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古代希腊、罗马列时期,创造了一种以石制的梁柱作为基本构件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经过文艺复兴及古典主义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在世界上成为一种具有历史传统的建筑体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西方古典建筑。西方古典建筑对欧洲乃至世界许多地区的建筑发展曾发生过巨大的影响,在世界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节西方古典建筑概述(1)公元前8世纪,在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西岸以及爱琴海各岛屿上形成了许多奴隶制的小城邦国家,如雅典、斯巴达、科林斯、奥林匹亚等,它们统称为古代希腊。公元前5世纪,是古希腊最繁荣的时期,雅典人为纪念对波斯战争的胜利,重建了雅典的卫城,它的建筑群组是由山门和三个神庙共同组成的,建筑物造型典雅壮丽,在建筑和雕刻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它是古希腊劳动人民留给后世的一项宝贵建筑遗产。雅典卫城建造在雅典的一个小山丘上。它是希腊的宗教圣地。雅典人每年举行一次盛大的仪式,到这里祀奉他们的城邦保护神——智慧女神雅典娜。帕特农神庙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它建于公元前447—432年。设计人为伊克谛诺斯和卡里克拉特。帕特农神庙坐落在卫城的最高处,从雅典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它那宏伟庄严的形象。它采用典型的长方形的列柱回廊式形制。列柱采用多利克柱式,东西两面各为八根列柱,两侧各为17根列柱。每根柱高10.43米,由11块鼓形大理石垒成。神庙的柱头、瓦当,整个檐部和雕刻,都施以红蓝为主的浓重色彩,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充满灿烂夺目的光彩。希腊建筑对后世纪影响最大的是它在庙宇建筑中所形成的一种非常完美的建筑形式。它用石制的梁柱围绕长方形的建筑主体,形成一圈连续的围廊,柱子、梁枋和两坡顶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经过几百年不断演进,这种建筑形式达到了非常完美的境地,基座、柱子和屋檐等各部分之间的组合都具有一定的格式,叫做“柱式”。柱式的出现对欧洲后来的建筑有很大影响。(2)公元前6世纪,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在一连串的扩张战争中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权。公元1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强大军事帝国。大量财富的集中,无数奴隶的劳动筑起了罗马帝国的高楼大厦,罗马城里到处耸立着豪华的宫殿和庙宇,友伟的凯旋门和纪念柱。君士坦丁凯旋门:公元312年罗马的上层社会尽情享乐、腐化成风,在全国各地兴建了许多规模宏大的浴室、剧场、跑马场和斗兽场。罗马人发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在拱券结构的建造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罗马各地建造了许多拱桥和长达数千米的输水道。罗马的万神庙拱顶直径达43m(又名潘泰翁神庙)。可容数千人的卡瑞卡拉大浴室内设冷、温、热三池,厅堂鱼贯充分显示了罗马工匠发券和筑拱的技术水平。。罗马的万神庙:圆形正殿部分建于120---124年古罗马万神庙内景:直径与高度均为43.43米,上覆穹隆,穹隆底部厚度与墙体相同,为6.2米,向上则渐薄,至中央处开设有一直径为8023米的园洞,供采光之用。结构为混凝土浇筑,为了减轻自重,厚墙上开有壁龛,龛上有暗券承重,龛内放神像。古罗马卡瑞卡拉浴场复原模型:公元211-217年罗马的拱券建造技术——卡顼卡拉大浴室,长方形大厅是温水浴场,后面圆拱顶下是热水浴场。古罗马建筑风格――建造大跨度的拱券,从而大大改进了建筑的受力状态,创造出券柱式和叠柱式的多层建筑形式。这是柱子已从承重构件演变成纯装饰的壁柱因而变化也更多更为自由。除了继承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外,罗马人还发展出两种新的柱式.罗马的建筑物在艺术风格上显得更为华丽奢侈。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罗马的建筑师维持鲁威编写了《建筑十书》,对建筑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其中包括对希腊柱式的总结。(3)罗马灭亡后,欧洲经过漫长的动乱,进入封建教会时期,其间流行的是以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采用了矢状券的框架结构从而减小了侧推力,同时又在四周用独立的飞券来加强抵抗主拱的侧推力,从而形成了一种轻灵向上玲珑通透的建筑风格,人们称之谓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风格-----夏特尔大教堂哥特式建筑风格-------圣彼尔大教堂直到15世纪,意大利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欧洲的建筑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埋没了近千年的古典柱式重新受到重视,又被广泛地用在各种建筑中。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并没有简单地模仿或照搬希腊罗马的式样,它在建造技术上、规模和类型上以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从意大利开始遍及欧洲各国先后涌现了许多巧匠名师,如维尼奥拉、阿尔伯蒂、帕拉第奥、米开朗琪罗……等等。著名的圣彼得大教堂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圣彼得大教堂高137.8米,拱顶直径42米圣彼得大教堂内部各种拱顶、券廊特别是柱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构图的主要手段。接着,法、英、德、西班牙等其他欧洲国家也都步意大利的后尘,群起效仿,或修建府邸,或营造宫室。1671年,法国巴黎专门成立了皇家建筑学院,学习和研究古典建筑。从此直到19世纪,以柱式为基础的古典建筑形式一直在欧洲建筑中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但是,一些建筑师过于热衷古典建筑造型中的几何比例和数字关系,把它们看作金科玉律,追求古希腊、罗马建筑中所谓永恒的美,发展为僵硬的古典主义和学院派,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道路。法国建筑师为路易十四扩建了长达400米的凡尔塞宫(1661---1756年)(4)17到19世纪,在资产阶级革命和取得政权的最初年代里,欧洲和美洲等各地先后兴起过希腊复兴和罗马复兴的浪潮。新兴的资产阶级所修建的各种国会、议会大厦、学校和图书馆等仍采用着古典的建筑形式。处于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沙皇俄国也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等地建造了各种古典形式的大型公共建筑。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银行、交易所等常常被勉强地塞进古希腊神庙的外壳里,新的功能内容和新材料新技术与古典建筑形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美国国会大厦(华盛顿1792—1828;1851---18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