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10南美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南美洲第一节自然地理概述一、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南美洲位于西半球南部,除大陆西北通过巴拿马地峡与北美洲相连外,均为大洋环抱。东濒大西洋,北滨加勒比海,西临太平洋,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加利纳斯角,位于12°28′N,是大陆最北点;弗罗厄德角,位于53°54′S,是大陆最南点,大陆东、西两个极点分别是巴西东端的布兰科角和秘鲁西北端的帕里尼亚斯角,它们所处的经度为34°46′W和81°20′W。全洲总面积1790万km2,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其中岛屿面积仅15万km2,不及全洲总面积的1%,为除南极洲外岛屿面积最小的一洲。大陆北宽南窄,略似三角形。5°S处大陆最宽,达5150km。南回归线以南,大陆显著收缩。全洲大部分地段山脉走向与海岸平行,形成平直陡峭的崖岸,缺少大半岛和海湾,海岸线总长约28700km。海岸类型较多。大西洋沿岸-下沉岸(巴西岸外)太平洋沿岸-下沉岸(秘鲁岸外)二、地形(一)地形基本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2、西部安第斯山纵贯,东部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南美洲西部为年轻高大的褶皱山系——安第斯山脉。主脉自北向南纵贯太平洋岸,直至火地岛,它的北段支脉沿加勒比海岸向东伸至特立尼达岛,全长近9000km,为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的隆起,使南美洲超过3000m的地面约占大陆面积的8%,这个比率在各大陆中是最高的。更重要的是,它构成大陆东西障壁,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分异具有重大影响。安第斯山以东,地域广阔,久经侵蚀的古老高原与低平的冲积平原相间分布,自北而南分别是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二)地形的地质构造基础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南美大陆经历了与南半球其他大陆结合、分离,最后又与北美大陆相联系的发展过程。前寒武纪是奠定大陆古陆台基础的时期,南美大陆成为南半球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并一直保持到中生代。三迭纪南美与非洲大陆开始分裂。从早白垩纪到中白垩纪,是南美与非洲大陆逐渐分离和南大西洋形成时期,南美板块在南大西洋中脊扩张的推动下,不断西移。至新生代,南美大陆南部又与南极大陆分离,北部则通过中美地峡与北美大陆建立了联系,南美大陆最终显露其现代轮廓。大陆地表形态伴随上述过程演化,大陆台部分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历经海侵和海退、剥蚀和堆积;古陆台边缘,相继出现古生代褶皱带和中、新生代褶皱带。(三)主要构造地形区1、东部高原区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2、中部平原区奥里诺科平原、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3、安第斯山区沿海山脉、科迪勒拉前山和科尔多瓦山、安第斯山三、气候(一)气候基本特征1、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全洲除山地外,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大部分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介于20—28℃。全洲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的地区约占大陆地面积70%,这个比率是世界其他各洲所不及的(表8-1)。由于多雨面积广,干旱沙漠区面积就相应狭小,它在南美大陆所占的比率在具有沙漠的各洲之中又是最小的,这也可以作为本大陆气候上湿润性的反证。。2、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热带类型区约占大陆面积2/3以上亚马孙平原为赤道多雨气候,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西部和巴西高原的大部分为热带干湿季气候,前者在世界同类型区中面积最广,体现热带湿润的特性也最充分和典型;后者所占大陆面积的比率最高,也是世界同类型中面积最广的地区之一。南美洲西岸的热带干旱气候,面积虽较小,但南北延伸很广,跨有27个纬度的范围,热带以外的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有限;缺乏水平地带的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极地冰原气候。3、气候类型结构的独特性由于安第斯山南北纵列,偏居西岸,大陆东部地区面面积辽阔,高度不大,因此在气候类型分布、排列上,东西部之间对比强烈,甚至截然相反,从而交织成南美洲独特的结构图式东部地区的气候类型都是东西向延伸、南北更替,体现出明显的纬向地带性。西部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体现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特点,最突出的是安第斯山的高山气候,表现了垂直地带性。安第斯山以西地区,各气候类型基本上南北延伸、南北更替。但地处不同纬度的山地各段,具有不同的气候特性和垂直带谱,以及沿岸气候类型南北延伸到一定纬度后的更替,又是纬向地带性反映。进一步对比东、西部地区气候类型结构,可以发现,在相应纬度范围内有着不同的、甚至干湿状况完全相反的具体类型。体现了南美洲气候类型结构的特征,在世界各大洲中具有显著的独特性。东部地区自赤道多雨气候向南、北,由湿润趋向干旱。西部地区自热带干旱气候区向南、北,由干旱趋向湿润。安地斯山东、西側气候比较副热带气候→溫帶草原→溫帶沙漠阿根廷東热带沙漠→地中海型气候→溫帶海洋性气候智利东由北-南的气候类型国家方向(二)气候类型1、赤道多雨气候2、热带干湿季气候3、热带干旱气候4、热带海洋性气候5、亚热带湿润气候6、亚热带夏干气候7、亚热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8、温带海洋性气候9、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10、高山气候(三)气候形成因素南美洲气候和大陆位置、形状;地形结构;洋流;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四、河流与湖泊(一)大陆水系的基本特征1、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水系具有明显的差异安第斯山是南美大陆最重要的分水岭。安第斯山以西的太平洋流域系统,不论在河流长度、比降、水量、河网密度、流域面积等方面,与安第斯山以东的大西洋流域系统形成鲜明的对比。西部地区如以西岸沙漠为轴,分向南北,水文网变异趋向是逐渐体现湿润性和变化的相对稳定性;而东部地区如以亚马孙水系为轴,分向南北,则其变异趋向是逐渐体现干旱性和变化的极端性。2、内流区面积有限全洲内流区面积约141×104km2,仅占总面积的8%,主要局限于安第斯山的玻利维亚高原,阿根廷西北内陆和巴塔哥尼亚高原北的内格罗河与丘布特河之间的地区。3、湖泊贫乏封闭洼地少,缺乏断陷盆地,受第四纪冰川影响小。湖群和大湖很少,这在世界各大洲中也有独具特色。(二)三大水系1、亚马孙水系这是以亚马孙河为主干的庞大水系,河网密度、流域面积和水量均居世界首位,长度也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亚马孙河上游为乌卡亚利河和马腊尼翁河,它们分别发源于秘鲁南部和西部的安第斯山西科迪勒拉东坡。两河穿越崇山峻岭后,在瑙塔附近汇合,始称亚马孙河。从乌卡亚利河源头算起,全长6400km以上。流域面积达705×104km2,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40%,范围之广,为世界各大河所远远不及。流域地跨赤道,年降水量多在1500mm以上,并有安第斯山冰雪融水补给,水源供应充足。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较小,加以南、北流域雨季错开,主流水量在不同时期得到补偿,变化幅度和缓,洪水期与枯水期平均流量比率为5:1,体现了赤道型水系的特点。亚马孙河是世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据估计,所有在地球表面流动的水约有20-25%在亚马孙河。河口宽达240公里,泛滥期流量达每秒18万立方米,是密西西比河的10倍。泻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边160公里内的海水变淡。已知支流有1000多条,其中7条长度超过1600公里。亚马孙河沉积下的肥沃淤泥滋养了65000平方公里的地区,它的流域面积约705万平方公里,几乎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大河流域的两倍。2、巴拉圭-巴拉那-拉普拉塔水系这是以巴拉那河为主干的南美洲第二大水系。巴拉那河上源是格兰德河和巴腊奈巴河,均发源于巴西高原的东南边缘。两河向西南流至20°S处汇合始称巴拉那河。巴拉圭河为最大的支流。拉普拉塔河系该水系的河口段。总长5607km,流域面积320×104km2。巴拉那河水量很大,河口处年平均流量17300m3/s,约3/4水量来自东岸支流;水量季节变化显著,尤其是西岸支流巴拉圭、萨拉多等河,夏涨冬枯,变化急剧。巴拉那河上、中游流经高原地区,河流深切,多峡谷,河床常有岩岛裸露,形成许多急流和瀑布。其中最著名的是伊瓜苏瀑布。伊瓜苏河从高原边缘的陡削岩壁注入巴拉那峡谷时,陡落60—82m,干季时被河心岩岛分隔成275股急流,一到汛期,水量大增,汇成一道宽达3000—4000m的巨大水幕,为世界上最宽的瀑布。世界最宽的瀑布-伊瓜苏位于阿根廷和巴西边界上伊瓜苏河与巴拉那河汇合点上游23公里处。瀑布为马蹄形,高82米,宽4千米,是尼亚加拉瀑布宽度的4倍,比维多利亚瀑布还要宽。悬崖边缘有许多树木丛生的岩石岛屿,使伊瓜苏河由此跌落时分成275股急流或泻瀑,高度60至82米不等。11月到3月的雨季中,瀑布最大流量可达12750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为1756立方米/秒。伊瓜苏河宽阔的河面,从巴拉那高原边缘落入一个狭窄的峡谷,形成此瀑布,大海泻入深渊。水花飞溅升腾,从瀑布底部向空中升起近150米的水雾,蔚为壮观。3、奥里诺科水系本水系主流源于圭亚那高原西南部的帕里马山,绕行于高原的西部和北部边缘,最后向东流注大西洋,全长2060km,流域面积88×104km2。流域内大部分属热带干湿季气候,因而河流水量变化也就相应以夏涨冬枯为特征。卡罗尼河支流卡劳河(Carrao)上著名的安赫尔瀑布,落差达979m,汹涌的水流从近千米高处,沿多层石级飞泻而下,成为世界上最高的瀑布。五、植被、土壤带和动物界(一)植被-土壤类型组成及其结构的特点1、植物种类和特有种繁多。2、植物与非洲、澳大利亚、北美洲等大陆有亲缘关系。3、多种栽培植物的原产地。(南瓜、辣椒、花生、可可、金鸡纳树、橡胶树)4、以热带类型为主5、亚热带、温带类型面积狭小,在水平地带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苔原-冰沼土和冰原。(二)主要植被-土壤类型1、热带常绿雨林-砖红壤2、热带稀树草原-红壤3、热带干燥森林和热带荒漠疏林-红褐色土、红棕色土4、热带荒漠-原始荒漠土5、亚热带湿润森林(南美杉林)-红壤和黄壤6、亚热带草原(潘帕斯草原)-红化黑土7、亚热带灌木半荒漠-灰褐色土、灰钙土8、亚热带干燥森林和灌木-褐色土9、温带灌木半荒漠与荒漠-棕色荒漠土10、温带湿润森林-棕壤11、安第斯山山地植被-土壤类型(三)动物界多样性、特有性和原始性在哺乳纲中,有袋目、翼手目、啮齿目、贫齿目、阔鼻亚目等种类繁多,而且都有典型的科或种。尤为突出的是南美洲鸟类的种类,在各大陆中具有绝无仅有的多样性,仅巴西一国就有1600种之多,其中600种只见于南美洲。爬行类和两栖类也非常丰富,更具重要意义的是南美洲动物的特有性。例如南美洲动物区系的代表动物贫齿目,包括犰狳、食蚁兽和树獭三科,这些都是特有种和固有种;南美洲典型动物多数具有原始的生态特征。南美洲动物区系所显示的原始性或古老性仅次于澳大利亚大陆。如贫齿目的犰狳、食蚁兽和树獭,都具有一系列十分原始的生态特征——大脑半球不发达,缺乏脑沟。安地斯山特有種駱馬駱馬六、南美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整体性南美洲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均以热带类型为主,并突出地体现着热带湿润的特性,从而构成了作为一个巨大自然综合体的南美大陆的总体特征。东、西部分异的不平衡性,构成了南美洲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两者不论在相应的地段上或在更替的趋向上都显然不同。(二)差异性东西部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结构。安第斯山以东的广大地区,以纬度地带性结构居优势;安第斯山以西的地区,以非地带性结构居优势;高大连绵的安第斯山脉,本身形成一个突出的南北纵贯地带,在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呈现各种垂直分异,而且它对东西部地区在体现非纬度地带性结构上也起了重要作用。第二节人文地理概况一、政治地图的演变南美洲是拉丁美洲的一部分。南美地区原为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南美洲大地上建立过不少王国。15世纪后,它们先后沦为西班牙等国的殖民地。殖民统治时期,原有的土著居民人口逐渐减少,而欧洲白人移入数量又逐年增多。部分印第安人与白人混血。另外,为了适应种植业的需要,弥补印第安人劳动力的不足,从非洲贩入不少黑奴。久而久之,南美洲形成了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