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青春之歌》:这是一部属于成长小说流派的作品,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作者为杨沫;小说以1931年9·18事变到1935年12·9运动之间的社会政治风云为背景,以林道静的生活轨迹为主线,通过她与三个代表当时不同阶层的男性情感发展,即与余永泽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与卢嘉川的“英雄救美”式的爱情、与江华的“政治化”的爱情,展现了她从争取个性解放到走向献身社会解放的革命事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艰难旅程,林道静的成长道路,表明一个道理: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追求同党领导的民族解放和阶段解放的崇高事业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者以女性作家的丰富细腻的抒情笔调,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心理;其关注女性的视野角度也让这部小说具有与众不同的地位。2、《百合花》:茹志娟的成名之作,小说写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我军前线包扎所的一个故事,通过新婚少妇毅然献出唯一嫁妆为英勇牺牲的小通讯员铺在棺底和盖在身上的情节,表现只有战争中才有的圣洁高尚的人际关系,讴歌了军民之间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真挚感情,也歌颂了解放战争的正义性,解释解放战争必胜的根本原因;小说风格清新、俊逸,用女性独特的写作视角,展现了平凡的人性美,小说结构细致严密,有节奏感,前呼后应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3、《茶馆》:作者:老舍,是“人民艺术家”和“文艺界的劳动模范”;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戏剧运用侧面透露的表现方法,以北京裕泰茶馆为典型环境,以茶馆的变迁和一些小人物悲剧命运来表现时代的主题;戏剧采用了人物展览式的结构,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深刻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4、伤痕文学:直接起因于揭露文革的灾难,描述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的官员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描写精神世界的荒芜、畸形,心灵情感压抑残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被破坏的文学作品。伤痕文学走出了文革的假大空颂歌模式,直面血泪人生。蓬勃发展时间为1978-1980年间。代表有1977年11月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5、寻根文学:80年代中期,以贾平凹的《商州初录》、韩少功的《爸爸爸》等作品发表为标志,出现了一个追求民族文化传统、探索文化心理的“寻根文学”热潮,他们尝试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抽象、暗示。6、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直至今天,拉丁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还盛行神灵崇拜,相信神话传说,并习惯于用神话知识认识和解释客观世界,因此,几乎所有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都出现过鬼怪、巫术、神奇人物和超自然现象,都带有印第安神话传说和土著传统观念的奇异、神秘、怪诞的色彩;魔幻现实主义的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就是运用想象和幻想的手法将现实表现出来。7、先锋小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又被称作“实验小说”;先锋小说具有实验性,特点有:文化上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消解;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先锋小说对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的大胆探索为中国当代小说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其代表作家有洪峰苏童余华等人,代表作品有马原《冈底斯的诱惑》等。8、新写实小说:80年代后期,文坛上出现了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其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回归生活“原生态”:主人公都是凡俗小人物(取消了典型性格),戏剧性情节转换为琐碎的生活流程,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境界,语言平实朴素;“零度情感”的叙述:叙述主体隐匿或缺席的叙述方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只将生活原本的状态呈现出来,让读者真诚直面现实,直面本态人生。代表作家池莉、方方、刘恒等。二、填空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文艺为政治、工农兵服务。2、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是强调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表现描写对象的“精神奴役的创伤”。3、“样板戏”代表作:《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白毛女》、《智取威虎山》4、地下文学代表:食指《相信未来》;白洋淀诗派多多《致太阳》、芒克《太阳落了》;1976年学生发起在天安门的“天安门诗歌”运动或“四五”天安门运动5、50、60年代历史题材小说“三红一创、保卫青山”《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青春之歌》《山乡巨变》6、王蒙反对官僚主义作风的代表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7、郭小川代表作《望星空》;贺敬之代表作《桂林山水歌》8、十七年的散文三大家:杨朔(诗化散文的模式:物—人—理的三段式结构)、秦牧、刘白羽9、80年代文学潮流: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知青文学、先锋文学;90年代文学:新写实小说、女性小说、新生代小说10、王蒙文坛“集束手榴弹”小说:《春之声》《夜的眼》《布礼》《蝴蝶》《海的梦》《风筝飘带》;从政治上升到文化层面的代表倪吾诚的《活动变人形》11、刘心武成名作《班主任》—伤痕文学的开端12、汪曾祺文化小说的代表作《受戒》;13、第一步突破性禁区的小说: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14、贾平凹的代表作品《废都》《秦腔》等1、王蒙小说的创作特征:创作主题的意识形态化,主要牵涉政治问题及极左路线从肉体到精神对人的伤害;创作手法喜用意识流等现代小说技巧;小说的寓言化色彩,将个人的生存和命运上升到国家民族命运的层面进行思考;语言上具有简明、通俗、艺术化、内涵丰富的特点。2、张洁作品艺术风格经过的三个阶段:前期深沉含蓄,善用抒情性叙述与哲理性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中期以审丑为基准,采用调侃、反讽的手法营造超越现实的文本景观,以抒发对世界荒诞性方面的体验;近期平淡超脱,从关注现实的激烈走向关注内心情感感悟,呈现出另一种美学风格;纵观其作,张洁始终是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传达对社会人生和女性的体验。3、汪曾祺文化小说的特色:作品大多取材家乡乡村和市镇的旧日生活,在浓郁的乡土风俗画的描写中渗透着作者传统的哲学意识和审美态度,更多发现乡镇民间生活的美和健康人性;继续40年代“京派作家”质疑“戏剧化小说”的努力,追求散文化(诗化),小说平和淡泊中有意味无穷,寓人生哲理于平凡小事的叙述中,寓真善美于平庸琐碎的事件描写中,化神奇为平淡,强烈的传达出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画效果;语言别具一格,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但不乏幽默和典雅,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4、张贤亮小说的创作特征:特色:强烈的思辩色彩;对苦难历程的诗意化描写;粗犷的、诗化的美学风格。局限:对知识分子改造运动的认同,对苦难的美化;艺术上:(1)袭用了“才子落难,佳人搭救”的情节模式(2)过多的哲理性语言损害了形象性。5、贾平凹小说的创作特征:关注现实,注重乡土风俗的描绘,作为作品的人文背景,使作品富有民间文化的气息和生命力;叙述方式上,力求吸纳古代笔记小说、明清白话小说及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技巧;阴柔、虚静、和谐的美学风格;古朴、空灵、含蓄的语言风格6、王安忆的创作特征:服从心灵需要的小说呈“多样化”,她以家常生活作为载体,关注人的心灵世界(长恨歌中旧上海写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和平凡的生活);运用“我”的叙述小说,趋于“理性化”:不要特殊环境、人物,不要材料太多,不要语言的风格化,不要独特性,反而创作出独特的更具震撼力的普通人的传奇(长恨歌中运用细致和属于女性的笔触理性地想象着);在当代的背景下,她继承又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创作手法,采用青春自叙式的倾诉,不以虚、反以实创造出意境之美,呈现出“诗化”,细腻、充满伤感,表现人生追求、向往;寻找到了工笔和写意之间独特的平衡点;拓宽更新了语言的使用,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运用主观法,呈现出“事态化”。7、简述朦胧诗及其艺术特征:(1)朦胧诗:是指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北岛、顾城、江河、杨炼、芒克、舒婷等青年诗人为代表的诗人群落的创作。(2)它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朦胧诗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3)朦胧诗注重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是朦胧诗的艺术特征,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注重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法,一反传统的以比喻手法为中心的诗歌创作方法;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采用艺术通感手法和艺术变形手法;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喧泄心灵为宗旨,不看重外在结构;激烈的反叛姿态: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8、白先勇小说的创作特征:(1)丰富复杂的思想内涵,传达出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无常感,即一是描写国民党官僚的晚年生活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揭露台湾上流社会种种丑陋的内幕;二是描写台湾下层人民生活的;三是描写乡愁,特别是“文化乡愁”;(2)人物形象塑造上继承了《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又恰当地运用西方文学中的意识流、象征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3)小说善于创造诗的意境,借用古诗词入文,增添小说的传统文化韵味,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4)小说语言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一方面来自方言的魅力,经过他自己的创造,使得他的小说语言有一种明快、优雅、流利的风格,小说语言中潜隐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经历和美学情趣,段落、语句的回环往复,相同句型、相同字数句的不断连用等构成了小说语言的独特(5)白先勇创作思想的核心:广收博采,融汇中西,在传统基础上锐意创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作品具有深广的社会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成就。9、金庸小说的创作特征:(1)金庸小说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作品的历史知识与社会知识十分丰富,三部巨著《射雕》《天龙八部》《笑傲江湖》正对应了儒释道三家,此外还融入多种传统文化,构成和谐的艺术境界,提高了武侠小说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层次;(2)作品以古代生活为题材,却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突破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肯定中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有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和谐而现代的思想;(3)人物形象有深度又极为丰富,注重写人性,作品洋溢着任情至性的浪漫情怀,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4)艺术形式上别具一格,将传统文学的结构、语言与西方文学技巧巧妙的结合,自然流畅,博大精深;(5)作品情节曲折离奇,人物性格鲜明,特别在武功描写方面别具匠心,将武功雅化、武功中凸显人格并融入哲学精神,真正突破雅与俗的界限。(6)作品影射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弱点,还有也是香港社会的一种折射。四、论述1、《茶馆》的思想艺术特征:话剧《茶馆》的三幕戏均以裕泰茶馆为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分别选取了“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及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期三种不同的社会背景。通过写裕泰茶馆的变迁以及与这个茶馆有牵连的形形色色人物的命运沉浮,展现了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事态人情,鞭挞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揭示了旧时代灭亡的必然性。(1)独特的艺术构思: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选取三个社会的横断面反向阐发主题,戊戌政变后的清末社会、辛亥革命失败后的民国社会、抗战后的国统区;选取“茶馆”这个社会的窗口和缩影为场景,用“侧面透露法”展现社会与时代变迁,并极富地方特色;采用“人像展览式”的方法展开场面、结构全剧;以“开口就响”的个性化语言成功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句句皆有所指,笔笔入木三分;(2)思想:与一般的戏剧作品不同,不是要讲述某个具体故事,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