札记和论文;第三束“自然辩证法”,包括六篇接近完成的论文,其中有著名的《导言》;第四束“数学和自然科学·札记”,有42篇札记和片断。恩格斯逝世后,手稿由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伯恩斯坦掌握。后发表了他列入《自然辩证法》的两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1896年《新时代》杂志)、《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1898年《世界新历画报》年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俄共中央派马克斯、恩格斯研究院院长梁赞诺夫前往柏林组织马克思和恩格斯遗稿的照相复制工作,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里,梁赞诺夫发现了恩格斯这部分手稿。1925年,苏联首次出版了德文和俄译文对照的手稿,书名为《Naturdialektik》(《自然辩证法》)。中国出版过五个《自然辩证法》中译本:(1)杜畏之译,上海神州国光社1932年版;(2)郑易里译,北京三联书店1950年版;(3)曹葆华、于光远、谢宁等译,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4)编译局据1955年版校订,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5)于光远主持重新校译和编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Ⅲ《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全书预计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阐述贯穿全书的一些基本思想,包括:1.自然科学史和哲学史已经表明辩证法终将替代形而上学2.辩证法的基本要点是三大规律3.各门科学在“运动形式”概念上的联系和转化。•第二部分是正文,分别叙述当时的各门科学之间的辩证联系。恩格斯不同意法国百科全书派将各门知识简单排列的作法,他比较推崇黑格尔的叙述方法,即能从各门科学中看见联系和内在的转化。•第三部分是附录,批判自然科学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把自然规律简单移植到社会历史领域的庸俗作法,论述自然界如何转化为人类社会,完成由自然向社会领域的过渡,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更趋完善。•Ⅳ对《自然辩证法》的评论•“爱德华•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我的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来自一位并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么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都没有特殊的趣味。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又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出版的。”——爱因斯坦•“自然史的思想作为唯物主义的一个完整部分,是马克思所断言,并由恩格斯所详细论述过的。当代物理学的发展,不可逆性所起的建设性作用的发现,在自然科学中提出了一个早已由唯物主义者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认识自然就意味着把自然理解为能产生人类和人类社会的自然界。而且,在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那个时代,物理科学看来已经摈弃了机械论的世界观,而更接近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思想。”——普利高津•Ⅴ《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辩证唯物主义(世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社会)(自然)•思考问题: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与以往的“自然哲学”研究传统有和区别和联系?1.2“自然辩证法”学科由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我国在建国之后建立了“自然辩证法”学科,作为哲学学科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为了在国际上进行学术交流,“自然辩证法”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目前这两个名称现在可以交换使用。•自然辩证法研究目前已经拓展为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STS)、科技思想史等主要分支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在自然哲学研究方面,涉及的问题主要有:1、自然的本性2、人与自然的关系3、自然与价值4、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等•在科学哲学研究方面,涉及的问题主要有:1、科学划界2、认知意义的判断标准3、归纳问题4、科学解释的模型5、科学发展的模式6、科学实在论与非实在论7、科学与价值8、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等•在技术哲学研究方面,主要涉及的问题有:1、技术是什么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3、技术发展的规律4、技术创新的本质与方法5、技术的社会价值,等•在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方面,主要涉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如:1、学院科学与后学院科学2、科学家的社会责任3、科学技术与经济4、科学技术与政策5、科学技术与政治6、科学技术与伦理7、科学技术与文化,等•在科技思想史研究方面,主要涉及的问题有:1、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关系2、历史的辉格解释问题3、科学史案例(科学家或科学发现)研究4、科学认识思想史研究5、著名科学家生平和思想研究6、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研究7、“李约瑟问题”研究8、中国近现代科技体制演变研究,等。2.自然辩证法发展史•2.1.自然辩证法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与发展•2.2.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2.1自然辩证法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与发展1931年苏联科学史家赫森在伦敦召开的第二次国际科学史大会上,做了题为《牛顿原理的社会和经济根源》的报告。这篇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科学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的报告,认为牛顿原理并不是牛顿个人天才的产物,而是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必然结果。该报告开创了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方向。此后不久,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受赫森的启发,于1938年写出《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书。该书以17的英国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及军事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宗教(清教)对科学的影响,提出了社会、文化与科学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是什么的问题。后来他又连续出版了《科学的规范结构》、《科学发现的优先权》和《科学家的行为模式》等著作,开创了科学社会学。20实际60年代,科学社会学已经成熟,出现了一批卓越的科学社会学家和有影响的著作,其中受默顿影响较大的有如巴伯,朱克曼,哈格斯特龙,克兰,斯托勒等。•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在马克思“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的思想影响下,在其《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中阐明了其对科学的基本观点:科学是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有巨大的社会作用,如果有计划地加以利用,科学可以大大改善人类的命运。贝尔纳对科学在社会中的功能的研究,是以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本身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所以他把它名之为“科学学”(ScienceofScience).这门学科主要探讨科学的社会性质、作用和发展规律,以及科学的体系结构、规划、管理和科学政策等问题,受到科学家和科学管理工作者的普遍重视。•思考问题:科学研究应不应该被计划?•2.2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其历史进程可以分为四个大的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广泛传播和发展阶段,总结经验开创新局面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2、新文化运动3、瞿秋白的贡献•第二阶段:开始阶段1、《自然辩证法》和其他有关经典著作的翻译出版。2、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上海自然科学研究会3、延安自然科学研究会和解放区的自然辩证法研究4、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和国民党统治区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第三阶段:广泛传播和发展阶段1、全国范围的马克思主义启蒙学习和自然辩证法2、“学习苏联先进科学技术”和自然辩证法3、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和自然辩证法4、自然辩证法研究远景规划的制定•第四阶段:总结经验、开创新局面阶段1、第二个长远研究规划的制定2、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成立和刊物的创办3、教学工作的开展4、与国外科技哲学研究的接轨•思考问题: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什么?3.课程安排•第2周:古代与近代的自然观阅读材料:恩格斯《自然辩证法》,2.6小节,2.7小节。拉·梅特利:《人是机器》•第3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阅读材料: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论辩证法”•第4周:系统自然观阅读材料:拉兹洛《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世界》,“用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第5周:逻辑经验主义阅读材料:洪谦《论逻辑经验主义》,“逻辑经验主义概述”•第6周:证伪主义阅读材料: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猜想与反驳”•第7周:历史主义阅读材料: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绪论:历史的作用”•第8周:精致证伪主义阅读材料: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证伪与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第9周:技术中的哲学问题阅读材料: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应当从哲学的观点来考察技术”•第10周:技术哲学的两种传统阅读材料:米切姆《技术哲学概论》“技术哲学的两种传统”•第11周: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理论阅读材料: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资本主义应用机器的前提和后果”•第12周:技术哲学前沿研究阅读材料:“道德可以被物化吗”,《哲学动态》,2013年第3期。•第13周:科学共同体及其社会责任阅读材料:齐曼:“学院科学”,《真科学:它是什么,它指什么》第3章•第14周:科技与经济阅读材料:M.Bridgstock:《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