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小学数学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二、基本情况及工作任务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姓名职务/职称课题研究中所承担的工作陈茜小学高级承担课题的主要研究和总结工作朱颜清小学高级资料收集杨金花小学高级资料收集谢红亮小学一级课例展示龚秋霞小学一级课例展示李子民小学一级课例展示吴艳芳小学一级课例展示三、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学习新课标,推行新理念,改革教学方式的热潮席涌全国。把丰富复杂、变动不拘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它既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2教学工作不同于其它工作,它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工作程序,它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所以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地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状态的方式决定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就是结合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四、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的研究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力求在师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使教师初步确立生成式教学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出操作性较强的生成性教学模式和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体来说有:(一)研究的理论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对“动态生成”教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探索影响互动生成内容的因素、不同课堂教学类型中的生成特点、“动态生成”教学策略、不同学习方式的生成内容、“动态生成”的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动态生成”学习方法指导,从而构建一套完整的“动态生成”教学理论。(二)研究的实践目标1、构建“动态生成”课堂教学实践模式与实施策略。通过全方位、多层面研究,重点从实践基础上探索一些成功做法,以改革传统应试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起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2、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科研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形成人人参与“动态生成”教学研究的良好局面,最终使教师在观念更新知识拓展、能力提升与人格完善四大方面有明显的改变,建立起适应教育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3、建立新型的师生观,创建学习共同体。新型的师生观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在多维的交流中,充分激活每一位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最优发展,互教互学,共同成长。3五、课题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茂名市第九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二)主要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数学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突破。2、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把研究课题不断转化为一个个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行动,在探索、验证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六、课题研究的周期及步骤(一)本课题周期两年。(二)设计框架理论的探索与完善,是整个课题研究的航标,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过程实践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基础,各因素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为了优化整个研究的过程,我们的思路是:首先从我校数学教研组入手,结合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的分析,确立本课题的生长点,寻找研究的切入口,然后对教学设计的精心预设,再以课堂为阵地,以“动态生成”教学主题探讨课堂教学的策略,通过上实践课、交流心得体会、讨论座谈等形式探索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教学实践。(三)实践步骤1、准备阶段(2011年10月—12月)(1)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2)分析现状,达成共识。(3)制定实验方案,完成课题论证,参加申请评审。(4)搜集文献资料,加强理论学习。(5)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组内分工,明确研究任务。2、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0月)(1)按方案进行实验。(2)积累实验资料,参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评比。(3)典型课例展示。(4)阶段研究总结。43、总结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1)分析研究过程,收集、整理研究中积累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准备鉴定验收相关材料和课堂展示现场,申请鉴定验收。(3)推广研究成果。七、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从理论的层面深入地研究“动态生成”教学的内涵,了解动态生成的定义以及动态生成的类型。(二)探究“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具有的特征。(三)甄别影响“动态生成”内容的因素。(四)分析不同课堂教学类型中的生成内容的不同点。(五)总结教师为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所采取的策略。(六)对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中捉摸不定的生成性资源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及教师对已生成的资源进行二度开发的策略。(七)区分不同学习方式的生成内容。(八)研究动态生成教学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九)把握“动态生成”教学中学生的具体学习方法。(十)比较不同课堂教学类型生成的异同点。八、课题研究的经费保障与预算序号经费开支科目金额(元)序号经费开支科目金额(元)1资料费30005咨询费30002调研差旅费25006印刷费15003小型会议费15007其他20004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购置和使用费25008管理费2000合计18000元年度预算2011年2012年2013年200年200年50006000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