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新闻学院教学内容新闻评论的特征与流程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新闻评论的历史与现状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新闻评论的体裁与类型专栏评论(小言论、时评)配发式言论(编者按语、短评)社论、评论员文章言论版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言论第一章新闻评论概说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新闻评论的体裁特点新闻评论的功能与作用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新闻评论,是报纸、广播等新闻舆论工具,就当前重大问题、新闻事件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发号召的一种文字体裁,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姚文华:《实用评论学》,新华出版社,1985年8月新闻评论是就当前或最近报道的新闻,或者虽未见诸报端但确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所发表的具有政治倾向的,以广大读者为对象的评论文章。范荣康:《新闻评论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2月一、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或节目)的总称。胡文龙、秦珪、涂光晋:《新闻评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类型它包括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等基本体裁,以及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的各种独特样式,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传播媒介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内容及目的的各类评论文章或节目形式的总称二、新闻评论的传播系统媒介类型评论体裁或类型报刊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小言论、时评等),述评,杂文广播口播评论(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文章、述评、论坛评论、杂谈等),谈话类评论,音响评论电视口播评论(本台评论、编前话、编后话等),主持人(评论员)评论,谈话类评论,电视述评网络网站时评,个人专栏评论,网络论坛评论,网民自发言论评论的类别媒体评论编辑部评论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辑、记者评论编者按语、述评、主持人评论个人评论专栏评论(小言论、时评等)、杂文编辑记者评论新闻评论公众评论编辑部评论媒体评论精英评论个人评论常规评论与边缘评论常规评论: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小言论、时评等边缘评论:述评、杂文述评新闻评论新闻报道文学作品报告文学杂文示例:有关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的评论报纸评论:•《一场听证会能否决定圆明园的命运》2005年4月14日《北京青年报》社论•《圆明园听证会不能“一听了之”》2005年4月14日《新京报》社论电视评论:•《给“听证会”松松绑》2005年4月12日《东方时空》“时空看点”课堂讨论:以上评论体现出新闻评论的哪些共同特征?以上评论体现出新闻评论的哪些媒体特征?你平时是否关注新闻评论?最关注哪类媒体的新闻评论?第二节新闻评论的体裁特点强烈的新闻性•时新性(时间新鲜、内容新鲜)•显著性(人物显著、事件显著、时间显著、空间显著)•重要性(影响人数多、范围广、时间长、程度深)•接近性(地域接近、利益接近、心理接近)一、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针对具有政治或思想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或思想问题发言•着重从政治、思想、伦理、规律的角度发言广泛的公众性•内容的广泛性和接近性•议论方式的易受性和语言表达的通俗性•吸引广大公众直接参与评论工作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传播内容不同•新闻报道的传播内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新闻评论的传播内容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传播目的不同•新闻报道的传播目的满足公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新闻评论的传播目的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以及话语权传播方式不同•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或记录等方式再现事物的状态和来龙去脉,一般不直接发表议论•新闻评论的传播方式“直抒胸臆”,以判断、评价、分析、议论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发表看法,但不排除对事实必要的叙述或记录传播要求不同•新闻报道的传播要求以“真实性”为原则,报道中以讲清事实要素(“五个W”和“一个H”)为基本条件•新闻评论的传播要求以“公正性”为原则,引入事实性信息不要求“五个W”俱全,注重时效性与时宜性的统一,讲求前瞻性分析与规律性认识示例:•《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强文回顾]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引用地址:[复制│超文本复制]返回[记者的家]关闭窗口|隐藏边栏12818761稻香园主人发表于:07-08-0423:27[只看该作者]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作者:陈峰王雷南方都市报2003-04-2508:51:353月17日:在广州街头被带至黄村街派出所3月18日:被派出所送往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3月18日:被收容站送往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3月20日:救治站宣布事主不治4月18日:尸检结果表明,事主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孙志刚,男,今年27岁,刚从大学毕业两年。2003年3月17日晚10点,他像往常一样出门去上网。在其后的3天中,他经历了此前不曾去过的3个地方:广州黄村街派出所、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和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这3天,在这3个地方,孙志刚究竟遭遇了什么,他现在已经不能告诉我们了。3月20日,孙志刚死于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广州市脑科医院的江村住院部)。他的尸体现在尚未火化,仍然保存在殡仪馆内。孙志刚死了先被带至派出所,后被送往收容站,再被送往收容人员救治站,之后不治孙志刚来广州才20多天。2001年,他毕业于武汉科技学院,之后在深圳一家公司工作,20多天前,他应聘来到广州一家服装公司。因为刚来广州,孙志刚还没办理暂住证,当晚他出门时,也没随身携带身份证。当晚11点左右,与他同住的成先生(化名)接到了一个手机打来的电话,孙志刚在电话中说,他因为没有暂住证而被带到了黄村街派出所。在一份《城市收容“三无”人员询问登记表》中,孙志刚是这样填写的:“我在东圃黄村街上逛街,被治安人员盘问后发现没有办理暂住证,后被带到黄村街派出所。”孙志刚在电话中让成先生“带着身份证和钱”去保释他,于是,成先生和另一个同事立刻赶往黄村街派出所,到达时已接近晚12点。出于某种现在不为人所知的原因,成先生被警方告知“孙志刚有身份证也不能保释”。在那里,成先生亲眼看到许多人被陆续保了出来,但他先后找了两名警察希望保人,但那两名警察在看到正在被讯问的孙志刚后,都说“这个人不行”,但并没解释原因。成先生说,其中一个警察还让他去看有关条例,说他们有权力收容谁。成先生很纳闷,于是打电话给广州本地的朋友,他的朋友告诉他,之所以警方不愿保释,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孙志刚“犯了事”,二是“顶了嘴”。成先生回忆说,他后来在派出所的一个办公窗口看到了孙志刚,于是偷偷跟过去问他“怎么被抓的,有没有不合作”,孙回答说“没干什么,才出来就被抓了”。成先生说,“他(孙志刚)承认跟警察顶过嘴,但他认为自己说的话不是很严重”。警察随后让孙志刚写材料,成先生和孙志刚从此再没见过面。第二天,孙的另一个朋友接到孙从收容站里打出的电话,据他回忆,孙在电话中“有些结巴,说话速度很快,感觉他非常恐惧”。于是,他通知孙志刚所在公司的老板去收容站保人。之后,孙的一个同事去了一次,但被告知保人手续不全,在开好各种证明以后,公司老板亲自赶到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但收容站那时要下班了,要保人得等到第二天。3月19日,孙志刚的朋友打电话询问收容站,这才知道孙志刚已经被送到医院(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去了。在护理记录上,医院接收的时间是18日晚11点30分。成先生说,当时他们想去医院见孙志刚,又被医生告知不能见,而且必须是孙志刚亲属才能前来保人。20日中午,当孙的朋友再次打电话询问时,得到的回答让他们至今难以相信:孙志刚死了,死因是心脏病。护理记录表明,入院时,孙志刚“失眠、心慌、尿频、恶心呕吐,意识清醒,表现安静”,之后住院的时间,孙志刚几乎一直“睡眠”:直到3月20日早上10点,护士查房时发现孙志刚“病情迅速变化,面色苍白、不语不动,呼吸微弱,血压已经测不到”。医生在10点15分采取注射肾上腺素等治疗手段,10分钟后,宣布停止一切治疗。孙志刚走完了他27年的人生路。医院让孙志刚的朋友去殡仪馆等着。孙的朋友赶到殡仪馆后又过了两个小时,尸体运到。护理记录上,孙的死亡时间是2003年3月20日10点25分。孙志刚是被打死的尸检结果表明:孙志刚死前几天内曾遭毒打并最终导致死亡医院在护理记录中认为,孙是猝死,死因是脑血管意外,心脏病突发。在向法医提出尸检委托时,院方的说法仍是“猝死、脑血管意外”。据3月18日的值班医生介绍,孙志刚入院时曾说自己有心脏病史,据此推断孙志刚死于心脏病。但是,这个说法遭到了孙志刚家属和同学的反驳,孙志刚父亲表示,从来不知道儿子有心脏病。同样,法医尸检的结果也推翻了院方的诊断。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4月18日出具的检验鉴定书中,明确指出:“综合分析,孙志刚符合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虽然孙的身体表面上看不出致命伤痕,但是在切开腰背部以后,法医发现,孙志刚的皮下组织出现了厚达3.5厘米的出血,其范围更是大到60×50厘米。孙志刚生前是一个身高一米七四、肩宽背阔的小伙子,这么大的出血范围,意味着他整个背部差不多全都是出血区了。“翻开肌肉,到处都是一砣一砣的血块”4月3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解剖孙志刚尸体,孙志刚的两个叔叔孙兵武和孙海松在现场目睹了解剖过程。“惨不忍睹!”孙兵武说,“尸体上没穿衣服,所以伤很明显。”孙兵武说,他看到孙志刚双肩各有两个直径约1.5厘米的圆形黑印,每个膝盖上,也有五六个这样的黑印,这些黑印就像是“滴到白墙上的黑油漆那样明显”。孙兵武说,他当时听到一名参加尸体解剖的人说“这肯定是火烫的”。孙兵武说,他看到在孙志刚的左肋部,有一团拳头大小的红肿,背部的伤甚至把负责尸检的医生“吓了一跳”,“从肩到臀部,全是暗红色,还有很多条长条状伤痕。”医生从背部切下第一刀,随着手术刀划动,一条黑线显现出来,切下第二刀的时候,显现出一砣砣的黑血块。法医的检查还证明,死者的其他内脏器官没有出现问题,“未见致死性病理改变”。法医的尸检结果表明:孙志刚死亡的原因,就是背部大面积的内伤。鉴定书上的“分析说明”还指出,孙的身体表面有多处挫擦伤,背部可以明显看到条形皮下出血,除了腰背部的大面积出血以外,肋间肌肉也可以看到大面积出血。“从软组织大面积损伤到死亡,这个过程一般发生在72小时内。”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名外科医生介绍:“软组织损伤导致细胞坏死出血,由于出血发生在体内,所以眼睛看不见,情况严重会导致广泛性血管内融血,这一症状也被称作DIC。DIC是治疗的转折点,一旦发生,患者一般会迅速死亡,极难救治。所以类似的治疗,早期都以止血、抗休克为主,目的是阻止病情进入DIC阶段,没有发生DIC,患者生还希望极大。”3月18日晚上11点30分,孙志刚被收容站工作人员送到医院(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站)。当天值班医生在体检病历“外科情况”一栏里的记录只有一个字:“无”,“精神检查”一栏里的记录是“未见明显异常,情感适切”,初步印象判断孙志刚患有焦虑症或心脏病。对于孙志刚背部大面积暗红色肿胀,双肩和双膝上可疑的黑点以及肋部明显的红肿,病历上没有任何记录。在采访中,当晚的值班医生承认,由于当晚天黑,没有发现孙志刚的外伤,第二天,“由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