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其一)王安石王安石画像北宋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庆历二年进士。嘉佑二年,先后上《言事书》、《时政疏》,主张改革。执政期间,推行新法,遭保守派反对而失败。史称“王安石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昭君选秀入长安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名嫱,字昭君。其父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昭君青冢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昭君出塞,刚走出汉宫的时候,哭得满脸都是泪痕,甚至纷飞的泪水把鬓角都打湿了。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由于过度伤感,昭君自己低首徘徊,顾影自怜,觉得自己已失去了旧日的光彩,可是汉元帝见了昭君这时的容颜,还是依然控制不了自己激动的心情。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送走昭君后,元帝把没有早日发现昭君的责任归罪于为昭君画像的人,像昭君这样梨花带雨、赏心悦目的悲怨女子平生能遇见几个?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可是元并不懂得一个人的气质、风度是很难用绘画表现出来的,毛延寿被杀实在是有点冤枉。前两句用什么手法表现昭君的美?昭君一出场,泪湿春风,低回顾影,满含悲戚,自己也觉得“无颜色”。然而即使如此,尚且惊得“君主不自持”。写昭君的美却从她的“不美”之时落笔。可以想象,如果不是眼泪和悲哀消减了她的容光,她会更加美丽动人。反衬侧面描写诗中哪一句写出了君王的形象?根据诗歌,汉元帝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形象?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这句成了千古名句,试赏析。勾勒出一个荒淫无耻、愠喜莫测的昏君形象。接着作者轻轻一笔点出:像昭君这样的美人,任何画家的传神之笔都是拙劣的、无法描绘的,所以杀掉毛延寿实在是一大冤案。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昭君心里自然明白,这一去大漠穷荒,不可能再回到故乡来了,她心中时刻不忘自己的家乡,随着时间的流失,从汉宫带去的那么多的衣服都已经穿完了。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昭君每时每刻都在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因远在万里,不能归去,想知道一些家乡的情况,只有年年靠鸿雁往来传递音信了。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家乡的亲人在万里之外传来了书信,嘱咐昭君好好地在塞外生活吧,即来之则安之,不要总是想念祖国,不要总是想念家乡的亲人。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你没听说过汉武帝时的皇后陈阿娇失宠后,幽居在长门宫的故事吗?当时虽然只有咫尺之近,也是不能和亲人见面的。自古以来失意之人,是没有距离远近的界限的。后半部写昭君身在匈奴,但心中仍然关心祖国。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昭君思念汉朝,穿尽了汉朝带来的衣服,还托人探问汉朝的消息。但年年鸿雁飞来,汉帝却没有一字一句的问候,突出了汉帝的寡恩。诗人借昭君这一形象要抒发怎样的情怀?(提示:结合背景寻找昭君与诗人的连接点。)怀人伤己王安石昭君才华出众因皇帝糊涂才不得用空念宋室满怀忧愤美貌无双因皇帝昏庸远嫁异邦空念汉室孤苦寂寞人生失意人生失意怀才不遇在主题上的特点•首先,此诗借王昭君故事寄托人生失意的悲哀,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影响深远。•其次,此诗从为毛延寿翻案入手,把讽刺的矛头指向封建帝王,见解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