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以科学领域为例河南大学学前教育系一、学前教育性质的思考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卢梭: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自然人”。蒙台梭利:“教育就是协助孩子天性的活动。”“以活动为中心,观察儿童的天性,激发儿童的天性,发展儿童的天性,这才是教育的意义。”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社会工具属性二、《指南》的目标《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解读1: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后继学习:学校学习、终身学习为学校生活做准备;为未来的学习做准备准备什么?知识?65名入学适应困难儿童的研究独立性、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差学习技能弱,无兴趣同伴交往问题知识面不够宽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好自控能力差,难以遵守规则思维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动手能力不足解读2:合理的期望常见的不合理期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造神运动“听话”的好孩子标准一定要比别人强合理期望要符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什么是幼儿学习?幼儿的“学”是在多感官的参与之下,以操作、交往和体验的形式不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是外在行动过程引发内在行动过程相统一的过程。蒙台梭利认为,发展就是儿童对变化环境的主动适应过程,就是把自身发展的诸多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过程。教育就是促成这种适应和转化的过程。如何促成?在最近发展区上提供适宜的环境解读3: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美国人养孩子是为了让他们生活的快乐,幸福;很少有美国人发毒誓非要让自己的孩子作人上人。中国人对自己的孩子下手可狠了,逼着他们从小学钢琴,学武术,学芭蕾,学中文,学数学,最好18岁就把博士硕士都读完,跳过青春期,直接进入中年,三十岁退休,四十岁就与世长辞了。所有小孩喜欢玩的,年轻人喜欢干的,中国家长都禁止他们去干。可以这么说,中国家长是绝对不把自己的孩子当人的,他们的唯一目标就是如何尽快把自己的孩子逼疯。——一个老外的观察珍惜童年生活本身的价值把童年期看成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导致我们以成人生活的需要要求儿童,忽略了儿童的天性特点和幼儿今天的快乐。现代教育倡导回到儿童的经验世界,童年本身就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好的教育应该创造持续生长的愿望,主动塑造自己的精神生长。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幼儿教育最有价值的东西?三、对实施原则的解读原则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原则2:个体差异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个体差异来自于哪里?面对个体差异我们能做什么?关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教师成为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和支持者原则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解读3:避免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学前教育小学化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均是外在力量的驱使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性格比学知识智力方面的东西更重要。单纯性的灌输性教育就会消磨孩子的求知欲、学习热情、想象力对儿童的教育来说,应该从保护的角度,而不是改变的角度去做教育工作,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的东西很重要,可惜常常在错误的学习过程中丢失了。原则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强调的是好奇、主动、坚持、注意、反思、解释、想象、创造等内容。解读4:积极态度和行为对周围世界具有好奇心与兴趣鼓励儿童提问,认真倾听和回应他们的问题;赞赏儿童对问题答案的猜测、推想,验证。支持儿童收集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欣赏、接纳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引导儿童观察自然界的事物、现象、动植物以及周围出现的新事物、新变化。鼓励儿童观察、思考。解读4:积极态度和行为保护儿童主动做事的愿望与参与的积极性。保持耐心与宽容。尽可能给儿童提供选择、表达愿望和自己做决定的的机会。自发活动时间鼓励儿童大胆尝试,帮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和做事的愿望。保护、欣赏儿童独特的想法、做法,给儿童自由想象的空间。解读5:良好的行为倾向专注力和坚持性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初步的任务意识和坚持完成任务的好品质。计划性和控制力让儿童在参与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中获得积极体验,增强行为自控能力。总结与反思能力要把操作和直接经验之后的总结与反思机会留给幼儿。教师不要“忙着教”。四、科学领域解读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科学”领域体现了哪些核心理念?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探究、解决问题、尝试发现幼儿科学学习的价值追求: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学与教的方式: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做中学、生活中学、游戏中学幼儿科学教育过程:让幼儿在游戏、制作、操作和表演等活动中主动获得科学经验,体验发现的乐趣,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探究中获得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一)科学探究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科学探究”领域的三个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科学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3-4岁4-5岁5-6岁1.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2.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1.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2.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1.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2.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3.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好奇(特征)—好问(关系)—好探究(解决问题)现象的兴趣—对问题的兴趣—探究的兴趣泛化的兴趣—目的性兴趣好奇心的兴趣—问题思索引发的兴趣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3-4岁4-5岁5-6岁1.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2.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1.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2.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3.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4.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1.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3.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4.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5.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是幼儿在经历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探究能力是“科学探究”领域的关键目标什么是探究能力?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提出问题观察探究思考猜测调查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实验验证调查测量等方法小班:观察特征;关注动作结果中班:观察比较;发现问题与猜测;收集信息;记录大班:描述特征变化与差异;验证猜测;计划与执行;多途径记录;交流科学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3-4岁4-5岁5-6岁1.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2.能感知和发现物体和材料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3.能感知和体验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4.初步了解和体会动植物对人类的贡献。1.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2.能感知和发现常见材料的溶解,传热等性质或用途。3.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物理现象,如物体形态或位置变化等。4.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5.初步感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1.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和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2.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3.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4.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5.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发现特征——发现差异——发现关系小班:多样性;显性特征;天气与生活的关系中班:差异性;本质特征;季节、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大班:关系(适应性关系;结构与功能关系;因果关系;环境与生活的关系;周期性规律关系)小班:对环境及其变化的敏感,对操作的兴趣,感受操作带来的变化,报告发现。中班:探究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猜测、发现、记录变量间关系;描述过程,解释结果。大班:初步实验设计能力;操控变量、记录关系,解释结果。科学探究活动的五个环节1.通过观察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解决问题)5.交流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环节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问题寻找可能答案提出自己猜想:猜测—假设使用操作材料进行实验验证:尝试获得探究结论进行经验分享:总结与反思教师实施评价给予适当指导:评价教师激发幼儿探究的提问方式一、开放性提问(“哪儿有空气?”)二、激趣性提问(“小鱼在喝水吗?”)三、递进性提问(盘子放水里、再加上石头)四、拓展性提问(影子的产生、形状和大小的改变)五、概括性提问(“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六、探索性提问(“除了汽车、自行车、小推车有轮子外,哪些东西也应装上轮子,为什么?”)科学探究教育建议:1.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好奇心与探究欲望。2.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3.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4.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5.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6.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样做等。(二)数学认知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3-4岁4-5岁5-6岁1.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2.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1.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2.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的,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1.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2.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小班:感知、体验生活中的形与数中班:感知、体验形与数对生活的描述大班:发现与利用规律,数学地解决生活问题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3-4岁4-5岁5-6岁1.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2.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3.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4.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1.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长短、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