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的四大宗教教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中国的四大宗教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基础知识学习内容•第一节佛教•第二节道教•第三节伊斯兰教•第四节基督教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基础知识学习目标能力目标:•掌握佛教寺院的建筑布局、辨别佛像所在的位置和名称。•能够运用所学的宗教文化知识,深入宗教场所,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的宗教讲解。知识目标:•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况。•各宗教基本教义、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建筑知识、宗教著名景观。自然崇拜、多神崇拜原始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偶像崇拜、一神崇拜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引入: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宗教的种类按其发展分原始宗教现代宗教按其崇拜对象分自然崇拜偶像崇拜按其崇拜对象多少多神崇拜一神崇拜按宗教信仰群体的广泛程度部落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第一节佛教一、佛教的创立与传播1.佛教的创立•佛教起源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乔答摩·悉达多,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简称佛陀(觉者)。•释迦牟尼生活的时代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佛教界“八相成佛”的传说扼要地概括了释迦牟尼的一生:即兜率来仪相、兰毗尼花园降生相、四门游观相、逾城出家相、雪山修道相、菩提树下降魔成道相、鹿野苑初转法轮相和娑罗林下涅槃相。大意是说释迦牟尼从兜率宫降临人世。80岁时,释迦牟尼在据尸那迦娑罗林下圆寂。•佛教四大圣迹:蓝毗尼花园、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佛陀时代的印度地图出生(蓝毗尼花园)举世无双的宫殿出游感苦削发为僧(29岁)六年苦行修道35岁菩提树下悟道(菩提伽耶)法轮初转(鹿野苑)80岁时涅盘于(拘尸那罗)出生地:尼泊尔蓝毗尼花园佛教的产生:佛祖四大圣迹成道地:印度菩提伽耶(菩提树与大塔)摩诃菩提寺的菩提树当年,释迦牟尼来到菩提树下,在所铺草座上面静坐。他发誓:“我不成正觉,誓不起此座。”(佛经称此座为金刚座)释迦牟尼佛悟道处——菩提伽耶菩提迦耶正觉大塔(MahabodhiTemple)菩提迦耶是佛陀成道的地方,正觉大塔为孔雀王朝第三任君主阿育王所建,纪念佛陀在此成道。佛教的产生:佛祖四大圣迹涅槃地:印度拘尸那迦初转法轮地:印度鹿野苑佛陀初轉法輪之處——鹿野苑(Sarnath)•佛陀成道后初转法轮的地方。佛陀在这里度五比丘,从此世上佛、法、僧俱足。佛教的发展阶段佛教建立后在印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2世纪前后大约1800年的历史。(一)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阶段:(1)原始佛教: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传教阶段(2)部派佛教:分裂为大众部佛教和上座部佛教(3)大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革新发展。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因循守(4)密乘佛教:大乘佛教吸收印度教及民间信仰诸神而形成的特殊的宗教形态(一)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世纪是佛教发展第一个600年。这个时期的前200年,是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传教的原始佛教阶段。其后400年是部派佛教阶段:释迦牟尼涅后,再传弟子们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对佛教教义及戒律的理解发生了争议,其中比较传统的一派称为上座部佛教,要求改革的一派称为大众部佛教。(二)大乘佛教时期公元1世纪中叶至公元7世纪是佛教发展第二个600年.这个时期,由大众部佛教演化而来的大乘佛教在印度发展迅速,而原上座部佛教则被贬称为小乘佛教。大乘佛教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的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个等级。修行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自我解脱,同时还要普度众生,这样才能修成正果、最终成佛,这是佛的最高境界。小乘佛教又名上座部佛教,其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体系更接近原始佛教。小乘佛教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佛,即佛祖释迦牟尼,主张修行重在自我解脱,即自觉。众生修行的最高果位是罗汉。“小乘佛教”原为大乘佛教对其的贬称,但是,近代学者在习惯上也沿用大、小乘之称。(三)密乘佛教时期公元7世纪至公元12世纪是佛教发展史上第三个600年.这一阶段密宗在印度佛教中占主导和统治地位。密宗自称接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的教旨和其密传亲授的教义,因而真实可信。其他大乘教派则相对地被称为显宗,显宗只是接受应身佛释迦牟尼公开宣讲的种种经典和教义。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伊斯兰教进入印度,毁寺灭佛,终于使佛教在印度绝迹。19世纪印度佛教界掀起了“复兴运动”,上座部佛教从斯里兰卡由北传回印度,影响较大.1957年印度佛教徒组织成立了佛教政党——印度共和党。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和密传佛教的主要区别:•(1)小乘佛教: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佛(释迦牟尼),修行的最高果位为罗汉,教义重自我解脱;•(2)大乘佛教: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的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级,教义弘扬菩萨和“菩萨行”,最终目的在于成佛。•(3)密乘佛教: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秘密教旨传授,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轨和世俗信仰为特征。主张修“三密,即手结印契(身密)、口诵真言(语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应,即身成佛。2.佛教的传播•(1)北传佛教:古印度——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汉语系佛教;•(2)南传佛教:古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等,巴利语系佛教。•(3)藏传佛教:密乘佛教+苯教,藏语系佛教3.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起源于印度,发扬光大于中国。中国佛教全面继承了印度三个时期的佛教。世界上完整的佛教在中国,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经典也在中国。•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印度传人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ChineseBuddhism)。•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体系:汉传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A。汉传佛教•北传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也包括密宗佛教,从古印度向北经过中亚细亚陆路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它是中国佛教的主体部分,因其经典主要属于汉语,亦称为汉语系佛教。汉族地区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形成了众多的教派。•(1)译传阶段(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弘扬与佛经的翻译事业是分不开的。为了保存这些经书和佛像,汉明帝敕令在首都——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这个寺院因驮载经书和佛像的白马而得名,它就是今天河南洛阳的白马寺。我国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学者是鸠摩罗什。他所翻译的300多卷典籍不仅是佛教的宝藏,而且是我国文学宝库的重要遗产,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影响巨大。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在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下,佛教寺院和石窟寺被大量地修建和开凿,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旺盛的势头。佛教在中国传播史上的两个重要事件:•伊存授经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来到长安,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这一佛教初传历史标志为“伊存授经”;•永平求法东汉明帝永平8年(公元65年),东汉明帝刘庄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佛教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史称这一事件为“永平求法”。•(2)创立阶段(隋唐时期)•佛教很快在中国有了迅速的发展,隋唐时期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然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传统的经济和文化思想,特别是儒道释三教彼此间关于教义的争执,深深地影响着佛教的兴衰演变。•公元6世纪末至9世纪中叶的隋唐时期,中国僧人分别以一定的印度佛教经典为依据,开宗立派,创建了天台宗、三论宗、律宗、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八种几乎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宗派。佛教理论呈现百花争艳的景象,并开始由中国传往朝鲜、日本等国。•(3)融合阶段(宋元明清时期)•宋以后,佛教空前广泛、深入地与中国传统文化全面结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理论上加强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二是借助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加速中国化的进程。•三是佛教由精英佛教转向大众佛教,出现“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局面。•这个时期禅宗和净土宗继续流行,其他各宗则渐趋衰落。•近代汉地的佛教,除少数律寺(律宗)和讲寺(天台宗)外,几乎都是禅宗丛林。在修持方面,禅僧又都“禅净双修”,禅宗和净土宗的界限已十分模糊。•可以说,世界上最完整的佛教在中国,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经典也在中国。因此,佛教诞生在印度,而真正发扬光大却在中国。坐禅箴杭州五云坐不拘身,禅非涉境。拘必乃疲,涉则非静。不涉不拘,真光迥孤。八门齐应,万行同敷。嗟尔初机,未达玄微。处沈随掉,能所支离。不有权巧,胡为对治?驱策抑按,均调惛乱。息虑忘缘,乍同死汉。随宜合开,靡专壁观。驰想颇多,安那□那。禅宗律宗净土宗华严宗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密宗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汉传佛教密宗祖庭——西安大兴善寺法相宗祖庭——西安慈恩寺南普陀寺藏传佛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因其经典属于藏语,故又称藏语系佛教。它主要影响我国西藏、青海及内蒙古地区。佛教没有传入西藏以前,藏民信奉原始的苯教。藏传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两次大高潮,即前弘期和后弘期。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的200年间为前弘期,佛教从印度、汉地两个方向传入西藏地区,为藏传佛教的形成时期。841年藏王朗达玛废佛,佛教传播中断136年。10世纪末叶到15世纪初的500年间为后弘期,这一阶段佛教再次从印度传入,是藏传佛教的大繁荣时期,产生许多互不隶属的各种教派。藏传佛教源于印度,但吸收了原始苯教一些神祗和仪式。在教义上,是大、小乘兼容而以大乘为主;大乘中显密共修,先显后密,并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修行次第,形成藏密。咒术性、对喇嘛异常的尊崇、活佛转世思想和宗教与政治的结合,是藏传佛教的四个特色。活佛转世制度为藏传佛教所特有。所谓“活佛”系汉族称谓,藏语为“朱古”,意谓神佛化现的肉身。按藏传佛教说法,一个活佛圆寂后,其灵魂转移,化身为另一肉体的人,即转世灵童。在清代顺治、康熙年间,清政府先后正式册封宗喀巴的再传弟子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从此正式形成两大活佛转世制度。历代转世,必须经中央政府批准。格鲁派(黄教)是15世纪初宗喀巴创立的教派,其后世弟子形成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由于明清两朝的册封、扶持,格鲁派成为藏区执掌政权的教派,势力最大。上述藏传佛教四派加上当地原始宗教苯教(因该派僧人穿黑色僧衣,俗称黑教),合称西藏五大教派。以小乘佛教为主的佛教教派从古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并进入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影响了中国的傣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南传的上座部佛教至今保持着精进修学等早期佛教传统,重视禅定并遵守早期佛教的戒律;崇拜佛牙、佛塔、菩提树等佛祖纪念物,又特别重视禅定和早期佛教的一些戒律。上座部佛教对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民族的文化、政治生活和习俗都有深刻影响。傣族每个男子都要遵俗在少年时期当一次和尚,3~7年后还俗。有些人成为终身僧侣。没当过和尚的男子被人瞧不起。云南景洪曼飞龙经堂全景二、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四谛说”,它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认的基础教义。“谛”指真理,四谛就是指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大真理。“苦谛”是佛教对世界和人生本质的认识。“集谛”是佛祖对造成人生痛苦和烦恼原因的分析。“灭谛”是佛祖为点化芸芸众生所指出的理想境界。“道谛”是佛祖为众生指明解脱痛苦、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三、佛教的经典和标志佛教的经典是《三藏经》。它是释迦牟尼涅槃后,由其弟子们集体编定而成。内容包括经、律、论三藏,故称“三藏经”或“大藏经”.藏传佛教的经典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佛教的标志也常常以法轮表示,谓之佛法如车轮辗转,可摧破众生烦恼。•四、佛教供奉的对象(一)佛•佛,原是佛陀的简称,意为智者、觉者。所谓智,或觉,是指完全洞察或彻底了解有关宇宙和人生的深奥真理。就佛教而言,佛陀具有三重含义:①自觉(自觉,自己完全洞察或彻底了解有关宇宙和人生的深奥真理。)。②觉他(觉他,使他人亦能了解这些真理。)。③觉行圆满(觉行圆满,自觉和觉他俱已做到圆满无缺。)。佛教认为,佛(佛陀)、法(教义)和僧(佛教徒)是佛教得以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即所谓的三宝。佛教偶像佛菩萨罗汉护法天神三世佛三身佛三方佛华严三圣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

1 / 1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