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一、伟大的转折——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①实现伟大转折3、意义:2、内容:“两个凡是”;徘徊中前进;真理标准大讨论(思想解放)1、背景:②标志改革开放新时期到来③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二、经济体制的改革1)经营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管理方式:人民公社村委会集体生产生产大队平均主义按劳分配作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乡、镇作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1.农村:1978年安徽、四川到全国2.城市改革:1984年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1)管理体制:2)所有制:3)分配制度:作用:调动积极性,增加活力,经济发展,效益提高高度集中→政企分开、自主经营单一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平均主义→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深化)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南方谈话(思想基础)1)1992年南巡讲话:提出搞好市场经济2)1992年十四大:确立改革新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3)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4)1997年十五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5)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2.过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深化改革)3.成就:2)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提高。3)人民生活发生巨变,总体上达到小康。1)世界经济增长最快,9%,创造奇迹。前提内容目的实质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探究: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前提、实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向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今日凤阳县小岗村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1978年后)1976年产粮0.77亿公斤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8年前)想一想,小岗生产队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新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原因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计划经济体制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期基础性作用,而且几乎在全社会范围内排斥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经济资源首先集中在政府手中,然后由政府根据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通过各级政府部门逐级向下分配,最终跟着下达给企业的生产计划分配到各个行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较适合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要的及时协调。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思考:“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这一思想会有什么影响?1、背景:“两个凡是”——幻幻灯片3灯片33、意义--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城市改革。生产力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关系调动调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指一定所有制基础上的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的体系和制度。“一五计划”,三大改造逐渐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⑵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统一,国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⑶积极作用:在共和国早期,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国家重点建设,促进“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的基本需求,发挥过重要作用。⑷消极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商品的生产计划和销售价格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严重不足,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计划经济体制⑴建立:计划经济体制80年代的布票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条票60年代的粮票为什么当时要用这些票证??基本特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推动资源的流动与分配。积极作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特点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资源配置方式)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20世纪80年代前的四大件20世纪80年代后的四大件如今年的四大件返幻灯片9回【探究】四大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提示:改革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